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最适度原则、花盆效应等出发,分析大学英语课堂中的生态失衡问题,如低阶能力培养倾向明显、师生关系生态失衡、课堂环境有悖耐度定律等,探究建构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
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在学生求职中也扮演这重要角色。但综观高职英语课堂,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三缄其口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探究其原因并寻求应对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结合课堂观摩和自身教学实践,对高职英语课堂沉默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打破沉默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以期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沉默现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发现沉默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复杂现象,它与学生自身、传统文化以及教师等有关。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沉默现象,通过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风格,帮助学生打破沉默,构建有效的课堂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积极有效的互动对外语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学英语课堂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课堂沉默现象。以找出大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成因为目的,对长春大学15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成因与文化、情感和学生的英语能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大学英语课堂具备平等性、开放性、和谐性等特点。为确保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学生、教师、课堂环境这三个生态因子之间就必须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基于此,本文就大学生英语课堂中如何实现教师“生态角色”的定位展开探究,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现象在数控专业英语课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在剖析导致学生在数控专业英语课堂中沉默不语的主客观因素基础上,以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为突破口,积极寻求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大胆表达自我的有效途径,从而为打破数控专业英语乃至整个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沉默现象深植于大学英语课堂,是当前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较差的根源之一。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产生的外在原因受重要他人(如老师同学)和教育背景的影响,内在原因是学生个性、英语水平和学习焦虑、学习动机等因素。基于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寻找共同语言,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任务;考虑学生英语学习水平,适当给予相应的培训。同时,学生也应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重视频繁的、原汁原味的英语输入;多开口、多交流,以此打破沉默现象,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优化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以农学类专业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对涉农类课程的课堂生态现状进行调查,从学生、教师、课堂环境3个维度探究课堂生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学生的专业认知与情感及学习基础对课堂生态影响最明显;教师是生态课堂营建的关键因子,课堂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教师的重要素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是最佳的课堂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沉默现象.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其成因及应对策略. 建议实施互动型教学,即在课堂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以打破课堂沉默、增加学生参与、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和使用目的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生态学认为大学英语课堂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微观生态环境。在当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课堂环境超载、输入与输出失调及生态关系失衡等诸多生态问题。通过构建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堂,能有效解决这些生态问题,建立起平衡的课堂生态环境,实现教学中诸因素的和谐共处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普遍不高,主要依靠英语课堂练习口语的学生却缺少参与和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主观拒绝参与课堂活动会产生课堂沉默现象。课堂沉默现象则会阻碍语言交流,影响学生口语训练的效果,导致恶性循环。业内学者针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活动存在学生参与性差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借鉴这些研究,提出如何利用英语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不但形式生动活泼,而且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有更多的语言收获,真正提高语言能力和应用水平,从而打破大学生英语口语沉默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角度出发,研究寻找体育项目的共性,将体育项目的共性总结为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将其分为五大类,命名为“人、环境、物质、信息、理念”;进一步探讨体育项目生态因子并用体育项目生态因子诠释了当前几类典型的体育项目研究及体育项目分类,为体育项目的分类、开发、利用与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上普遍盛行的消极沉默严重影响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实施和开展。本文指出对课堂沉默现象,教师负有责任,并提出提出了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不应消极观望,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从五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沉默现象,可以说是在很多高校里面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该现象,本文从语用和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改变这一现象的一些建议,希望大学英语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对高校武术课程现状予以分析,从课程生态系统内外环境的客观诉求出发,提出构建武术生态化课程的实施建议:改进和完善与教学生态系统相关的外部物理生态因素;协调教学要素中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内部生态因子,建立和谐的、相对稳定的新型生态教学系统,提升武术教育效果,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当代传承,为建设文化强国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课堂上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有机统一整体,这就形成了英语课堂生态,它是一种人为构建的生态。目前英语课堂生态管理存在普遍性的问题: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缺乏教学对话和互动,课堂生态主体之间人际关系隔膜,课堂教学管理的低效性等。针对课堂生态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生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教学话语转化策略,人际沟通策略,课堂教学事件管理权回归策略等。从生态学角度予以分析、研究,使课堂生态平衡、稳定,课堂生态各要素和谐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有机统一整体,这就形成了英语课堂生态,它是一种人为构建的生态。目前英语课堂存在着教室布置单调、教学手段落后、师生缺少交流等诸多问题,针对传统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观点,分析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各要素,提出良好英语课堂生态应具备教室环境优美、学习手段创新、人际关系和谐等多种要素,只有各方面的要素形成合力,才能不断改善和优化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使之走向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系统分析等方法,分析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前八名比赛技术因子特征。研究表明,男子篮球技术制胜基础因子核心成分有,因子F1:命中总数、均场得分、抢断次数;因子F2:三分出手、三分中率;因子F3:犯规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环境温度下肝脏、脂肪和骨骼肌中运动因子对急性运动的反应。方法:C57/BL6N雄性小鼠在低温环境(4℃,CE)、室温环境(21℃,RE)和热中性环境(32℃,TE)中进行一次急性运动,运动结束后即刻取内脏脂肪、肝脏和胫骨前肌,检测3种组织中运动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肝脏中,急性运动上调gdf15的表达且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低温环境下运动可上调fgf-21的表达;热中性环境下运动可上调apelin的表达。在骨骼肌中,急性运动上调fgf-21的表达且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在脂肪组织中,低温环境下急性运动可下调irisin、spexin和上调adipolin的表达;室温环境下急性运动可上调metrnl和spexin的表达;热中性环境下急性运动可上调leptin的表达。结论:运动时所处的环境温度会影响fgf-21、apelin、adipolin、metrnl和leptin mRNA的表达。通过调节运动时的环境温度可以影响特定运动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胡杨对安西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区域内不同地段对胡杨进行栽植,观察其对不同水分、土壤、地形等环境因子表现出的生长能力。实验表明:胡杨对pH值7.0-8.0之间的土壤和水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为区域内胡杨的繁育和保护工作奠定基础,为制定区域生态发展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