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王续琨  刘洋  侯剑华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601-1606
 战略性新兴技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牵引和支撑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高技术集合体。每个领域的战略性新兴技术都是一个由众多单项技术或单元技术所构成的技术体系。对战略性新兴技术进行结构分析,目的在于通过专有技术开发中的主要难点辨识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确定一定时期的主攻目标。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技术的发展,需要实施的基本对策包括组建“管-学-研-产”开发共同体、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核心作用、加强发展战略和技术标准研究、造就开发共同体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技术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其培育和产业化问题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科学和技术都具有知识的本质属性,产业是科学和技术推动社会生产进步的主要载体.在知识流动视角下,通过知识流动与创新将科学、技术、产业三者更为密切联系起来,战略性新兴技术在三者的互动联系中创生和演化,形成基于知识流动的战略性新兴技术培育机制.其中,科学发现是战略性新兴技术培育的动力基础,技术创新是其直接推动力,产业化是其环境动因.  相似文献   

3.
专利风险评价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企业风险管理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专利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和系统归纳,基于专利形成和运用过程设计战略性新兴企业专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典型实例进行企业专利风险评价应用研究。旨在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专利评价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税收政策作为中国创新政策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都具有重要作用。结合中国战略性新兴企业自主创新特点与需求,从税收政策布局合理性、政策工具科学性、政策柔性以及政策实施等方面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Borda数方法设计基于规则的政策有效性评价方法,对中国现行税收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政府部门优化现行税收政策体系,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方法支持和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发展中国家实施"赶超战略"的机会窗口。新兴技术链是产业发展的"能力"或"内核",新兴产业链是把这种能力引入新市场并实现价值的媒介,二者的协同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关键。理论探索和物联网产业的实践表明:要以专利和标准战略构建自主技术链,避免产业发展陷入"技术空心化";以商业模式创新整合自主产业链,避免技术创新进入"尘封的殿堂"。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承载着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使命,对其培育的研究有着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从价值维、主体维、对象维和过程维四个方面对当前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从而进一步指明未来培育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虚拟经济导致的产业空心化弊端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各国纷纷调整科技发展规划,抢占创新制高点,选择发展各自优势新兴产业。如奥巴马政府颁布《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欧盟发展绿色经济的《第七框架计划》。  相似文献   

8.
有效税收优惠政策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企业自主创新的有力保证。为此,从现行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体系框架出发,充分考虑战略性新兴企业自主创新需要,基于392份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需求调查问卷,通过回归分析对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重要性进行排序,并提出针对性的税收政策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战略性新兴企业为样本,通过手工收集数据研究管理者薪酬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对企业研发投资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高管持股却并非如此,这与高管持股整体偏低以及企业股权激励机制不健全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绩效不佳时,高管薪酬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业绩欠佳时企业更关心的是生存而不是由研发创新推动的发展。最后指出企业做大与做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义平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6):613-615,631
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又取决于产业创新平台体系的完善程度。文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进行了构建,并从产业创新平台角度提出了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雄  蒋雪莲 《软科学》2010,24(3):75-77
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分析了现代中药产业作为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四川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提出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形成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处于产业初期,对本国、本地区有重大、长远影响,能够带动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它具有指向性、外部性、创新性、风险性、地域性的特点。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四种类型,它的发展既艰难又具有风险。多数企业是从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裂变、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中走上新兴产业的道路,但多数企业中途夭折,难再形成产业。因此要注重其特性,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努力形成具有本国、本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规划将新兴产业视为寻求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选择,国家将通过财税、金融等一揽子政策予以重点扶持。文章通过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特征、重点领域和方向,研究税收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为轴线、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和以知识产权运作为目标为基础的“技术、市场和知识产权”三位一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要得到充分实施,必须要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法律和政策体系、运行机制和外部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危机,中国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构想,并将其作为提升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方向。目前,国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机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问题;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条件和培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环境、具有战略高度的产业规划、超前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可行的投入保障机制、掌握先进技术的核心企业和关键的产业链环节等因素,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关键条件;提出从引导资源聚集、制定产业规划、加大投入力度等方面培育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研发竞争态势以及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领域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提出基于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竞争态势分析模型,并以OLED产业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客观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案例结果表明,我国在OLED产业技术领域研发比较活跃,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但在专利开发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一些企业和个人已经在我国进行了长时间的OLED技术专利布局,成为我国OLED技术专利的重要持有者,并且一些专利是集中在我国OLED技术的空白领域,这将对我国在OLED产业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产生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18.
纪建强  黄朝峰 《情报探索》2013,(12):9-11,135
从论文发表年份、载文期刊、作者及单位、基金项目、研究内容、引文情况等方面,对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基金项目是培养研究队伍和研究基地的重要手段;研究单位以“985工程”高校为主;微观、理论、定量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系统搜集整理我国2010—2013年国家层面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40项政策样本进行文本量化研究。通过构建"产业发展维度"和"政策支持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主题频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具有主题集中、聚焦"创新"、目标规划过溢和需求型政策明显不足等特征,并由此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面临的迫切问题.要改变过去尾随式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规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洞化,亟需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是“面向两类需求,依托两种资源,服务两个市场”的现实需要.本文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国防科技工业的依赖性和专用性的程度归结为依托型、互动型和嵌入型三类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最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