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论的角度     
1月2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记者蒋涵箴写的通讯《拓荒者的坎坷》,介绍治理黄土高原的工程师李龙城三起两落的坎坷遭遇,并配发马立诚写的评论员文章《评李龙城的命运》。分析这篇评论,可以看出,新闻评论的角度,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说,为李龙城这样命运坎坷的知识分子写评论,无非为他叹息几声,抱几句不平,再把诬陷打击者批评一顿,就算了事。这篇《评李龙城的命运》不是这样写的,评论员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他是强者,还是弱者,”评论写道:“这样一条‘铁打的汉子’,  相似文献   

2.
1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史称:六评战犯求和)。《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在《评战犯求和》的题解中说:"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揭露国民党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的一系列评论的第一篇。其他的评论是:《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和平’》《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个答案》《南京政府向  相似文献   

3.
2月4日新华社播发的《李洪志做贼心虚了》,是一篇体现了通讯社评论特色的新闻作品。肯定这篇评论,并不是因为这篇评论写得多么精彩,而是因为这篇评论针对性强,有点像匕首和投枪,一针见血,击中了李洪志及其追随者的要害。 在新闻报道领域,评论历来受到各种媒体的高度重视,被视为编辑部的灵魂与旗帜,通讯社也不例外。近年来,新华社接连不断地播发评论员文章。仅去年一年,就播发了各种评论性稿件150多篇,其中评论员文章21篇,特约评论员文章35篇。在“迎接新世纪、新千年”报道中,还播发了题为《开创民  相似文献   

4.
1949年初,国共谈判时,毛泽东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六篇评论。《毛泽东选集》收入了五篇,在《评战犯求和》的题解中说:“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揭露国民党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的一系列评论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1993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战线》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也让评论员露露面》的小论文,讲了评论员署上作者姓名有这几方面的好处:一、可以互相竞争,提高写评论的积极性和文章的质量;二、不但不会降低评论员文章的“身份”,反而因评论员的知名度的提高而让人爱看,可以提高评论员文章的“身份”;三、可以给人以新鲜感,增强亲切感。近来,《工人日报》第三版“新闻评论”专栏.既让评论员署了名露了面,又使版面出了彩。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的命运,取决于诸多因素,但评论员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评论员是评论的母亲。一篇评论虽然还要受当时政治形势、社会环境、群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评论也很难说是哪一位评论员独立完成的作品,但是,评论员作为执笔者,即使仅仅起草了粗糙的评论初稿,他即是评论的第一生产者。所以,研究评论很有必要研究评论员。优秀的评论员,是报纸的主笔、智囊、文胆。人民日报评论员范荣康在《新闻评论学》的序言中说:“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以后,检讨失败的原因,曾有这样一种看法:‘口权与笔权旁落,政权与军权乃不保,实为最主要亦最基本之因素。’这当然并不符合事实。蒋家王朝及其800万军队,是被人民解放军的枪杆子打垮的;单靠笔杆子,没有那么大的神通。当时的电台和报馆,绝大部分掌握在国民党手中,中国共产党的‘口权’和‘笔权’小得很。但是,就凭这很小的一点‘口权’和‘笔权’。我们确实战胜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的命运,取决于诸多因素,但评论员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评论员是评论的母亲。一篇评论虽然还要受当时政治形势、社会环境、群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评论也很难说是哪一位评论员独立完成的作品,但是,评论员作为执笔者,即使仅仅起草了粗糙的评论初稿,他即是评论的第  相似文献   

8.
评论的遗憾     
打开报纸,读者看到一条好新闻,同时又看到为这篇新闻写的评论,既有新知,又有新悟。那是一种享受。略举几例:人民日报1983年9月28日第一版为郴州市有人蛮横敲重点工程的竹杠的消息配本报评论员文章《群众的背后》,11月18日在第一版为通讯《精明强干的工业指挥员——王泽普》配短评《厂长要有“将才”》,11月21日为黑龙江省养蚕专业户霍长林反映自己的困难,省长陈雷及时处理来信的消息配本报评  相似文献   

9.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头评论。目前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发展趋势。仅以1990年12月份的《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为例,前者只发表一篇社论,而本报评论员文章则是十二篇,另有短评七篇;后者发表三篇评论员文章,七篇短评,社论一篇没有。在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言论工作的形势下,面对评论员  相似文献   

10.
文合时而发──北海日报两组系列评论浅析叶乐阳去年,北海日报一版先后推出两组系列评论,一组以《论振奋精神跨入1995年》为副题统领8篇署名评论员文章,另一组以《学习孔繁森系列评论》为副题统领9篇署名评论员文章。这两组评论选题有所区别,但读者反应热烈。有...  相似文献   

11.
王毅 《今传媒》2004,(6):54
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如果有两篇言论呈现在你眼前:一篇是“本报评论员”文章,一篇是署名评论,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篇阅读?答案可能是:署名评论。为什么呢?因为署名评论一般来说具有鲜明的个性,可读性强;而评论员文章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也许,这篇评论员文章非常重要,写得也很好,但就是因为有可读性不强的惯性印象,所以放到一边了,评论员文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也就打了折扣。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改进评论员文章的写作。怎样改进?“嫁接”是一个好方法,就是使署名评论与评论员文章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评论形式——署名评论员文章,既能保持评论员文章原有的指导性,又能保持署名评论原有的可读性。其实,早在1998年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就提出,“评论员文章要向署名方向发展”。有的党报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从全国来看,还处在“初级阶段”。现在,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三贴近”,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这为评论员文章向署名方向盘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写署名的评论员文章不仅是可以积极探索而且是大有可为的。署名的评论员文章,既不同于一般的署名评论,也有别于传统的评论员文章,它兼有“本报评论员”和署...  相似文献   

12.
评论的成败决定于选题一篇新闻评论的成功或失败,首先决定于选题。有经验的评论员,拿到一个题目,大体就可以看出这篇评论好写不好写,发表之后社会反应好不好。这里,评论员个人的政治素质和文字修养固然是起很大作用的——优秀的评论员能够把很难写出新意的题目写出新意来。但是,从根本上说,起决定作用的,毕竟还是选题本身。题目选得不当,再高明的写手也会  相似文献   

13.
在南京参加中国新闻奖复评工作,不时为各种新闻媒介所发表和播映的新闻作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等)而激动。有的新闻和评论,寥寥数百字,但那字里行间却都蕴含着动人心魄、发人深省的推动力量。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1990年8月30日播出的评论员文章——《黄河大桥贪污案引出的问号》就是这样一篇优秀之作。与会评委们听了这篇评论的录音,无不击节叫好。《黄河大桥贪污案引出的问号》,是一篇仅有  相似文献   

14.
评论的成败决定于选题一篇新闻评论的成功或失败,首先决定于选题。有经验的评论员,拿到一个题目,大体就可以看出这篇评论好写不好写。发表之后社会反应好不好。这里,评论员个人的政治素质和文字修养固然是起很大作用的——优秀的评论员能够把很难写出新意的题目写出新意来。但是,从根本上说,起决定作用的,毕竟还是选题本身。题目选得不当,再高明的写手也会  相似文献   

15.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6,(16):52-53
去年8月21日,一则《人民日报首发地方党报评论员文章纵论改革“问题导向”》的帖子传遍互联网.前一天的《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被《人民日报》转载,被媒体观察人士敏锐发现,并被记录为党报评论近23年来的“又一个第一次”.实际上,这只是去年《人民日报》转载《南方日报》7篇评论中的一篇.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还全文转载了《南方日报》50多篇评论,并13次发消息推介《南方日报》重要评论.如此高频率的转载引起了舆论热议,极大增强了《南方日报》评论的“二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湖北日报改版备受关注,评论堪称亮点之一。我梳理了一下,大致有四个特点:一是评论总量增多,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品种的党报评论体系。前十天社论总共发了两篇,评论员文章7篇,三版发时评22篇,时评分快评、锐评、热评、大家谈等,其他版面的编后短评等评论8篇。  相似文献   

17.
兰琳宗 《传媒》2024,(4):41-42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如何写好评论特别是党报评论考验着评论员的政治水平、思考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以《中国纪检监察报》“今日锐评”栏目为例,结合相关实例,分析做好新闻评论的四个维度:拼速度,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有力度,旗帜鲜明,激浊扬清;重深度,深刻思考,独到见解;求鲜度,语言精炼,文风鲜活。  相似文献   

18.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7,(24):15-16
在去年和今年的广东新闻奖评选中,南方日报的两篇长篇评论连续摘得“特别奖”.“特别”二字意味深长.以《论五大发展理念》为例,这篇评论确有诸多“特别”之处:不仅是南方日报也是全国媒体中第一篇万字评论员文章;不仅是南方日报也是全国媒体中第一篇全面系统阐释五大发展理念的文章.因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诚如新华社发布的消息《南方日报刊发万字评论员文章〈论五大发展理念〉》所说:“推出一个整版篇幅的重磅评论员文章,在南方日报历史上还是首次,在全国省委机关报中亦属罕见.”  相似文献   

19.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中转了FT中文网的一篇新闻分析,作者是英国《金融时报》科学评论员安贾那?阿胡贾,他在文中依据享誉国际医学界的《柳叶刀》杂志上的一些论文和自己对中国疫情防治现状的观察,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形势做出了比较严峻的判断。帖子发出后,我注意到有一位朋友评论说:“你转发这样的消息,对自己对他人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20.
在庄重典雅的人民大会堂,他曾慷慨陈词,“荣誉也是鞭策,也是压力。我们现在想的是,今后怎么干?那就是把荣誉当作新的起点。过去做对的,今后继续做;过去做错的,今后改过来。关键是路要走正、走实、走得无愧于我们的荣誉称号。”这是他1995年代表第二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在颁奖大会上的发言。他在《人民日报》评论员岗位上辛勤耕耘二十年,发表过许多在海内外有影响的时评政论。到底写过多少篇评论,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撰写的评论员文章《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后的气度和风范,也体现了他个人的气度和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