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拟就国内图书馆古籍修复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分析了古籍保护与修复学科领域的专业特征,进而以天津图书馆古籍修复档案建设工作为例,提出创建特色古籍修复档案数据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古籍修复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破损古籍普查、古籍档案建设、古籍修复对象选择、修复工作的开展方式等方面规划未来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古籍修复档案的价值,对修复档案整理的难点作出详细说明。结合工作实践,深入剖析修复档案的质量缺陷和一些客观情况,提出建立和健全古籍修复档案的具体建议、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少数民族古籍档案的历史文献价值出发,分析了古籍档案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古籍档案保护工作的必要性,并从少数民族古籍档案的修复和保管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档案保护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古籍修复是古籍保护的重要手段,由于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与汉文古籍间存在的差异,修复时也应该区别对待。本文从修复原则、方案、档案、选材、修复手段、装帧等方面,探究修复两者的异同,以提高修复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古籍修复档案是修复实践活动的具体过程与本来面貌的真实记录和反映,有着丰富的内涵构成,具有科学研究、规范管理和古籍整理的价值属性,基于价值属性构建的古籍修复档案,对于建立古籍修复研究教育机制、转变修复工作管理模式和推动古籍整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健全修复人员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是当前档案与古籍文献保护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之一。依据职业标准《文献修复师》的基本原则,从基本要求、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三个层面构建了档案与古籍文献修复人员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Yaahp软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权重集,对国家古籍保护中心2007年至2015年古籍修复技术与保护相关培训班的课程内容进行实证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以期为档案和古籍文献保护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8.
修复是古籍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古籍修复档案是古籍修复工作的记录,也是古籍修复历史的见证,是保证古籍修复科学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修复档案作为纸质文献保护的重要部分,是古籍修复工作的记录,对于研究相应纸质文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借助文字和影像,记录修复前、中、后三个时期,为修复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依据,也为后人对于前人修复技艺和理念的了解提供了重要途径。文章针对古籍修复档案建立的意义、发展历程、内容设定进行阐述,并通过自身修复实践活动对论点进行论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古籍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阐述了古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实施途径,并从古籍档案数字化的几种实现方式和存在的若干问题等方面探讨了古籍档案整理利用的特点,提出了个人对古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一些思考,以期为古籍档案管理者提供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古籍修复工作中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古籍修复工作中的知识构成,提出构建融合古籍修复档案管理和工作流管理的集成系统,并打造知识共享平台,从而在古籍修复工作中实现知识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1986—2010年间“古籍修复”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统计,并针对文献主题、合著率和著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古籍修复领域的研究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取得很大发展,已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古籍修复领域的研究在主题分布、著者分布上还不平衡,高水平的古籍修复师和专家较为缺乏,关于古籍修复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工作管理方面的研究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古籍文献手工修复与纸浆补书的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山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实例选择了两种方法路径分析其之优劣,希望藉此帮助古籍修复人员深入感知文献修复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克服做古籍修复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廷 《图书馆论坛》2005,25(5):212-213
古籍修复是一门技艺,是弘扬、继承、传播、利用我国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文章主要阐述做这项工作如果克服心理障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古籍数字化资源建设不仅起步早,而且注重有规划的开发,并取得显著的成果.文章在介绍台湾地区“数位典藏计划”进展的基础上,从项目规划、分工协作、标准规范、发布平台建设等四个方面阐述对祖国大陆古籍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籍、档案与文献形态的纸质文物均属于文献遗产,其保护工作的管理策略与方法具有可比性。通过对三者保护法制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标准、保护工作发展趋势以及对保护内涵认知与保护策略选择等方面内容进行比较,提出:文献遗产要从被动式保护转向主动式保护;古籍保护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法规和标准不够健全,古籍保护必须首先正确认知"保护"的概念,才可能通过建立健全法规和标准以保障古籍的安全;古籍保护需借助于文物保护与档案保护已有的成果,加快自身的发展。表3。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17.
余建平 《档案学研究》2021,35(6):135-142
档案作为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是中国早期众多经典古书的文献来源。汉代以前的档案对经、史、子书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经部文献中的《尚书》,主要来源于商周时期君主颁布的政令,以及对臣民的演讲记录等档案。《春秋》则来源于史官对国家大事的记录,《诗经》《周易》《礼》等经典的形成也或多或少与档案有关。史书与档案的关系更为密切,档案中的纪年、外交辞令、盟誓、军功、属籍、制诏、章奏等文献,构成史书的主要内容。子书中的部分篇章则来源于诸子给君王的上书,这些文书经过后人的编纂,最终成为诸子百家的重要篇章。从档案到古书,表现出选择性存录、文本形态改变和实用性倾向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意义]历史修复遗存是古籍的组成部分,是新的古籍修复周期处理的对象,研究古籍历史修复遗存不仅能丰富古籍修复技术,更能提高古籍修复质量.[方法/过程]分别运用归纳法和案例法研究古籍历史修复遗存的形式及处理措施.[结果/结论]古籍历史修复遗存形式包括修复材料、修复方法及其印记等.古籍历史修复遗存处理应依据具体情况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