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邬晓东 《华章》2007,(12):71-71
伯驾(Peter Parker,1804-1888)是第一位来华的正式的传教士医生,他为西医的入华,在中美医学交流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中国医学由传统向近代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正确客观地看待这些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医学由传统向近代转变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传教士很早就进入广西进行宗教侵略活动,为了排除宗教侵略的障碍,他们创办了许多医疗事业,终于实现了他们的目的,但同时,这些医疗事业的创办客观上对广西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代广州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肇始于晚清,其发端的动因和表现具有多面性。瘟疫流行、西医东渐和清末新政是最主要的三大动因。瘟疫流行从卫生观念层面触动广州对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思考和渴求;西医东渐从医疗制度层面推动广州医疗卫生事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清末新政从卫生行政层面初步确立近代广州卫生行政系统,最终为广州公共卫生事业提供了国家公权力的支撑和保障。近代广州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发端的情形,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沿海城市公共卫生事业肇始的一个写照。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除从事宗教活动外,还在"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其中,由各差会派遣的"医药传教士"身兼"牧师"和"医生"双重身份,行迹所至,施医济药,兴办医院和学校。西医教育也随着教会医院的增多和西医医生需求量的加大而逐渐兴起。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的西医教育,尤其是对民国时期西医教育的起步和发展、西医学校的建立、改变传统的医学传承方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公共卫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教医师不仅是卫生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卫生健康状态的观察者研究者,同时也是新学说新观念的教导引介者。应当说,晚近以来健康观与卫生思想,基本趋近于当时重要的世界医学及卫生学主流思潮。特别是许多公共卫生问题的病因解释,都归于深刻的社会政治根源。因而,卫生问题成为国族存亡的隐喻。在公共卫生观念与中国传统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角色开始是被动的,尔后逐步转向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西医群体的产生与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西方医学被传教士带到中国,推动了中国西方医学的传播和西医教育的发展。西医的人数迅速增加,形成新的职业群体。他们总数不多但发展迅速,分布地区极不平衡,同时内部构成复杂,良莠不齐,给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转型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方来华传教士在尽力播撒"上帝福音"的同时,对西北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颇为关注.他们积极兴建医院、诊疗所,培育地方医疗人才,治病救人不遗余力,甚而一些传教士为医疗事业献出了生命.传教士的行为多少改善了近代西北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减轻了民众痛苦,且一批西式医院和医疗人才的出现,将新的医疗技术和医患理念输入西北,为构建近代西北地区的新型医疗卫生体系作出了一定贡献.不可否认,传教士积极参与医疗事业有笼络人心,扩大教会影响,劝导民众入教之目的,但传教士秉持基督博爱惠施精神,努力治病救人所取得的成效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8.
西方图书馆学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两方图书馆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说明两方图书馆学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产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谋求教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践行基督教教义和宜宾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落后的医疗条件,为基督教教会在宜宾兴办医疗事业提供了好的机会。同时,教会医疗事业对宜宾医疗近代化如西医的传播、治病救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及近代宜宾人的观念、风俗的变迁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把创办学校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重要辅助手段,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以晚清来华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示范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参与者;传教士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1.
目前,医疗纠纷有增无减,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减少纠纷给社会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成为研究必要。文章在立足于ADR解决机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国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考察,分析了中国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中国医疗纠纷中ADR解决机制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医务传教活动在中国兴起后,由沿海逐渐向内地扩展,20世纪初传入到川、康民族地区。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在川康民族地区开办医院和诊所,开展了大量服务边胞的工作,使彝藏羌民众有史以来第一次接触到西医西药,为改善和提高边地民众的健康水平,为川康西医业的兴起,作出了积极努力。中华基督教会在川康地区的医务传教工作虽取得了突出成绩,布道工作却未能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3.
医药事业是基督教在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鸦片战争后,在华基督教的医疗事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由地方精英主办的医疗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分析、比较主办人员、办院目的、组织形态、受众范围、经费来源、诊疗手段等对在华基督教医疗事业与中国本土医疗事业,可获得较为明朗的认识,并帮助我们就二者的专业化倾向、互相渗透及其对中国民众的影响作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西医东渐之宁波华美医院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华美医院是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在宁波开办的教会医院,是美国浸礼会在宁波传播基督教的重要基地。该院自创办以来积极适应中国国情与地方社会特点,同时得到了教会组织以及地方社会的大力支持,从而成为近代宁波最有影响力的公共医疗机构。不仅为提高近代宁波人的健康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推动了近代宁波人对西医乃至西方文明的认同与接纳。  相似文献   

15.
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原理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中西医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异同比较,综合分析了二者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现实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阐明了中西医学是相互对立的两套理论体系,但二者并非毫不相干,而是前后相通的两道门.作者认为中西医的交融、结合是历史的必然,既符合时立统一的规律,又符合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墨海书馆及其出版的西书为近代中国的西学传播奠定了基础。虽然西学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毕竟开了先河,对近代中国人视野的开阔、认知空间的扩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产品的最终质量。对美国3所一流大学的医学博士(MD)课程体系研究后发现:美国MD课程体系可分为临床见习前、临床见习、临床见习后3个阶段,分别侧重于基础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导向课程。基础核心课程是基于“器官-系统”的模块化整合课程;临床见习的前后衔接功能及纵向整合见习得到重视与发展;临床见习后课程侧重于临床能力和学术经验的进一步拓展。美国MD课程体系有弹性,为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我国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和重塑。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调解、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和法院诉讼三种处理医疗纠纷的方式.都存在可能引发矛盾升级的内在问题。本文从医疗纠纷ADR机制理论出发,重点论述医疗纠纷ADR机制形式,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善医疗纠纷ADR机制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