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隐性课程发挥作用的心理学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隐性课程是建立在人们的认识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隐性课程发挥作用的心理学方式有感染、暗示、模仿、从众、内化.  相似文献   

2.
当代课程理论认为,学校课程实际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部分构成。而隐性课程在教学管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隐性课程”是指建立在人们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是广义的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与显性课程相对,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  相似文献   

3.
隐性课程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实现对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引导、陶冶、激励和规范作用.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从物质形态、教师的主体行为形象、学生的同辈交往活动以及在文化互动中形成的班风、校风等方面,对隐性课程发挥德育功效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隐性课程: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学校课程的整体。从心理学上解释,隐性课程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是正向与负向的双刃剑。实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需要把隐性课程的正向功能作为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5.
隐性课程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性课程是一种间接的、暗示的、无意的方式,长时期地影响学生情感、调整学生行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课程。用场论的观点审视隐性课程,隐性课程的场源潜藏于校园文化之中,场内各要素相互作用、吸引沟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隐性课程对教育者的影响方式有暗示、感染、模仿等。隐性课程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心智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隐性课程的开发应遵循互为依存原则、整体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动态变化原则等。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心理学还研究人的个体和社会正常的或异常的行为表现。在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本着职业学校学生处于青年初期生理上的变化促使心理发生改变,开设心理学从情感调控、意志培养、个性塑造、意识训练等方面进行疏导教育,让他们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是非常重要的。现就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增设心理学是否可行进行剖析阐述。  相似文献   

7.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承担着培合格初中教师的重任,心理学课程在实现这一目标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认为,师范院校开设心理学课的目标有三:第一,最主要是为了让师范生掌握心理学科学知识来指导将来的教育工作,使之能自觉地应用心理学知识来分析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状态,了解其心理活动规律,以便有的放矢地施教,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隐性德育课程是军校开展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按其存在形态可分为自然一物质环境和精神一文化环境两种类型。对军校隐性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建立在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当下学员主体意识增强、学员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及军校实施主体性德育的要求。由于隐性德育课程强调“隐”这一特征,使其开发和控制更具操作性。在隐性德育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谨遵无灌输原则、方向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充分挖掘学校各个方面内含的隐性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9.
隐性德育课程是军校开展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按其存在形态可分为自然—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两种类型。对军校隐性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建立在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当下学员主体意识增强、学员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及军校实施主体性德育的要求。由于隐性德育课程强调"隐"这一特征,使其开发和控制更具操作性。在隐性德育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谨遵无灌输原则、方向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充分挖掘学校各个方面内含的隐性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艺心理学研究100年来所用概念的梳理,认为现行文艺心理学与心理学一样,存在概念混乱问题,由于概念的混乱,使得研究对象不确定,学科体系难以形成。所以,必须尽快统一概念,统一研究对象。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文学艺术创作和接受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和规律,而不仅仅是审美心理活动,也不仅仅是艺术心理活动。文艺心理学的体系应该是文艺家心理、文艺创作心理、文艺接受心理、文艺批评心理四大块。  相似文献   

11.
<正> 商业心理学是心理学在应用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商业经济活动中的心理学问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人在清醒状况下,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支配、调节、控制着人的一切实践活动,而人从事的实践活动非常广泛,极其丰富。因此,心理  相似文献   

12.
1.什么是远距离学习心理学 八十年代的心理学已经进入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学习心理学原是教育心理学的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已经成为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几个临近的学科。教育心理学揭示的主要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的规律,从而为教育提供心理科学的依据。教学心理学主要揭示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在教和学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为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服务。学习心理学则是着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和心理  相似文献   

13.
隐性文化难以被发掘与掌握,是文化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外语专业中的隐性文化教学主要存在于专门的文化课程及语言教学之中。专门的文化课程是进行隐性文化教学的最好形式,教师可采用主题心理学投射联想法、文化片段分析法以及跨文化比较法等。语言教学中的隐性文化教学受到时间和教学目的的影响,但可以通过词汇的原文词典分析法、篇章和段落结构分析法和体演法等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翻译研究离不开对译者的心理活动的研究。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它涉及到译者的语言心理、审美心理和文化心理。要对译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必须借助于心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理论。本文旨在构建翻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认为翻译心理学应从语言心理、审美心理和文化心理三个方面对译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美育心理学是研究美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学问 ,既可以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部分 ,也可以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部分 ,它主要起到补充传统教育心理学体系之不足 ,完善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与理论的作用。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根据对个体审美意识和群体审美意识起源和发展规律、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审美心理活动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审美心理活动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回答 ,主要探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阈下刺激”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在心理学上,低于感觉阈限的刺激即为“阈下刺激”,它微弱、暗默、不为人所觉知,然而对人仍有着重要的影响。“阈下刺激”的存在及其效应给学校教育留下了这样的启示:学校教育要有所成效,就必须重视隐性课程,并在隐性课程的建设中注意空间上的广域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构建医德教育隐性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调查与分析医学生医德现状入手,运用道德心理学和道德教育学理论阐述了发展隐性教育的合理性,进而提出从三方面来构建科学的医德教育隐性课程:一是做好学生需求分析;二是从物质层面和文化层面优化医德教育隐性课程设计;三是构建多元化的以人为本的隐性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电大学生中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在课程设置中,显性课程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是知识与技能教育,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适应环境,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除在显性课程中的人生观、心理学等课程中有理论学习外,更多的锻炼与实践环节便是由隐性课程的潜移默化作用来完成的,所以隐性课程的开设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探究性学习活动模式详细描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过程,使我们清楚了解到儿童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思维变化.这个模式从心理学视角解释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习性、严肃性和复杂性,为其真正成为幼儿园的一种课程提供了心理学的理论依据,也更有助于家长理解、接受这种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20.
1991年初,上海高教局决定开展心理学课程建设专项研究,我校心理学课程建设组人员承担了这一任务,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初步完成了这一课题。本书共30万字,共分3编18章,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以普通心理学体系(心理活动与个性)为框架,将与培养中学师资有关的普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