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动句是汉语里的一种特殊句式,它的特点是在句中重复运用同一个动词.本文分析重动句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指出重动句可分为不带标记类重动句和带标记类重动句,其标记词有助词"得","了"和介词"到"等.并且分析得出动补短语V2C为重动句的语义重心,动补短语V2C对动宾短语V1O在语义表达上存在多种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2.
汉泰语显性使动句使用频率高,但在句法结构形式上存在差异,泰语显性使动句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不局限于某一种句式,对应情况较复杂,分布在"把"字句、兼语句等多种句法结构形式中。汉泰语显性使动句的语义结构都包括使动词、施事、受事、谓词四个部分,且施事是否出于主观故意造成使动结果受到句法形式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同一种结构形式构成不同结构关系和不同句式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S+V+NP1+NP2”结构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在分析一种语法结构的时候,不能仅从外部表现形式上来决定它在结构类型上的归宿。而应该综合各种不同的情况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4.
汉语对+名词1+动词+的+名词2(即p对+np1+vp+的+np2)结构存在歧义。其歧义分为语义性歧义和结构性歧义两种。歧义的产生是由对字本身的多义性和短语中间的np1和vp之间的语义关系所决定的。当np1对于vp的语义关系是很明确施事或受事关系时,就不存在a-b歧义,否则就有歧义。明确介词对的搭配关系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标志型被动句中,处于主语位置上的名词性成分(NP1)、标志词后的名词性成分(NP2)、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NP3)均有自己的格属,比如受事、施事、工具、处所、结果、与格等。介词标志型被动句中的论元NP1、NP2之间有同一、领属、包含三种关系,动词的语义指向一般是NP1,但有时会有波动。  相似文献   

6.
上古汉语中,双音节"不过"构成的句子有三种情况,即动词性短语的不过句,约数短语不过句,名词、代词、名词短语类不过句。各类谓语与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不论从句法结构看,还是从语义关系看,这些例子里的"不过"都应当分析为双音节的副词。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轮机英语中名词短语之间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以便轮机员更好地理解专业词汇,运用SPSS软件,通过卡方检测比较自建MEE语料库和线上FROWN语料库.根据名词+名词16种语义关系理论(参见BIBER D,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589-596),分析自建MEE语料库中名词短语之间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得出结论:(1)轮机英语和通识英语中的名词短语存在显著性差异.(2)轮机英语中"名词+名词"结构短语覆盖了全部16种语义关系,其中超过10%的为目的关系、识别关系和专有属性关系;"名词+名词+名词"结构短语的语义关系可分为3种类型的树结构,每种类型的语义角色的分布频率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王昭平同志是1979年入学的由我院外语系温致义副教授指导的五名英语专业研究生之一,1981年毕业。他的题为《英语PN词组和NP词组与翻译》分别就“介词 名词”和“名词 介词”两类英语词组与翻译、特别是汉译英的关系作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阐述。论文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PN词组与翻译的关系,内容除“结语”外,共分六章:(1)PN词组的范围、分类和结构特点;(2)介词短语对汉译英的一般意义;(3)PN词组的修饰性在汉译英中的利用;(4)PN词组的衍生性在汉译英中的利用;(5)PN词组变形的可能性和一般规律;(6)PN词组的模仿性。本文是论文的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9.
以往学者主要从语义、语用、认知、对比等方面对维吾尔语致使句进行研究,论文以转换生成语法的一般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分析维吾尔语词汇型致使句、形态型致使句、分析型致使句的深层句法结构,总结其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维吾尔语致使句的深层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0.
“被”字含蒙受义,表示一种遭受现象,这种语义上的独特之处,使汉语“被”字句在被动意义之外,多了一层不幸、不如意不愉快或者有所损害等语义色彩。本文拟就《骆驼祥子》被字句的补语和否定形式的句法结构特点的数量统计和分析,探究现代汉语“被”字的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是……的”强调句在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交际中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句式,准确掌握它对学好汉语有很大对帮助。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根据“是……的”强调句对规律来进行教学,本文先将“是……的”句进行分类,再根据句法结构特点进行公式教学,并列举该强调句的陈述形式、否定形式、疑问形式、省略形式。使用公式法教学,简洁易懂,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语法知识点。  相似文献   

12.
也谈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评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字本位”理论对汉语研究虽有非常有益的启示作用,但它的立论依据和推导过程是否完全符合汉语实际,能否解决汉语由于基本结构单位不易确定而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却使人产生疑问。为了区分书写单位和结构单位,最好还是用两套术语来表示。作为语素的“字”在汉语里是现成的,而“词”则是从句法结构中分析出来的,因而“字”(语素)是备用单位,而“词”是使用单位,二者为实现的关系,“字”(语素)进入一定结构里才可以看出它能否成词,在不同结构中有可能形成几个不同的“词”。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非限定性关系分句与限定性关系分句之间的语义与句法差异作了分析研究 ,认为 :从语义角度出发 ,应从主位问题上看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句法上 ,又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分句所在的关系结构的范围 ;(2 )关系分句本身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使动用法,是文言语法特点之一。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主语使宾语发出动作(有时主语承前省略)。含有这种用法的句子,叫做使动句。 使动句中的使动用法,实际上是以动宾式的句法结构表达兼语式的内容,其基本结构形式是:  相似文献   

15.
"自己"是现代汉语中的反身代词,最基本的功能是指称.在"NP+自己"结构中,"自己"与"NP"皆具有指称功能,二者连用看似不符合经济原则,其实不然,"自己"除了基本的指称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话语功能.文章通过对"NP+自己"结构进行考察,发现"自己"具有主语视角及移情、反预期、焦点标记、主观性表达等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16.
"X什么Y"构式是指词或短语被"什么"离析所形成的表达否定性语义的结构式。最近几年,这种句式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但不可否认,学术界在该句式的归属、句法结构的定性、结构意义的归纳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争议。  相似文献   

17.
副词“都”的语义功能较为复杂,根据它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及其所起的作用,可以将副词“都”主要划分为表总括的范围副词,表增强语义的评注副词。此外,“都”有时在句中语义指向的NP缺席时相当于代词。  相似文献   

18.
连词"尽管"具有反向条件标示功能,其关联的P与后续句Q之间存在着条件关系,而且P不利于Q的出现。Q必须是确定性的,一般是陈述句,Q中有时可以不出现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在表达过程中,"尽管"与"虽然"的视角不同,P、Q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语用功能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9.
梅县方言"有(无)"句的特殊用法,主要体现为可以出现在谓词前,也可出现在谓词后。本文主要对这两种用法的"有无"句进行分析,阐明它们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并通过共时的比较,说明梅县方言"有(无)"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变换分析法就是用以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