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蒙元统治初期的山东东平,在严实父子及其幕客的共同努力下,政局日趋稳定,经济日益富庶,文化繁荣尤其值得称道。东平文化的繁盛局面,不仅得力于严实父子招贤纳士,也与金代遗民的文化传承意识密切相关。在多种合力的作用下,东平地区掀起文化复兴活动,使中原地区得以多文化并存,对元初文明的开创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齐初期,琅琊人王俭位极人臣。出于政治上的需要,王俭力倡经学,以此初步解决了士族与皇权之间的矛盾问题,并利用儒家礼教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极大地推动了南齐初期的经学发展。使南齐在南北文化的正统之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3.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王朝维持时间比较长的时代,究其原因董仲舒所建构的新儒学体系成为汉代主流意识形态无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汉代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儒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而是经历了从推崇黄老之学到儒学与其他思想的相互作用,以及汉初儒生们的不懈努力,最终董仲舒以先秦儒学为基础吸收其他流派的思想建构了一个新的儒学体系,并推动儒学成为汉代主流意识形态。文章对此作以简要的学术思想史回顾。  相似文献   

4.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王朝维持时间比较长的时代,究其原因董仲舒所建构的新儒学体系成为汉代主流意识形态无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汉代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儒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而是经历了从推崇黄老之学到儒学与其他思想的相互作用,以及汉初儒生们的不懈努力,最终董仲舒以先秦儒学为基础吸收其他流派的思想建构了一个新的儒学体系,并推动儒学成为汉代主流意识形态。文章对此作以简要的学术思想史回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儒学复兴思潮在中国大陆的泛起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与现代新儒学不同,当前的儒学复兴不是一家独大,而是众说纷呈、多元并存。基于现代新儒家之困境与传统文化研究思潮的勃兴,人们为儒学的未来前景提出一系列独到见解,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蒋庆的“政治儒学”、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与干春松的“制度儒学”。总的来说,虽然这些理论并非均有现实可行性,但它们标志着儒学研究路向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如何谋求儒学复兴?学者们提出了宗教的、哲学的、生活的三种儒学当代发展路向.本文通过对儒学复兴历史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与这三种路向不同的另一种儒学当代(当下生活的时代)发展路向,即“世俗儒学”的路向.“世俗儒学”也就是使儒学世俗化,不是要使儒学庸俗化,让儒学变得容易迎合民众的庸俗要求,而是要让儒学“祛魅”,清除儒学精神贵族化——以儒学为“生民立命”、以儒学救人类、以儒学代表人类文化未来——的倾向,将儒学化为民众世俗生活的精神导向.为谋求儒学世俗化,本文提出儒学当下迫切需要三大转变,即改变立场,由重“士”转向重“民”;改变观念,由不能容忍世俗价值转向重视民众的世俗愿望与世俗要求;改变导向,由专注正面指导人生转向积极关注人生的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7.
唐代散文的变化是随着儒学的复兴一起变化的,分三个阶段,重儒兴学,文质初变阶段;儒、释、道并重,骈散相问;儒学复兴,古文运动.  相似文献   

8.
从儒学的发展史、儒学与现代化之间的冲突、以及未来文化发展的走向三个方面论述了儒学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根本不可能复兴。  相似文献   

9.
张春燕 《华章》2007,(8):78
众所周知,作为一部典范的训诂学著作,<五经正义>极大地推动了唐代训诂的发展,学界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同时,它在隋唐阶段的儒学复兴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无论从其产生背景,注疏原则乃至内客,<五经正义>对儒学复兴的重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它推动了儒学的恢复和发展,而且有利于人们对儒学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宋代科举改革是随着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的加深而展开的,它集中围绕考试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两大方向进行。在内容上确立策论的主导地位,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使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融合。宋代科举改革对儒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促进了官僚队伍的儒学化和儒学的义理化,并使理学深入到社会的底层,实现了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一统,使儒学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1.
金末元初,严实父子治理下的山东东平地区,从战乱中逐渐恢复和平,经济、文化都得到恢复发展。严实父子重视招贤纳士,大批遗民文士慕名而来。为了维系中原文明于不堕,金末遗民群体凭借严氏幕府的力量,开展了诸多文化复兴活动,为金元嬗变中的文化传承作出意义深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辽金元三朝诗是在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背景下发展的,是中国韵体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环节,显示了独特的风貌和魅力,有一定的历史贡献。辽诗以圣宗即位为断,分为前后二期。金诗经历了前、中、后三个发展时期,尤以金、元易代之际为繁盛,出现了彪炳千载的艺术大师元好问。元诗发展大体与蒙古统一北方、统一全国和元明鼎革的历史进程相对应。早期的北方诗人群、一统后的元诗四家、衔接中、后二期的萨都刺和易代之际铁崖诗派领袖杨维桢等一大批诗人是镶嵌于元诗史上的明珠。元诗为题画诗、边塞诗、竹枝词、宫词、奁体诗、咏物诗等部类都提供了新的基质。元代北方民族诗人群体的出现也成为引人瞩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辽金元绝句诗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前代的水平,将中国古代绝句创作推向新的高度.辽代绝句诗创作始于耶律倍,圣宗以后在艺术上逐渐成熟,终于到耶律弘基、萧观音臻于艺术水平的最高点.金绝句诗的发展分为三期:前期借才异代,为草创阶段;中期国朝文派的绝句诗创作出现高峰;后期是绝句诗的繁荣鼎盛阶段.元绝句诗的流程以延祐年间为断,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元绝句诗为中国古代这一体类的诗歌提供了很多新的因子.辽金元绝句诗是在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下发展的,是民族融合、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全真教自金初形成后,主要以乞食为生,蒙古进入中原后方转为耕作自给。但不论是乞食还是耕作,全真教对财产的态度并未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在金元时期,全真教轻财如土、以义取利、公而无私的财产观念基本贯穿于始终,这也是全真教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全真教形成的这些财产观念,并不是对世俗观念的简单重复,而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具体而言,这些财产观念都和修道紧密相连,这就为全真教正确处理财产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对历代诗歌进行了多层面的批评,而对元代诗歌的批评更具有兼容性、不平衡性的特点。限于篇幅,不对历代诗歌作出讨论。通过《总目》对金元诗歌的批评,对《总目》的诗歌批评内容、特点和所体现的诗学观进行简要论述,并简析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儒家诗学观。  相似文献   

16.
历来关于金元词分期的若干看法,存在着共同的视界缺憾。考察金元词的演进必须注意到金元词与南宋词的共时性与互动性、王朝更叠带来的词坛新变、词人群体对词坛走向的影响以及词学观念衍变所起的作用。打破朝代分野,将金元词与南宋词置于同一层面进行观照,可将三朝词视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由此可将整个金、南宋和元代词史划分为借才异代、气象鼎盛、遗民悲歌、延续传承和曲终奏雅五个阶段,勾勒这240年间词坛由蓄势、爆发,到略作消歇而又复振的演进轨迹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让位于玄、佛、道,退居次位,而一直在民间流传的道教流向社会上层,成为官方的正统宗教。表面上看儒学丧失“独尊”地位,实际上,道教之所以能够得以登上政治舞台,是借助引儒入道的方式进行改革才得以实现的。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儒学在神仙思想、戒规戒律、道教改革和道士心态等方面影响着道教,而其原因主要在于原始道教发展出现危机、道教信徒构成的转变以及夷夏之争的促使。  相似文献   

18.
百戏是中国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它起源于先秦,兴盛于两汉和隋唐,之后仍传演不衰,到辽金元时期,虽然是异族统治,但百戏艺术仍然比较繁荣.辽金元的乐制都是在逐渐吸收汉族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也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百戏演出在统治者的宽纵和好尚的影响下蓬勃发展,形成了与前代不同的特点.此时期国家之间的对峙与更迭并没有妨碍各国散乐百戏演出的繁荣以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相反却促进了百戏技艺的发展和成熟.但是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始终伴随着禁毁的声音.元代的散乐百戏多被官方看作"诡怪百出,惊俗骇观,非所以善民心、化民俗,以滔堙心耳,归于淫荡"的惑乱行为,被禁断的百戏种类也达到十数种.  相似文献   

19.
元将军庙,又称江王庙、老爷庙。该庙立于都昌县的鄱阳湖边,俯瞰鄱湖。老爷庙这片水域,发生过非常离奇的沉船和翻船事件。这些奇异的事件与老爷庙的传说相互交织,给作为守护这一方水域的老爷庙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明清鄱阳湖地区老爷庙元将军崇拜由来已久并逐渐演变为水神、湖神。究其原因有:国家构造神灵秩序,本土化神灵的固有优势,庙宇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其灵异传说,百姓对民间信仰神灵的精神渴求。  相似文献   

20.
形式主义文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数事用典,以及严格的声律规则。这些做法对文学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丰富了诗文的写作技巧,使文学更具艺术美;然而,过分地在形式上"追新逐奇"未免导致作品因缺乏一定的思想内容而变成空洞的没有社会价值的外壳。批评家们在这一股文学思潮中能识清利弊,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形式主义予以合理的批判和引导,并创作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批评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