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我国巨灾保险再保险体系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灾保险本质上不是单纯的商业性保险,其部分地具有了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个灾害多发国家,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但是由于巨灾保险其独有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要具备多元化高效的风险转移途径,因此我国应建立一个完备的巨灾保险再保险体系,才能保证巨灾保险健康平稳的发展。本文论述了我国建立巨灾保险再保险体系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巨灾保险再保险市场的现状,对我国建立高效多元化的巨灾保险再保险体系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财税政策对巨灾保险的激励作用,采用比较分析法和经济学分析法对财税政策支持巨灾保险进行定性研究,对财税政策支持巨灾保险的积极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借鉴国际巨灾保险成熟的财税政策经验,为我所用。由此说明,一方面,巨灾保险与财税政策具有紧密的关联度。另一方面,应当运用财税政策宏观调控、鼓励和引导机构和居民投保巨灾保险,构建具有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财税政策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媛媛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117-117,116
中国是全球巨灾频发的国家之一,且其分散巨灾风险的渠道狭窄,既不利于灾后重建和救助,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巨灾风险和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定义及特征,分析巨灾风险证券化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和紧迫陛,并对我国发行巨灾风险证券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巨灾风险的现状及特点,然后对一般风险管理技术运用于巨灾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效果简析与评估,认为以巨灾保险为主的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是目前应对巨灾风险管理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最后着重分析了我国巨灾保险的现状,并对我国巨灾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松  高文思 《科教文汇》2008,(19):198-198
巨灾风险导致的巨额经济损失和较低的保险赔付比例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保险业的覆盖面、应急机制等诸多方面的缺陷。应充分借鉴国际上对于巨灾应对的做法。尽快研究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体系的建设方案。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陈述巨灾风险的相关内容;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按政府和保险公司两个层次对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提出若干建议;第三部分为结束语,对巨灾保险制度进行简单的总结与补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重大灾害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在巨灾风险防范体系中政府承担了主要的损失补偿责任,尚缺乏市场化的应对机制,但面对巨额的经济损失,这只能是杯水车薪。文章强调在我国巨灾保险体系建设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同时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建立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7.
以往我国主要将由国家财政拨款的方式作为处理巨灾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主要途径,存在很多不足,而通过发行连接我国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的巨灾债券的方式作为我国防范和化解巨灾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能够弥补这种不足,并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进入自然灾害风险多发时期,保险法制的建设与完善必不可少。基于传统保险理论建立起来的已有保险法律制度,已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巨型灾害风险救济与人权保障的社会需要,本文在介绍我国巨型灾害及其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巨灾保险专项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进行分析,为巨灾保险法的构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巨灾风险不符合传统精算理论上的可保风险,然而市场——社会效用意义上的可保风险标准拓展了巨灾风险的可保性。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如何构建巨灾保险意义上的整体性、多层次的巨灾损失分担机制。从直接保险、共同保险、再保险到资本市场和政府的最终保障,居民、保险市场、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市场化的巨灾保险损失分担主体,而政府财政救助不应再是"第一保险人"的角色,反之应是承担较高层次的巨灾损失——"最后再保险人"角色,并以此达到有效的将巨灾损失分摊到不同主体和个人,最终实现最大限度的损失补偿。以此为我国的巨灾保险制度的构建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开展巨灾保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第一步是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保险制度.在广大农村,农房作为农民的主要家庭财产,地震等巨灾风险的保障需求很大.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开展了农房保险,但是地震由于其巨灾性一般不包括在责任范围内.未来,随着巨灾保险制度逐步推开,如何在农村开展相关巨灾保险业务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对未来在农村开展巨灾保险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优化世代交叠模型,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对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消费者福利状况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适当减少养老保险制度缴费率能够给中国资本带来集聚效应,并且能够显著地提升其价格和工资,最终会增加产品的产出。通过差异化的福利标准分析了养老保险的最优规模,从长期的最优社会效应和时间的连续性来看,养老保险制度会存在一个最优的社会缴费率。这个缴费率确定了养老保险在目前股票市场条件下的最优规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养老保险是否私有化的问题,并给出了存续条件。  相似文献   

12.
郑礼英 《科教文汇》2011,(11):201-202
中国保险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目前还有所欠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保险市场管理,加快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民族保险业的健康成长,借此健全保险市场的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建立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几乎每年都遭受巨灾事件的影响。国内各界人士已意识到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然而,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巨灾保险制度下,保险公司如何管理巨灾风险是摆在保险界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外保险公司在此方面的新进展,并对我国的现实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隐性保险、市场约束与我国银行业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1994—2003年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在引入国家隐性保险虚拟变量后,通过估计银行存款增长率对其风险变化的反应的方式来测度市场约束,发现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约束非常微弱.国家隐性保险不仅保护了国有银行,也包括其他所有的银行。这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启示在于,必须尽快取消国家隐性保险,建立符合国情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续是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必然要求。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续的难点在于实行DB型现收现付制的基础养老金不具便携性。文章以便携性损失为视角,模拟、测算和比较了原转续政策、"分段计算"政策和现行政策的便携性损失,结论显示现行政策的便携性损失最小,有效保障了流动就业参保者的养老金权益。但现行政策仍然存在一些未解难题,根本解决之道是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性质及属性,对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重新定位。本文认为,现行的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基础的整合,可以作为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整合的方式就是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变成"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组合",从而将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离成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制度"。这样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就是由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制度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介入医疗保险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保险的三大险种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中,医疗保险是保障范围最广、保险内容最多以及运行机制最为复杂的社会保障项目。虽然各国医疗保险制度有所不同、形式多样,但政府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以弥补市场缺陷。本文论述了政府介入医疗保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目标,分析了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李薛青  郑泽华 《预测》2005,24(5):58-60
资产负债管理有两种模式,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和保险业内部管理等方面现状,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保险企业适宜采用资产主导型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同时,本文还对我国保险企业资产负债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星  郝颖  林朝南 《科研管理》2007,28(4):115-125
基于股权融资的市场时机理论,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再融资政策,本文较为深入地实证分析了市场融资条件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和资本结构的影响。检验期间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流通股市价被普遍高估的市场条件下,再融资政策是导致股权融资次数差异的主要因素,而融资次数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利用市场融资条件的差异。对融资次数较多的公司而言:(1)利用股价高估的市场条件,通过股权融资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2)以往实施股权融资年份的股票市价对当前的资本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3)股票市价对上市公司IPO后资本结构的累积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对样本公司总体而言:(1)现时和历史的高估股票市价对公司资本结构均未产生持续显著的影响;(2)再融资政策的限制使得普遍的股权融资偏好并没有转化为普遍的股权融资现实结果;(3)总体平均负债率的下降,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获得较多再融资机会的公司吸纳了更多融资资金后的平均化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