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语翻译的职业概况及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聋人与手语翻译 在我们的社会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聋人,他们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的人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使用着一种特殊的语言——手语。我国现有聋人2000多万,手语是聋人群体中广泛使用的交际工具,它作为一种语言,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它具有交流信息,沟通思想、表达情感的功能。它形象、简便、快捷,是其他工具难以替代的最适合聋人特点的交流手段,只要有聋人群体的地方,就有手语的自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聋人参与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聋人迫切需要与健听人共享信息的权利。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等传递信息,表达情意。本文阐述了通过电视媒体推广与传播聋人手语的意义和途径,以期拓展手语影响力,为聋人创造无障碍沟通环境,促进现代文明,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沈玉林 《新闻窗》2013,(6):60-61
我国台湾公共电视台2002年为聋人社群量身打造了"公视手语新闻"节目,把聋人社群纳入了观察视野和受众范围,并且在主持人的选用、新闻的选择、画面的安排、视频字幕和语言的使用上,都充分考虑了聋人社群的集体心理需要,显示了聋人文化特征,深受聋人受众的欢迎,在目前我国众多电视新闻节目中,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央视新闻频道每天傍晚18点到j9点直播的《共同关注》节目增设手语主播,在原有新闻主播带给观众当日新鲜资讯的同时,手语主播同步用手语将节目内容翻译给聋哑人士。  相似文献   

5.
肖红  方堃 《青年记者》2016,(8):48-49
中国目前约有2054万听障人士,生理差异使他们在信息时代常处于弱势地位,诸多以声音为介质进行传播的大众媒体平台对听障人士来说颇显无力,电视新闻便是其主要代表之一.如何让听障人士对等享有媒介权利,提高听障人士的媒介使用满意度,为听障人士搭建起了解世界的另一座桥梁,诸多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传播学者的大力关注. 针对听障人士获取电视新闻信息难这一问题,国内外现行办法是语音播报电视新闻的同时,手语新闻播报员同时对语音做出翻译,将语音信息实时转化为手语信息,方便听障人士进行电视新闻信息的获取与识别.但通过笔者调查,电视新闻中手语播报方式虽对听障人士进行新闻获取有积极促进作用,但媒介效果不理想,电视新闻中手语播报方式亟需创新与优化.  相似文献   

6.
1997年 10月 5日,河南电视台新闻部电视手语新闻《一周新闻综述》 (以下简称“手语新闻” )栏目正式开播。“手语新闻”将省内的本周新闻浓缩在 15分钟内,配以手语翻译,以帮助全省 200万聋哑人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拓宽了电视新闻的服务范围。可以说,“手语新闻”的开播为聋哑人开辟了一个了解社会的窗口,架起了一座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回顾一年多来走过的路程,我感到只能用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爱心来构筑桥梁,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广大观众心目中的连心桥。  河南省有残疾人 520万,占全省人口的 5.77%。…  相似文献   

7.
随着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手语规范化工作也进入了新媒体界面的时代,给聋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应用与启示。本文介绍了手语规范化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其意义,提出手语语言语料库的未来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探讨在手语规范化工作中应用新媒体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手语的传播与有声语言、文字的传播不同,在多维传播语境中,手语的媒介形象运用比文字更易于被认知和记忆,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韩国手语地名是韩国聋人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理解某一地域并用手势表达出来的视觉语言符号。本研究对韩国手语地名进行理据分析归类,以此探讨手语元素在多维传播语境中的通用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9.
手语是语言表达的方式之一,是聋人与健听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听障者有2000多万,作为社会一员,他们很需要通过媒体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调查表明,听障者爱看电视,因为他们想通过“看”来了解社会。但由于语言障碍,他们仅能看电视画面,用猜来辨识电视内容,十分不便。自从有了电视屏幕下方的手语翻译员,以子母画面让新闻主播与手语翻译同步进行新闻播报工作,听障朋友便能“听”见电视,而不用猜电视了。然而,电视手语新闻的收视率如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共同关注》自2003年开办以来历经两次改版,形成"关注弱势群体,搭建互助平台,讲述新闻故事,彰显和谐关怀"的栏目定位,实现了以公益慈善行动、手语翻译、新闻新语态为品牌特色的创新发展,为国内新闻资讯类栏目的创新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2.
邱莹 《采.写.编》2016,(1):292-293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和新闻专业词语翻译技巧,以期我国新闻翻译工作者积极采用各种翻译技巧,准确、客观、生动的表达出原文信息,为我国读者传递出更优秀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13.
董文培 《新闻传播》2023,(17):49-51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总结概括,是新闻的灵魂所在。新闻报道的目的主要是资讯和信息的传递,新闻标题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新闻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增译、改译、拆译的翻译策略,研究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方法,帮助译者准确传达原文标题所蕴含的信息,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白瑞霞 《新闻爱好者》2022,(12):107-109
字幕和手语是听障者听觉器官代偿机制的有效体现。当前媒介传播仍存在实时字幕信息不完整和手语新闻可懂率较低等。在当前媒介生态变革的大背景下,依然存在媒介歧视残疾听障群体和传播生产缺乏供给等制约媒介主动作为现象,基于听障者获取信息的刚需愿望,提出普及信息无障碍理念、科技赋能无障碍传播和满足听障受众共情体验等改进措施,旨在为听障群体消除信息资源访问壁垒,构建信息无障碍环境,促进媒介生态各种群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新闻翻译具有重要的国际通讯功能,对国家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新闻翻译不仅是翻译活动,也是信息的传播活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新闻翻译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国际新闻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在世界各地语言普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精准的翻译成为国人了解外界新闻的媒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一门语言,对新闻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英语翻译也随之成为跨文化信息传播活动的载体.本文从英语新闻翻译的特点、英语新闻中的文化因素、英语新闻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几个案例的具体分析强调了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新闻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多,在与日本等国家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日语新闻翻译的水平和效果.并且新闻作为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需要通过准确性、目的性、独特性的日语新闻翻译方法,促进日语新闻翻译工作的有效发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日语新闻翻译工作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所以有效提升日语新闻翻译技巧与方式是重要的,这样才能让日语新闻翻译得更加科学规范.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日语新闻翻译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日语新闻翻译特点,提出关于日语新闻翻译的策略,以期促进日语新闻翻译质量和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媒介都需要翻译大量国际新闻来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近年来,新闻翻译成为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方兴未艾,引起了众多翻译和传媒工作者的共同关注。2011年3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了由英国翻译研究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9.
张道平  潘海波 《大观周刊》2012,(24):205-205
由于听力障碍,耳聋学生的手语,既有其独特的词汇表达方式,又有其独立的语法规则,并且有很多地方不能与健听人的口语、书面语相一致。因而,听力障碍直接导致了聋人语文学习的障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走近学生,走进生活,所以聋生语文教学应充满生活气息,也应在生活中进行。  相似文献   

20.
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跨文化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新闻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新闻是用不同语言书写的,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而新闻翻译必然涉及文化翻译,译者应具备跨文化意识,充分调动自己对异文化的敏感性,才能使译语读者不仅能获得原语新闻记者所报道的信息,而且还能获得与原语新闻读者大致相同的教育或启迪,获得与原语新闻读者大致相同的信息享受或文学享受.本文旨在通过新闻翻译中与文化相关的一些实例,说明在从事新闻翻译时,译者除了要熟悉译入语和译出语的语言特点外,还应加强自身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平时要深入研究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和翻译学,有意识地学习中、西方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