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货币政策也随着由从紧向适度扩张转变,但其扩张效果并不明显。试从货币供求角度对此加以分析,希望对我国今后货币走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欧洲货币区域合作的理论和实践,对亚洲地区货币区域合作的必要性、适度范围以及可能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预测出:“东盟加一个大国”最有可能成为亚洲货币区域合作的雏形。  相似文献   

3.
电子货币是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高科技创新的产物,电子货币部分取代甚至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通货,在货币流通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无形”的电子货币将通过传统货币供给模型的各个因素影响模型的结构,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和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给传统的货币供给理论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发行和流通两个环节共同决定的,通常发行是由国家控制,流通主要是通过银行进行:流通次数是指同一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转手的次数。二要弄清这一公式的使用范围。它是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提出的。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货币需求的理论和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探讨了我国货币需求估计问题,并以近年来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为例,指明了我国货币需求估计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李磊 《华章》2011,(15)
本文以货币供求及通货膨胀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近年来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分别时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物价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理论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证明货币量供给变化对物价指数的影响十分小.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稳定物价的关键.马克思理论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却在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只有深入到生产过程内部才能探求出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只有从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采取调节措施,才能实现稳定通货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货币危机频繁爆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53个被研究的国家中就经历了158次货币危机。货币危机因为其对危机爆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巨大破坏性,吸引了众多的经济学家的关注、研究。PaulKrugman提出了国际收支危机模型,1984年RobertP.Flood和PeterM·Garber对Krugman的模型加以扩展和简化,开创了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本文通过对1997年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实证研究,证明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已经不能够合理地解释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多次货币危机,并对货币危机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关于货币流动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流动离不开“经济人”的行为,经济活动必然带来货币的异化,而货币异化带来信用的贫困.这些都给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货币的合理流动需要伦理的关怀,需要伦理与之整合以便发挥更好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及其各种变化形态,特别是虚拟经济中的新货币形态。以及信用机构、股票市场的发达与电子货币的出现,对人们的货币伦理观念产生了诸多影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伦理,促进经济生活伦理化.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货币及货币理论在20世纪的演变,是现代经济矛盾演变的集中反映。虽然金银不再是货币,货币不再是一种特殊商品,其本身也不具备价值,但其基本职能依然保持;更重要的是,国家的权威取代了黄金的权威,国家以货币的发行权为切入点,直接渗入全部经济生活并干预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刚刚结束的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2011年的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开始收紧货币供应量,把抵御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本文选用1991年至2009年的数据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我国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讨论欧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说明在目前状态下,蒙代尔的“最适度货币理论”在亚洲还难以实施,阐明中国政府及早统一四种货币、加快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营造“中国经济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货币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货币相比,电子货币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得传统的货币供应体系发生了变化,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都变得难以预测。因此,在当前传统货币和电子货币共存的情况下,应采用的新的货币供应量公式。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凯恩斯归于彻底的财政主义者,反对货币政策。人们也把70年代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滞胀现象,主要归咎于凯恩斯的政策主张。这对凯恩斯是不公正的。凯恩斯虽然是一个财政主义者,但他并没有忽视贬低货币政策,在他的理论体系中,货币理论具有相当大的份量。同时,在凯恩斯那里,货币理论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其贡献之大并不亚于他的财政理论。凯恩斯在货币理论上的创新之处在于,他扩展了货币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动偏好理论,从而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利息理论,他还提出了适度通货膨胀理论,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货币理论的发展。但以后的凯恩斯主义并没有维尔凯恩斯的本意,而是将凯恩斯经济学引向了货币主义。  相似文献   

14.
实证研究表明,银行家眼中的适度货币供给并非简单的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求量,而应该是一种超额货币供给,并且超出实际经济增长所需货币余额大约6.09个百分点。当超额货币供给偏离最优水平时,银行家更加愿意看到超额货币供给增加,而不是超额货币供给减少。当超额货币供给的边际产出效率递减以及宏观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时,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引发银行家"惜贷",反而削弱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例:假定市场上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且这些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5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两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A.0.5元货币的购买力B.1元货币的购买力C.2元货币的购买力D.4元货币的购买力【解析】纸币发行有其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来确定纸币发行量。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由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决定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是货币当局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本在区分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框架下,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角度对我国货币供给的性质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现阶段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特征,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控制实践所表现出的无效性提供了一个解释,最后为我国现阶段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7.
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与汇率制度及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以货币需求的资产选择理论为基础,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分析货币替代对汇率的影响,那么,在弹性价格条件下形成汇率的“扩张效应”,在粘性价格条件下形成汇率的“迟钝效应”。因此,要从降低本国通货膨胀率,适度开放,缩小国内外利差等方面展开“反货币替代”行动;而且,建立和完善汇率目标区制度对于发展中国家“反货币替代”,防止金融风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欧元于1999年年初如期启动,它标志着“欧元单一货币区”最终形成。但欧元的启动并不意味着货币一体化取得了完全成功。事实上,“欧元单一货币区”的建立与“最优货币区”的形成条件尚差一段距离。本文通过对“最优货币区”的形成条件以及“非最优货币区”为达到“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而采取的不同的调节机制和手段的分析,对我国货币一体化的未来作出了建设性的描划画。  相似文献   

19.
通货膨胀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并设计了一些所谓最优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模型。然而笔者通过对中国近十几年的数据分析, 运用最小二乘法检验发现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不相关, 从而为中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为何效果不佳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经济信息混淆引起货币幻觉,货币幻觉的消失将导致物价上涨;投机资本出现可以形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带动物价的全面上涨;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资产的不同组合能够推动通货膨胀的发展,内生货币与外生货币的混汾,投机资本对货币的需求,货币流通速度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货币供给,克将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大增,引起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