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下运河文学的创作中对于历史书写的思考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将运河与故事简单捆绑,重在写故事写人物,而忽略了运河与人物性格、命运等诸多可能性的关联;另一种是将运河作为文本叙述的内生动力,同时汲取丰富的史学滋养,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全新的思考历史的方式,更好地处理了运河与地域、历史人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运河及运河文化开发与德州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是一所因运河而兴盛的城市。开发运河及运河文化,使其能够发挥历史资源的作用,促进德州城市发展,势在必行。做好运河及运河文化开发的整体规划,构建沿德州运河河道过境线的“运河文化风景带”,使运河成为德州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搞好运河及运河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为德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文明程度,造福于德州人民。结合德州地域文化研究,开展关于运河文化的系统研究,深入发掘运河文化的内涵、底蕴和特色,为德州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自然的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工的运河则是人类文明的杰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能够与长城并列的伟大创举,首推大运河。开凿运河的初衷,常常是出于经济、政治或军事上的考虑,运河也确实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世界各国人民开凿了许多运河,沿岸的城市举不胜举。运河城市与运河的关系是血脉相连,可以说,运河养育了沿河的城市。千百年来,运河在航运、灌溉、防洪、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沿河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运河还催生和哺育了一批新兴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广西桂林境内分布着两条古运河,即灵渠和桂柳运河.“一府两运河”的独特现象以及地理位置的接近和沿岸地区社会经济繁荣状况的迥异,使得开展对这两条运河的开凿目的、修缮情况、历史及社会功用和现代利用价值的比较研究有了意义,也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反思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隆文 《天中学刊》2010,25(4):93-95
明清时期,中原运河是封建社会后期经由中原腹地沟通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水系的水上通道,是京杭大运河的辅助通道。卫河构成了明清中原运河的北段,贾鲁河——沙颍河——淮河水系构成了明清中原运河的南段。明清中原运河沿线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课本有大量插图,其中历史地图又占了相当篇幅,以中国史第二册为例,全册有十七幅之多。现以中国史第二册为例,谈谈自己运用历史地图的体会。(一)自绘新图与课本历史地图作新旧对比。如第2页《隋朝的运河》突出以隋炀帝营建的东都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抵余杭:今运河无所谓中心城邑,南起杭州北至通县,但运河走向已不相同。讲课前,我照课本图先画一幅,又画今运河图一幅,讲课时指出原江南河、邗沟基本上没有变动,而通济渠、永济渠已不存在,现大运河由苏北  相似文献   

7.
中国运河历史文献资料十分丰富,现存与运河相关的专门著作有上百种之多,史书、方志、政书、类书、档案、笔记、文集、小说、民间文献、外国文献中,也存有大量的运河及区域文化资料。认真搜集整理和研究这些资料,对运河学术研究及其运河历史现实作用的认知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鸦片战争之后,众多西方传教士和旅行家涌入杭州。他们对杭州的大运河、钱塘江潮、寺庙、城门、桥梁、街巷等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并留下了大量的著述来记录他们在杭州的旅行和对杭州的研究。本文集中讨论来华西方人笔下杭州的运河和翻坝、运河的民居、街巷和钱塘江潮。从西方视野来了解晚清时期的杭州景象,为我们回眸历史,研究杭州古城的风貌,追寻杭州历史名城在历史文化发展中的脉络,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运河是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之一。关于运河的历史及其作用,过去已有不少专文讨论过。其中大多数是从经济史或工程技术史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的。本文试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运河作一些分析,请读者指正。运河的历史变迁,大致分三个时期:(一)先秦、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二)隋唐两宋时期;(三)元明清时期。 (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区性运河的草创和发展时期。据目前的资料所知,长江流域的吴楚等国因自然条件的关系,善于舟楫,是开凿运河最早的地区之一。楚国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时即在江汉平原上开凿人工运河。有人认为楚荘王(前613-前519)时孙叔敖  相似文献   

10.
隋唐运河商丘段是隋唐运河通济渠的重要渠段,全长约199.7公里,大多埋藏于地下,保存基本完好。对隋唐运河商丘段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历史风貌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可以为研究隋唐运河商丘段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价值提供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该书是云南师大历史系教授潘镛同志的一本中国古代交通史的重要著作,属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范畴,是隋唐历史文化丛书之一。作者通过对文献和实地考察资料、学术界的最新成果的研究,论述了隋唐时期运河和漕运的渊源、开发刊用、经济价值和历史作用,对运河和漕运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运河线上的重要城镇及名胜古迹作了介绍。全书共  相似文献   

12.
泗阳县实验小学充分挖掘和弘扬区域运河文化,将运河文化融入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运河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课程类型,推进课程改革,开发出大量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多次组织学生开展运河沿岸历史文化寻访活动,引领儿童感受运河文化,领悟运河精神。  相似文献   

13.
卢永 《江苏教育》2023,(10):73-75
积极推进运河文化进校园,旨在让学生体悟运河文化,培养乡土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小学将运河文化融入学校育人体系建设,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类型,组织学生开展运河沿岸历史文化寻访活动,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领略运河精神,体悟运河文化,提升综合素养,涵育美好品格。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人教版)有一幅题为“扬州大运河”的彩色插图,“扬州运河”指沟通长江与淮河的人工河道。这段运河最早在公元前5世纪由吴王夫差连接江淮间自然湖泊开凿而成。当时名邗(hán)沟、邗江等;隋唐又称山阳渎、官河、漕河;宋元称扬州运河、楚州运河;明清称淮扬运河。而尤以邗沟和山阳渎最著称。它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是在隋代定型的。我国主要河流受地形限制,都是从西向东而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通过开凿运河造成腹地广阔的水路交通网,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因此,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但在隋朝以  相似文献   

15.
天凌 《小学时代》2008,(9):22-24
在世界运河史上,有哪一条运河使船舶的绕行距离缩短了7000~8000海里(相当于12964~14816千米)?哪条运河的开凿使一个地区成为劳工的坟墓?又是哪条运河的开凿,使得运河区事实上成为一块"美国飞地",并使在任的美国总统被艺术家雕入"总统山",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总统之一?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关于运河水源管理的立法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为了使运河有足够的水量,充分发挥运河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作用,先后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保障水源补给的法令。这些法令主要是:严禁盗掘有关补给运河水源的湖泊堤防;对灌溉和济运用水实行严格的分水制度;严禁垦种湖滩淤地;根据运河水位确定调水时机,并严格执行,形成制度等。这些法令的实施,对确保运河水源补给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浙东运河史>阐述了浙东运河的历史变迁.浙东运河是我国最早的运河之一.先秦时期,浙东就出现了"山阴故水道".到了晋代,地方循吏组织民众,疏凿西兴运河,西兴运河与"山阴故水道"相连,形成了浙东运河的骨架.隋代,连接到杭州的大运河已经与钱塘江对岸的浙东运河相连.  相似文献   

18.
京杭大运河在广开海运之前是我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交通命脉。开凿运河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沟通交流。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大运河一直是一条南粮北运、商旅交通、水利灌溉的生命线。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是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本文通过对大运河的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对运河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利用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     
正各地有丰富的运河遗存,在历史的进程中,运河的兴废往往与漕运方向的改变联系在一起,漕运方向的改变又往往与政治中心的迁徙联系在一起,因为这样的缘故,许多地区的运河遗存在人为的破坏下或荡然无存,或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乃至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急需抢救和保护。很有意味的是,当黄河流域的运河因政治中心迁徙处于消亡状态时,江苏运河的大部分航段仍保持良好的通航条件,为后人研究运河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这主要是由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水弄堂”是无锡运河中最具神采的一段,它是无锡运河文化中极其珍贵的瑰宝。“水弄堂”两侧,荟萃古街、古居等历史文化古迹100多处,凝聚了无锡三千年风风雨雨的历史。我园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全园教师关注民俗文化,将其植入E时代教育。在活动技术、策略层面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