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强 《军事记者》2012,(3):54-55
第21届中国新闻奖评选,《解放军报》推荐的通讯《雪山上,好大一棵“英雄树”》获二等奖。这篇不足3000字的通讯,刊登在2010年11月16日一版头条位置.以“英雄树”为喻,精选感人故事,采用细节与白描相结合的手法.再现“生命禁区”钢铁工兵的军人风骨.以独特的哲理传达和美文化表述.讴歌这个英雄群体特有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绥化日报》2008年2月22日一版头题刊登《灯花千光照无眠》和2009年2月10日一版头题刊登的《花灯写春意焰火闹元宵》,是该报滕岩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元宵节采写的通讯。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刘保全先生新著《获奖通讯赏析——兼论通讯的写作技巧》最近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入1—19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及赏析文章共102篇,按内容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综合赏析共四大部分。并按其发表的时间由先及后,先原文后赏析文章进行排列。由于通讯原文  相似文献   

4.
《羊城晚报》2010年5月18日A5版《人·悟》专版第一次闪亮登场,到7月15日止,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刊登了11期。给笔者的深刻印象是:专版定位准确到位、内容创新到位、形式创新到位、悟语写作到位。确实是一档从内容到形式颇新颖的专版。同时,我从互联网上搜索,未发现其它媒体有这样的专版。笔者认为,《人·悟》专版开设得好,把人与悟结合得好,有高度,有深度,有看头,有嚼头。使人感受颇多。这是一档独树一帜的专版。可谓“才有梅花便不同。”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24):25-3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民情与舆情的融合传播,而热线新闻的形态也伴随舆论传播的新形势转向一种回应民情问询的舆情调查,这也构成新时期我国党报舆论引导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四川日报》群众工作部开设的《民情热线》专版,既是对热线新闻实施舆论监督的党报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是针对日益复杂的社会舆情开展主动调查和深度解读的能动作为,一种新形态的党报舆情调查报道在其"民生调查"的探索与实践中应运而生。本文对一年来《民情热线》专版中的"民生调查"专栏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后发现,民情热线的来源及内容将影响党报舆情调查报道的选题取向和呈现形态;党报新闻生产的转化形式将影响民情与舆情融合互动的调查报道模式及质量。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2010年10月,《家庭》杂志上刊登了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洛阳市偃师市的一个拆弹家庭,40年来在弹药销毁一线上奉献两代七口人的故事。看完后我很激动,因为拆弹工作本身具有的危险性使这个职业充满了神秘色彩,更何况是一家七口人都在干拆弹,这其中的故事必定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8.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宣扬一种什么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2年5月29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主题专一,中心突出。刘熙载〔清〕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旨戒杂”作为文章“七戒”中的第一戒,他强调文章的主题不可繁杂含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搞多主题,而应专一、集中。大量的新闻写作实践表明,一篇报道或文章,若能抓住一点,写细、写深、写透,能把一个事件、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12.
雷从俊 《军事记者》2011,(12):52-5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一段时间.一种冠以“网友曝”的新闻样式.在个别媒体大行其道.不时冲击着新闻的底线.甚至在一定范围内颠覆着新闻的属性。对于这种无需动脚动手动脑而直接取材于网友爆料的新闻操作,《中国青年报》曹林以《“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一文仗义执言.为坚守新闻准则而疾呼。  相似文献   

13.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靖晓燕 《新闻窗》2012,(2):20-21
2011年7月以来,贵州日报记者部响应省委宣传部及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关于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的号召,结合深入开展对我省重大的发展战略"两加一推"的宣传报道战役,组织多种形式的"走基层,到一线,听民声"活动,成果丰硕。更重要的是通过发扬踏踏实实的采访作风,采写了大量文风清新、可读性强、可信性高的优秀新闻作品。同时,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便记者部这支队伍的作风更加过硬、素质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同期声”原来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个特定术语,它指伙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新闻现场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笔者认为,报纸现场新闻写作同样也要注重“同期声”。现实生活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2月3日凌晨4点,垒到老总签发的付印样,竟毫无困意。连续三天,3个整版,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今日出击》栏目对王鹏被跨省追捕事件进行了系列报道。被媒体报道三天后,  相似文献   

17.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5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类一等奖。这篇1050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意义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是国外特别是西方作者发表“苏俄通讯”的一个“高原期”,大批作者涌向苏俄,其中不乏世界名流,如萧伯纳、纪德、韦伯等人,同时,数量众多的国外“苏俄通讯”也被翻译至中国。  相似文献   

19.
济源市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水景观,涌泉、温泉、溪流、潭瀑、河渠、平湖、灌区等并存。为进一步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济源市立足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确定了“利用水资源,打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谋求水经济”的城市水资源开发建设思路,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济源打造成一座风景亮丽的“灵秀”水城。  相似文献   

20.
篇幅不太大.1224字:事情不太大.一名受到网友热捧的退伍女兵重返老部队……在第二届解放军新闻奖评选中,沈阳军区《前进报》报送的这篇“不太大”的通讯《最美的一课》,何以脱颖而出并获得一等奖?“活鱼”不必摔死卖活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