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2.
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传统文化已越来越远离大学生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越发体现出“市场性”,中国传统文化的蕴涵的价值观正可以弥补市场经济本身带来的价值缺陷。本文试对大学生远离传统文化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今天讲的题目比较大 ,叫《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为什么讲这么大的题目 ?因为我和朋友们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 ,2 1世纪第一年已经快结束了 ,在这个时候 ,我们想得最多的是过去这一百年。过去的一百年 ,对中国来讲确实是苦难深重的一百年 ,也是我们奋斗不息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以前 ,我们中国无论如何还维持着一个老大帝国的地位。那时的中国人不管是懵懵懂懂的 ,还是比较明智的 ,都觉得我们是一个真正的“中”国。这个中国是一个中心 ,别人围绕着我们。只是在过去这一百年里 ,才知道地球是圆的 ,不知道谁是中心。起码我…  相似文献   

4.
优良的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一是在政策决策和施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民本思想对政策决策的影响、"和"文化对提出双"和"思想的影响、大同社会理想对健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等;二是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祖国统一,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三是传统文化可以重塑人们的精神生活,引领文化生活;四是传统文化可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优良的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一是在政策决策和施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民本思想对政策决策的影响、"和"文化对提出双"和"思想的影响、大同社会理想对健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等;二是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祖国统一,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三是传统文化可以重塑人们的精神生活,引领文化生活;四是传统文化可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代审美文化与中国传统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审美文化的“世俗化”倾向更多的是“道不远人”这一传统审美文化根本精神的当代“复活”。审美之道既不在超现实的形上天国,也不在非人类的物化自然,就落实在日常现实的世俗领域和生活世界里,归结到感性实在的人性经验和人生活动中。“世俗性”和“超越性”的浑然不离,就是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中国审美文化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简要揭示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内涵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认为弘扬和谐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为制度创新提供重要启示,为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开辟正确道路,为推动人与自然共存共生、建造人类世代相承的美好家园提供宝贵借鉴,为顺应时代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提供思想武器,同时它也是提高个体文明修身自觉性、促进身心健康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和功能性,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及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推进中国的现代化等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妍 《辽宁高职学报》2023,(6):87-90+9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优秀的精神文化和观念文化的有机统一,在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诸多现实问题已引发广大学者的深切反思。如:高职院校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如何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铸就当代文化的新辉煌;如何让传统文化在保持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合其他“新鲜血液”;在面临新时代经济、技术迅猛发展的冲击下,如何反作用于高校学生并提供精神指引;等等。因此,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指导,挖掘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经世致用”的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实用主义基调。“明理之儒”和“妖妄之术”等因素造成中国传统数学本身存在严重缺陷。数学语言始终囿于汉语言的范围,阻碍了中国传统数学的进步。文章主要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广阔背景下对中国传统数学进行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定位是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这个历史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具有超稳定结构的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到了现代性的冲击和消解。如何构建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将是一个紧迫而又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需要加强自身对现时代的文化多样性发展趋势的认同,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的认同,需要加强对现时代社会经济运行的利益机制的认同。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真正体现时代性,使之与现时代的需要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与当代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必然逻辑和偶然形式的双重视角上探讨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着重分析了这一时代中全球化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些因素,论述了中国化在这一机制制约下的现实状况和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4.
羊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化中的羊,不仅是自然之物,而且还被赋予了丰富、深刻的化内涵,象征着吉祥、神圣、善良、公正。翻开古代有关“羊”的大量献资料,我们发现,“羊”与传统化中的宗教、法律、道德、政治、学、艺术、民俗等各方面都有不解之缘,而这些资料亦是研究传统化弥足珍贵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中国筑梦是将传统文化和当代精神完美结合的艺术呈现,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突出科学发展、坚信人的力量将合作、创新、超越等美好诉求建构梦之塔,让可听可视的艺术活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国筑梦的内涵,发展的中国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世界包含的中国、中国所在的世界更加文明、更加美好、更加诗意的未来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鉴于当前专业外语教学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现状,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为基础,结合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专业外语教学中的必要性,旨在引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极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磊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35-136,141
生死之事是人们无法回避且必须面对的问题。儒家重视生命的存在,重现世,轻来生,强调丧葬之礼和死而不朽;道家重视生命的自然本性,突出生命与自然相融合,实现适性逍遥的真实自我;佛家认为人生皆苦,生死无常,不要贪恋世间诸相,要看空一切,物我两忘,超越人生痛苦。梳理中国传统生死观,对实施生死观教育、提升当代人的生死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年国学思潮兴起之时,四川于1912年首创国学院并刊行《四川国学杂志》,廖平、刘师培和刘成圻皆推动了四川国学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国学运动的中心向西南转移,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西迁,国学家和学者云集四川,特别是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和傅斯年领导的历史语言学派的发展壮大,给四川引入了新的国学观念和科学的考证方法。这使四川国学与主流学术融合,改变了国粹主义的态度和旧学的方法。1949年成都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的解体,标志四川国学运动的结束。四川国学运动是中国二十世纪国学的一个缩影,从中可见国学运动摆脱国粹的约束而走上新的科学道路的历程,从而可认识国学的真实性质及其历史经验对我们现在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和”、“合”、“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基本道德规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