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陶慧珺 《大观周刊》2006,(36):50-51
“Perla派朗”是南京菲亚特新车断档两年后推出的第一款全新车型,对南京菲亚特而言,派朗是重振有“世界家轿之王”之称的菲亚特家庭的一记重拳。“Perla”在意大利语里是“珍珠”的意思,我想这颗在中国实现全球领先上市的菲亚特“珍珠”定能实现南京菲亚特在中国的两次辉煌。[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记得刚开始学作文的时候,我以为作文就是用华美的词句来写生动的事情。那时,我没有去想为什么要作文。升入中学了,老师要我们按照叶圣陶老爷爷的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去做,我才在实践中渐渐懂得了“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同做人相统一的道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写《我的母亲》。我的这篇作文既没有什么华丽的词句,也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母亲的一片敬爱之情。写  相似文献   

3.
用“一石激起千重浪”形容南京电信寻呼台赠机行动,丝毫不显夸张。此举成为南京一场寻呼大战的导火索,众多社会寻呼台联手抗争,在多方抵制无果后,以一纸诉状将国有寻呼“老大”送上法庭。这一堪称无线寻呼行业迄今最大的纷争,一时成为南京乃至江苏上下瞩目的热点。 是“真情回报”还是“促销扩张”?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在南京的三次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一生为革命奔走呼号,对南京情有独钟。他在《建国方略》中称赞道:“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只有短暂的三个月,却是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初创的重要阶段,是他的理想、奋斗目标初步实现的三个月。正因如此,孙中山在临终前留下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当时南京还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孙中山要葬于南京,正是鼓励同志继续努力,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其寓意是深远的。孙中山生前在南京留下了足迹和声音,包括在南京的三次演讲。  相似文献   

5.
素以“火炉”之称的南京,今年高温来得特别早。正当南京人抗击第一个热浪之际,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出现了一股“追星”热。自从紫金山天文台发布“彗木星相撞即将发生”的预报后,彗木星碰撞一下子成了人们、尤其是新闻界关  相似文献   

6.
据业界人士称,在全国近600家出版社中,有500多家在出版教辅书,每年的教辅读物在10万种以上。在《齐鲁晚报》的报道中,山东省新闻出版部门的一位负责人用“铺天盖地、鱼龙混杂”来形容当前的教辅市场。仅“作文大全”就有300种之多,每一种下面还有针对不同年级的若干套,有关“奥  相似文献   

7.
卢海英 《大观周刊》2012,(14):227-227
在高中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同学写作文老炒“冷饭”,缺乏新意,常常用令读者倒胃口“套路”,以不变应万变,以至于造成写作思维僵化、钝化、简单化,只是获得一种低层次的“满足感”、“轻松感”。千人一面,干部一腔,这是非常可悲的作文学习。我们必须改革作文教学,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中,诞生了许多“知青革命歌曲”,《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 《南京知青之歌》里有这样的歌词: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断了长江,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  相似文献   

9.
在2009年惶恐不安的“猪流感”之春,有一部关于日本侵华战争暴行的电影《南京!南京!》也引起了中国舆论的骚动和冲突:一方照例是高深的抽象派,对其“人性高度”或艺术深度大加赞赏;另一方则简单直接地贬斥这种编造屠杀者的“人性”故事乃中国人的二次耻辱,甚至谩骂为“汉奸电影”。  相似文献   

10.
景志刚 《视听界》2002,(3):20-20
《南京零距离》开播100天了。回想当初:选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样的形式,推什么样的主持人,多大的体量是合理的,摆在什么时段是恰当的……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选择。一、内容选择。作为一档“面向南京、宣传南京、服务南京”的新闻栏目,与南京市民的“零距离”是我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因  相似文献   

11.
南京是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古城,公元前472年,春秋吴国筑越城,为南京建城之始。公元前333年,战国楚置金陵邑于石头山,自此南京称金陵。公元229年,三国吴迁都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尔后,东晋、宋、齐、梁、陈,五代的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49年,史称“十朝古都”。南京还曾为南宋“行都”,明永乐京师北迁后的“留都”,南明国都等。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古都南京是鲁迅思想的启蒙之地。许广平曾说:鲁迅对于“学生时代,他最高兴回忆到的是十多岁在南京”。周作人也说过:“鲁迅与南京的关系相当不浅”。  相似文献   

13.
电视栏目《南京零距离》推出以来,电视界除多了“民生新闻”这个新名词,“零距离”的新闻运作理念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追捧。《南京零距离》具有原创之功,尝试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方面有所突破,探索的勇气固然可嘉,“民生新闻”作为地方电视台试验的一种新的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14.
翠萍 《图书与情报》2006,(1):126-127
2004年的南京教育界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7月上旬,一家晚报记者刊出一篇《南京的“高考之痛”》,据说南京2004年高考录取比例列全省倒数第一(一个月后发现此消息有误),记者将此称为南京“高考之痛”。这一有倾向性的报道一下子就把市民“参与”的情绪煽动起来了。有报道引用学生、家长的话,纷纷指责教育局不抓升学率,组织社会调研、第二课堂等和高考无关的活动,耽误了学生的时间。顶不住民众压力的教育局终于不,得不“与时俱进”,做出了一个他们多年咬紧牙关都不肯做的事:星期六上午补课。  相似文献   

15.
江山如此多娇—评“可爱的南京丛书”张宗刚巍巍钟山,滚滚长江;山环水绕,虎踞龙蟠。南京,它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作为祖国母亲肌体上光彩夺目的一部分,其“令人爱慕之美”,实在不胜枚举;对于这样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名城,应该有一部与之匹配的高水准的书籍来介绍才...  相似文献   

16.
廖金英  谢太平 《新闻界》2005,(1):100-101
2004年9月16日的《南方周末》上,一位南京师大附中的教师以化名发表了题为《不是爱风尘,又被风尘误》的一篇评论性文章,作为对前不久《扬子晚报》报道的《南京的“高考之痛”》的回应。这篇报道以2004年高考南京本科录取人数前一年少了600人,位列全省倒数第一为由头,在报道中发表了一些批评南京教育的意见,诸如市民批评南京的学校没有像苏北的学校那样“死揪”;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元旦,《南京零距离》新鲜出炉。这一档第一次高举“民生新闻”大旗的栏目自开播以来,就一举成为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王牌栏目。其收视率之高,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收视率奇迹”。《南京零距离》的大热在全国各大省市电视台引发了一股“克隆”热潮,2002年以来,仅南京地区就先后出现了6档类似的节目,如《直播南京》、《绝对现场》、《法治现场》、《标点》、《服务到家》、《1860新闻眼》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句古语:“藏书胜藏金。”解放前,大大小小的私人藏书楼遍布各地。在南京,最大的私人藏书楼就要数“泽存书库”了。它创设于1940年,地点在南京颐和路2号,陈世容为馆长。这幢毫不起眼的三层楼建筑物,对大多数南京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也许唯一能引起路人注意的是它灰色的大门与高墙连成一体的那种看守所式的神秘感。这座不等边多边形三层藏书楼,建筑面积有3540平方米,当时有书库12个。这座藏书楼为汪伪政权的内政部长、江苏省省长、考试院院长陈群私人所有。他把祖传的珍贵古籍,全部收藏在兹,取“先人手泽存焉”之意,定名为“南京泽存书库”。在南京沦陷期间,泽存书库先后用了5年左右时间,千方百计收购、典藏了珍贵古籍达40万册之多。陈群利用他特殊的  相似文献   

19.
王晓明 《视听界》2013,(6):128-128
“喜大普奔”,从字面看喜感浓郁,也比较具象,表达的是一种欢欣雀跃、奔走相告的心情。比如,南京市长季某人落马当天,南京一家报纸在头版赫然刊出了四个黑体大字“南京换季”,导读当天该报A05版的内容。打开A05版,在“南京换季”的大字标题下,是一篇千宇文天气报道;一大三小的一组图片,采取仰拍手法,映出了林立的高楼广厦之上,南京罕见的秋日景象,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尽扫雾霾和灰尘。虽然没有一字提到季某人,但读者无不欣然意会。在网络上、微信中,被这座城市连年“开膛破肚”弄得烦躁不宁的南京人,就用了“喜大普奔”这个网络词汇,来形容当下的心情。  相似文献   

20.
求疵小集     
韩泽 《视听界》2001,(6):56-56
乐非乐2001年9月16日,第6届世界华商大会前晚,南京五台山举办了《南京之夜》庆典晚会。众星云集,精彩纷呈,主持人也都是大腕。可惜大家露出破绽,让人遗憾。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引用了《论语》里的一名话:“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认乎其真地把“乐”读成了“yue”。音乐的“乐”字安在这里怎么解释呢?话的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