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德新 《东南传播》2023,(2):98-101
网络流行语曾一度被视为青年亚文化的产物,而与主流价值相区隔。本文以近十年来的网络流行语为样本,从文化变迁视角出发,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类型、特征、传播使用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不断演化的网络流行语出现了从小众娱乐到大众参与、从叛逆对抗到和谐共鸣、从话语生产到文化创造、从情感压抑到情感交融的演变趋势,其变迁的主要特质便是主流价值对网络流行语导向作用。要进一步推进发挥主流价值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以社会主义文化引领网络精神家园的建设,使网络流行语更具社会价值与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2.
基于语言治理现代化视角,运用计算传播分析方法对主流媒体新闻标题中的网络流行语应用进行分析,探究不同治理场域的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形式的网络流行语对传统主流媒体进行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1995年互联网正式登陆中国,网络传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传播在给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备受争议的话题,网络流行语便是其中的代表。本文从网络传播及媒介文化的视角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对于主流文化传播的僭越和消融作用,并进一步总结了在当前传媒语境下对网络传播的规范机制。  相似文献   

4.
姚必鲜 《新闻爱好者》2011,(10):110-111
自1995年互联网正式登陆中国,网络传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传播在给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备受争议的话题,网络流行语便是其中的代表。本文从网络传播及媒介文化的视角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对于主流文化传播的僭越和消融作用,并进一步总结了在当前传媒语境下对网络传播的规范机制。  相似文献   

5.
沈述宜  吴靖 《新闻战线》2022,(12):54-58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以青少年及青年为主体的网络用户广泛地应用于社交媒体平台的日常交流及公共领域的讨论中。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对网络流行用语的使用受到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主流叙事方式——即由社交媒体平台主体用户构建的社群文化的影响。此外,网络社群文化的平台化对于新闻媒体的影响也表现在新闻内容生产的主题和作品表现形式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6.
毛贺祺  张坤 《今传媒》2013,(1):135-138
从"躲猫猫"到"我爸是李刚",这种产生于新闻事件并流行于互联网的流行语已经成为人们对于新闻事件的意见表达和对于社会参与的公共平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使用者也会将网络流行语带入现实社会中并进行传播,这使其不局限于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层面,也发展到社会流行语的文化层面上。这样的传播过程既可以对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进行创新和评价,同时也可以对其社会意义进行判断。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的调查,新闻事件网络流行语表现出来的新闻性、态度性、娱乐性和流通性反映出了网络使用者和非网络使用者对于新闻事件产生的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7.
周颖 《新闻战线》2016,(4):24-25
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语言越发丰富,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以新词、语体结构以及方言及港台腔运用等多元化语体并存的现象,同时也给经典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媒体语言的多元化语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 《新闻世界》2010,(6):168-16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也经历了一个从文字游戏到"个个背后有故事"的发展过程。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网络流行语发展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赵妍 《新闻知识》2012,(8):17-18,20
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记录着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进入新世纪以来,流行语通过各种媒介迅速传播,并为人们广泛接受。本文通过考察新世纪以来的媒体流行语,总结出媒体流行语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传播符号多元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石乾福 《出版广角》2015,(16):76-7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的人际交流语言——网络流行语随之产生,人们运用一些不规范、不合逻辑的词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交流,以增加趣味性。但是同时,这种流行语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正常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研究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在现实环境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傅国春 《新闻知识》2012,(2):26-27,25
南唐李中《献乔侍郎》诗:"格论思名士,舆情渴直臣。"宋秦观在《与苏公先生简》:"伏乞为国自重,下慰舆情。"明刘基《处州分元帅府同知副都元帅石末公德政碑颂》:"予既敬公德,又重父老请,於是述舆情而颂之。"根据以上关于舆情的表述,笔者认  相似文献   

12.
汪董  华佳璐 《新闻世界》2011,(8):301-302
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在多种新型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已逐渐为广大民众接受、认可。其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方面有着特殊的性质和作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交流。然而,由于流行语的泛滥以及某些消极流行语的出现,给整个社会的精神健康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流行语传播的主要途径,传媒在推广流行语的过程中应起到"把关人"的作用。努力维护语言使用的规范性,避免使用不健康的粗俗的流行语,并使其跟随时代的发展变化,保持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英 《新闻前哨》2009,(8):87-89
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欺实马”、“躲猫猫”、“俯卧撑”、“范跑跑”等流行语不断涌现,被人们反复套用、化用,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在虚拟空间发起的一场语言“狂欢”.其含义约定俗成.甚至成为集体认同的标识。  相似文献   

14.
进入自媒体时代,公众对网络信息获取更加便捷的同时,也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推波助澜。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信息的衍生品,也在传播中深受影响。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既是公众对于文化因素的一种迫切需求,又是对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反馈。因此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才能够正确引导公众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行语中有一类往往带有着“无厘头”特征,本文称之为无厘头网络流行语.无厘头网络流行语延承了电影和文学语言中无厘头的特点,荒诞离奇,看似无中心、无目的,但其实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反思.本文分析了无厘头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体现,探讨了网民热衷于创作使用无厘头网络流行语的动机,最后解读了无厘头网络流行语的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模因论视角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认为强势网络语言模因需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阶段才能成为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类型.笔者从出版行业、网民宿主、教育行业的角度提出了规范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4年以来,随着网络流行语与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语境也受其影响发生变化。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中的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概括分析网络流行语与媒体相对发展的时代背景,从中探寻二者的时代渊源与发展轨迹;接着结合网络流行语与媒体截至2023年的最新发展动态,探析在进入移动化时代与短视频时代后,以及社会语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媒体如何利用网络流行语促进自身向新媒体转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科技》2005,(7):35-35
“2005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18日在京发布,综合类十大流行语为:和谐社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食品安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千手观音、连宋大陆行、高考移民、门票涨价、股权分置改革、颜色革命。国际时事、国内时事、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六类及联合国、安全两个专题的十大流行语同时发布。  相似文献   

19.
徐展 《青年记者》2012,(23):52-53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基本载体——网络语言不仅得到了网友们的大力追捧,而且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主流媒体和专业语言研究者的关注,2011年最新出版的《新华字典》第11版就收录了大量网络"潮语",如"房奴"、"秀场"、"学历门"、"晒工资"等.  相似文献   

20.
马荣丽 《新闻世界》2012,(11):144-145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依赖网络,使网络成了最有力的传播工具之一,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一些网络语言通过网络的传播迅速走红,成为“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与传播学中的“魔弹论”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