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它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与认知之间存在着重要的深层的关系。通过隐喻,人们以已知去认识和理解未知,以具体去认识和理解抽象。隐喻对我们研究语言及运用语言描述世界举足轻重。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概念隐喻有助于构建连贯语篇。  相似文献   

2.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深刻和丰富了人们对爱情的体验和表达。本文正是以富有民间性、现实性和情感性的流行歌曲为语料,总结出几种不同的爱情隐喻。通过分析歌词中的爱情隐喻,进一步揭示了当代社会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语言中,依靠具体的事物帮助人们理解抽象的概念就是隐喻.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人的思维联系紧密,掌握一门语言首先要理解语言中隐喻的方式.当代语言学对于隐喻的研究,突破了词汇层面的束缚,深入到了语法层,语法隐喻的概念也随之诞生.语法隐喻就是用不同的语法形式表达相同的语义.语法隐喻在学生的二语写作习得中也有很大的帮助,将其引入到学生的写作习得中,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本文将从语法隐喻出发探讨其在提高留学生写作能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隐喻理论从修辞学到认知研究的发展过程,介绍了隐喻思维的特点,即相似性和跨域映射,而后探讨了隐喻在具体到抽象、空间到时间、科学概念和生活概念之间的语义变化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它有助于多义词、习语和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而不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格。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体经验利用已知事物去理解未知、抽象的事物的一种过程。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就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的延伸,隐喻认知对多义词的形成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隐喻从最初被人们视作的一种修辞手段,直到现在国内外学者都认识到隐喻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认知方式。在翻译中,处理好隐喻的翻译可以向目的语读者准确地传递原语中隐喻要表达的语义特征和认知方式。通过回顾隐喻研究及隐喻翻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其在国内的影响进行概述,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将认知语义学下的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为基点,试图提出认知语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策略,以期对隐喻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墓园作为安葬逝者和寄托生者哀思的场所,其规划和建设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营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墓园景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墓园文化景观内容的分析,在墓园文化景观的表达上提出文化主题的再现、视觉语言的抽象、认知经验的隐喻和文化内涵的象征四种方法,为墓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手法,是一种认知手段,隐喻的本质是使用人们比较熟悉的意象,表达出内心的情感的一种方式。在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隐喻手法的应用,使得作品的主旨更加深刻。本文对《包法利夫人》中的隐喻象征意象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爱情"这一抽象的概念在概念隐喻的指导下与其他人们熟悉的概念形成映射关系,从而使英语爱情谚语——英语民族表述爱情的语言精粹能更加具体、形象地诠释爱情这一美好的感情。本文在概念隐喻视角下解读英语谚语中的"爱情",从而更好地理解体会英语对爱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参照熟悉的、有形的概念来建构抽象的经济概念,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隐喻概念体系,隐喻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本文通过分析具体文章以及举例的方法分析在经济活动中,隐喻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隐喻能使语言更富于理性、更客观,因为它把更多说服人们的内容置于理智的思考之上。因此,本文以英语里的经济隐喻为研究对象,探讨隐喻在经济领域里的认知功能及其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体验哲学强调体验对语言和认知的决定性作用。意象图式就是一种基于人类空间体验的认知结构。它是反复出现的对知识的组织形式,可以随着人们注意焦点的变化而发生转换,也能够通过隐喻投射从具体的物理或空间域向抽象的概念域投射。意象图式的转换及其隐喻投射为介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普遍存在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隐喻。隐喻已经从单纯的修辞学研究转变为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而得以传播,换句话说,喻体复制、模仿了本体的某些内容。因而,以模因论为理论框架来研究隐喻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不但丰富了隐喻的研究内容,而且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和举例,对概念隐喻和转喻的定义、分类、理解方式、产生原因及应用加以简要地综述说明。概念隐喻和转喻并非修辞手法,其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是将抽象、不熟悉的事物具体化的过程。概念隐喻可分为两类:常规隐喻和创新隐喻,常规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而转喻一般为整体—部分关系。概念隐喻的理解过程分两步: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判断,其产生原因包括互动理论、映射理论和合成理论,在教学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4.
符号通过简练的图案和典型的颜色,赋予空间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设计师的思想逐步传达给观赏者.符号是一种设计语言,以图形型、指示型和象征型三种形式存在于室内外环境中,作为空间中的艺术装饰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远,传统符号汲取文化精华,用明喻和隐喻的方式,表达传统哲学思想和独特的地域风俗.明喻是利用汉字、数字、纹样、瓦当、斗拱、马头墙等具体构件为载体;隐喻是利用空间布局、历史遗迹、色彩等抽象的宏观景致作为载体.这种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同样是中国文化中"阴阳"互补的思想体现.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文化反应和思维方式。隐喻打破抽象思维和语言的束缚,恢复被抽象思维排除在话之外的丰富联想关系,为文学语言提供超出其本身含义以外的思想感情,从而揭示出文学艺术的内在意味和深层意蕴。本文立足于弗莱的五相位说,结合中西方文学作品片段,探究文学隐喻的模式,有利于有力地把握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特征和提升读者的文学作品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如中国古典诗词、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和象征主义文学作品等。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人们将更为熟悉的事物的特点和结构映射到相对陌生的事物上,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概念结构。本文运用隐喻化词语的认知模式,以英语委婉语为解读对象,以求揭示英语委婉语的隐喻本质及语域投射域范畴及其意义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7.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探索,隐喻的研究内容已从词汇和句法层面拓展至篇章层面。隐喻作为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对文学篇章的语篇连贯和话语理解起重要作用。诗歌作为文学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以隐喻来构建整体篇章话语。艾米莉.狄金森和罗伯特•弗罗斯特语言风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隐喻性语言来表达内心抽象的情感和深刻哲理。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以艾米莉•狄金森和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为语料,从诗歌主题、语篇连贯和文体效应这三方面阐释概念隐喻对诗歌篇章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功能语言学认为,人际语法隐喻是表达人际意义的一种手段.总统电台演讲中存在丰富的人际语法隐喻,解读这些人际语法隐喻有助于加深英语学习者对电台演讲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总统的观点和态度.以奥巴马的30篇电台演讲为语料,分析总统电台演讲中人际语法隐喻的言语功能,说明人际语法隐喻对实现总统政治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语音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从同音异义类隐喻、语音仿拟与押韵表达三个方面出发,重点分析春晚小品《今年的幸福2》,揭示小品语言的构思方法,能从中认识到了解和掌握语音隐喻,有利于丰富语言的表达,对于开拓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诗篇》作为《圣经》66卷书中的一卷,由不同的作者共同谱写而成,它是一部祈祷和赞美书。本体隐喻作为概念隐喻中的一种,是最基本的认知形式,在《诗篇》中十分常见。为了探究本体隐喻的表现方式,本研究以《诗篇》中的SOUL和GLORY为例,基于Ant Conc自建的《诗篇》语料库,本研究对这些词项进行深入分析,发现,soul和glory的隐喻性表达主要以三种形式呈现:状态、施事者、受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