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语》为《国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尚书》一样,《晋语》以记言为主,同时叙述历史、传记人物。在史传文学中,其语言独具特色:含蓄而流畅,生动而严谨,优美而准确,灵活而工整,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技巧。《晋语》运用语言的艺术成就,为后世史传文学的语言提供借鉴,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建丽女士的新著《宋代西北吐蕃研究》最近出版,这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民族学原理为指导,试图从全新的角度展现宋代西北吐蕃的历史,并揭示出汉藏关系的本质是自有史以来的“相互依存关系”。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宋代西北吐蕃的学术性专著,它不仅填补了宋代西北民族史研究中的一页空白,也是近年来多维研究、立体透视藏族历史的一部典范之作。仔细咀嚼之余,品味出该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以专题研究为基础的纵横相济相融的体例《宋代西北吐蕃研究》一书着眼于宏观上、深层次地把握汉藏关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散文写作,同古代诗歌写作一样,都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最早的散文家,都是历史家;最早的散文,都是历史著作。那时,一类以记言为主,如《尚书》,另一类以记事为主,如《春秋》。《汉书》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春秋》文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1956年6月第1版《资治通鉴》卷225《唐纪四十一·代宗大历十三年(七七八)》记载说:“已亥,吐蕃遣其将马重英帅众四万寇灵州,夺填汉、御史、尚书三渠水口以弊屯田。”元胡三省注引史■曰:“三渠,谓填汉渠、御史渠、尚书渠也。”案:历史上并没有“填汉梁”之名,而只有“汉渠”之名。《新唐书》卷216下《吐蕃下》载:“(大历)十三年,虏大酋马重英以四万骑寇灵州,塞汉、御史、尚书三渠以扰屯田。”《唐会要》卷97《吐蕃》亦载:“(大历)十三年正月,遣将马重英率众四万侵灵州,夺我水口,填汉渠、御史渠,…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项讬的故事流传近两千年,地域遍及中原和西域、吐蕃,它在我国民间文学遗产中,占的重要地位,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应成为开拓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这个传说故事,先秦两汉以来的文献中多有记载,敦煌抄卷《孔子相讬相问书》和吐鲁番出土写本《唐写本孔子与子羽对语杂抄》又提供了宝贵资料,本文拟以现有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就故事的起源、演变及其影响,作一初步探讨,就正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6.
关于先秦散文的分类,现有的几部中国文学史都将其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主要指《左传》、《春秋》、《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主要指《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历史散文主要是记述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诸子散文主要  相似文献   

7.
秦文化的产生比起周文化来要晚得多,自公元前770年秦成为诸侯国,才可以说有了秦文化。但是秦文化发展之快,威力之大,却是出人意料的。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就统一了全国,“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秦王朝统治时间虽然短促,但却给此后几千年中华文明史以深刻影响。为什么秦文化会有如此的威力,能够如此迅猛地发展,固然有许多的原因,但我认为与秦人所据有的史学观念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史学观念属于作为文化的最高层次的意识形态的核心,它制约或指挥着制度的制订、路线的策划、如何具体实施等等。一、秦人十分重视历史记载秦人的史学观念是先进的。首先表现在,有着强烈的史学意识,十分重视关于自己活动的历史记载。《秦记》是秦人关于自己历史的代表作。司马迁《史记》是关于汉武帝以前中华民族史的最详尽最完整的记载,一共十二本纪,关于秦人的本纪就有两篇:《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司马迁的资料来源即是《秦记》。关  相似文献   

8.
《左传》中有较多关于梦的记述,而且其中对梦境描写几乎涉及了春秋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左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对梦的阐释就是按照某种生活逻辑和事理逻辑,结合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体验进行再加工,从而展现出人物潜在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思想性格。《左传》这种梦叙述的文学手法是梦文学的滥觞,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下面三方面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在继承汉文本占卜模式的基础上,又从适应吐蕃传统信仰、凸显族群本位的取向出发,对汉文本进行了改编。此过程发生于吐蕃统治时期的可能性绝大。受苯教向敦煌地区渗透的影响,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呈现出强烈的苯教色彩。但在敦煌苯教深受佛教排挤以及佛教对苯教文化有所融摄的背景下,流寓敦煌的吐蕃苯教师、敦煌佛教僧人均有可能成为藏文本的创编者与使用者。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兼具汉族数术文化与吐蕃宗教习俗的多元特质,从一个侧面上映现了吐蕃时期敦煌社会不同族群、宗教间对立与融汇交错互动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0.
个人型叙述声音主要是以"我"表达"我"的思想、经历和故事等,是最能体现女性精神与肉体真实感受的文本。庐隐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女性作家,其小说主要采用了个人型叙述声音进行创作,《或人的悲哀》就是代表作之一,小说的叙述声音呈现了"情智冲突"的模糊性,文中"诗语"情感表现极具真实性,在具体事件上则体现出虚构性,而作者就徘徊在这虚实之间。《或人的悲哀》的这种写作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暴露女性自我生活的一种担忧的产物,是身居传统伦理和现代伦理夹缝中个人对传统伦理的妥协,是女性作者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舆地纪胜续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象之有没有著过记载北方各路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续编》?谭其骧认为没有。但以王象之自序为线索,从编排的次序、体例、政区名称、尊称宋为本朝四方面,分析明本《记纂渊海》卷17至卷25大量引用的《舆地纪胜》,则可确定它就是失传已久的记载北方各路的《舆地纪胜续编》。其写作年代大约在公元1235年前后。此书的史料价值在于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地理资料,保存了宋代的邸报资料、宋人传记及大量的宋人佚诗。  相似文献   

12.
新出土《周故大将军西阳昭公墓志》与北周庾信撰《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分别记载了宇文廙和宇文广的生平及家族世系.两位志主为北周皇族嫡亲,曾任秦州刺史一职,其家族对北周王室立下过赫赫战功,与陇右秦州有着很深的渊源.据墓志记载,志主宇文廙籍贯为河南洛阳,与北周皇族出身武川不符,通过考证可知,宇文泰通过建立府兵制、改变皇族及士兵的郡望姓氏,广幕关陇贵族,使得北周在和东魏与梁的斗争中脱颖而出.墓志对于宇文廙籍贯的交代,是北周皇族改郡望之历史确据,和北周建国前期种种政治行为相暗合,为我们深入了解北周的历史提供了可贵的资料.两通墓志的记述较《周书》本传更为详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由房成祥教授、黄兆安副教授主编的《陕甘宁边区革命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述陕甘宁边区革命史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一,新。这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编著者发扬探索精神,为陕甘宁边区革命历史创立了一个新体系。这是具有一定理沦依据的新构思。该书结构合理,层次条理分明,勾画出陕甘宁边区革命历史的宏大画面。该书还把历史发展的客观逻辑与思维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边区史上的重要关节点,作了深入的论证和阐发,正确地阐述了陕甘宁边区革命史的丰富内容与突出特点,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教训,揭示了边区  相似文献   

14.
杜甫《病柏》、《对雨》二诗的诗旨,古今注家每每曲解。《病柏》诗通过描写一棵巨大柏树的荣而后凋,艺术地概括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寄托了杜甫沉痛的忧国之思。《对雨》诗先写唐军与吐蕃的苦战,写军事形势的危急,后写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乃是代宗对吐蕃抱有幻想,以为它能尊甥舅之礼,从而放松了戒备,全诗落脚在对代宗的批判上。  相似文献   

15.
朱朱擅长调用视觉元素,他的诗充满视觉想象,具有绘画、电影般的视觉效果。《清河县》三部曲是朱朱洞悉视觉复杂性与神秘性的经典之作,既呈现了传统叙事没落后讲故事的新可能,也打开了关于他者、关于作者与文本及阅读者间的,许多值得玩味细思的空间。以《水浒传》《金瓶梅》提供的基本原型为形象素材,《清河县Ⅰ》充分利用镜头语言的惊颤效果,将不同视角的影像碎片重新组接为新的故事,以此折射人性欲望中被隐匿的细节。《清河县Ⅱ》则以潘金莲的表演为中心,更进一步地强化观看之谜局。《清河县Ⅲ》不再以叙说或丰富故事、激荡文本间的意义为主要目标,转而关注故事的创作本身,关注更广阔的历史和现实语境,从对瞬间经验的展演偏移至对永恒性的沉思。作为一首多视角、多声部、多层次的长诗,《清河县》不仅对视觉想象与语词力量多有探索,还见证了朱朱在个人诗歌写作史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关于《聊斋志异·放蝶》小说本事,朱一玄先生《<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已辑有二则,今检明人文集可知,目前所见关于《放蝶》故事最早的记载应为明末李长祥《天问阁文集》卷一《王子凉传》。文中对历史人物王山斗生的家世、生平与交游,略作考证,并纠正《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之误载一处。同时,对但明伦等后世读者关于《放蝶》故事的评论,也稍加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材料翔实博大精深─—评郭子直《岐山县志·方言志》孙立新郭子直先生以耋耋之年,认真调查、研究、整理自己的母语岐山方言,以严谨的态度编著成《岐山方言志》。现已以《岐山县志》一个专卷(卷25)随县志出版。《岐山县志·方言志》抓住当地语言的特点,忠实地记述了...  相似文献   

18.
短篇小说是霍桑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美之艺术家》中采用了颇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含混与双重性。这一写作手法具体体现为矛盾的叙述、具有双重属性的象征物、含混、谜一般的结尾等。从本质上来说,小说文本的含混是霍桑矛盾思想和心态的体现,而这一特点也赋予作品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档案学家,无论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当人们在撰写文学史、历史和档案史的时候,都不可能回避他的名字。司马迁靠自己一生的顽强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一步一步地在文学、史学、档案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司马迁写作的《史记》,就是上述三个方面的概括和总结。《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情和名人逸事。《史记》是我国古代史的“史家之绝唱”(鲁迅《汉文字史纲》第一篇),在文学史上,也是一颗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史的叙述原则是历史事实的外在性和客观性与历史理解的内在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并体现出特定的文学修辞性和意识形态性;文学史的主要叙述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史的叙述方法要努力贯彻主体性、关联性和审美性的原则。因此,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写作可以采用以文学自身审美风貌的转移为基本依据、兼顾政治兴衰与朝代更替的历史分期方法,及以历史演进为时间线索、以文体演变为空间场景来展开文学作品审美阐释的写作体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