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郑樵的《六书略》是持"凡许氏是者从之,非者违之"的态度研究《说文》等古书撰写而成的,它收尽天下之字并对其逐字进行分析。郑樵对所收汉字进行具体形义解释的文字内容以《说文》为宗,以《尔雅》《方言》《集韵》等众多古书籍材料为依托。本文全面系统地梳理《六书略》字形释义对古书的引用状况,从文本角度客观地看待郑樵对文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媚 《文教资料》2009,(5):19-20
郑樵,南宋史学家、文字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六书略》是他的一部十分重要的文字学著作。本文试就《六书略》对文字学的贡献及其尚存在的不足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郑樵《六书略》是宋代的重要文字学著作,它以"六书列字"为特色。字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具有"查检性",力求方便使用该字典的人。而《六书略》以"六书"为编排顺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字典。  相似文献   

4.
“六书”是研究汉字的理论 ,两千年来的汉字研究与教学都与它息息相关 ,而且这一学术传统仍将继续发扬下去。可以说 ,“六书”研究不仅具有悠久历史传统 ,也仍然富有蓬勃的生机。因此 ,清理、总结“六书”研究的学术史 ,使学人对“六书”的形成、发展概况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中国文联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韩伟先生所著《“六书”研究史稿》,就是这样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六书”研究史的力作。一、体系严密 ,分期富有科学性《“六书”研究史稿》(以下简称《史稿》)对从汉代兴起而绵延至今的“六书”之学做出了历史的分…  相似文献   

5.
马叙伦“六书二系”说以形音义为主线,将“六书”分成形系和声系,形系所属有象形、指事和会意,声系所属有假借、形声和转注。由形系之“文”与声系之“字”组成汉字,构成汉字母子联贯相生,生生不息的孳乳系统。“六书二系”说别出心裁,具有一定的新意,同时他的理论自圆其说,可谓“一家之言”。这是分析他的“六书说”所要掌握的重要部分,也是马氏“六书说”的轴心骨。马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所提出的“六书二系”说有着明显的进步性,但是文字学理论研究者缺少关注,这与马氏做出的实际贡献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6.
“六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字学中相当重要的理论,从汉代以来就有许多人著书立说,从不同角度对“六书”理论进行研究,但往往仅拘泥于“造字之本”展开,莫衷一是.易国杰、姜宝琦二位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中有关“六书”问题也沿用旧说,认为“六书”古文字的“造字之本”,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说法,不妨将其解释为“识字之本”.  相似文献   

7.
明儒赵撝谦所作《六书本义》是明代文字学的开山之作,也是明代第一部以阐释"六书"理论为导向的字书。在"六书"名目中,赵撝谦《六书本义》在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等称谓上,皆与许慎《说文》一致,唯有"谐声"有别于许氏之"形声"。关于二者的不同和差异,以《六书本义·谐声论》为基点,比较古今方家观点,试就"谐声"定义、性质、特点及其在文字学中的作用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8.
<正> 六书之例,指事难明。宋代郑樵作《六书略》,列指事字一百零七个;清代朱骏声作《说文六书爻列》,含指事字一百二十五个,将两者作一比较,相同的字仅仅六个。清人王筠作《文字蒙求》,举指事字一百二十九个,与《说文六书爻列》比较,相同者三十六字;与《六书略》相比,相同者竟不及三文。不独古书为然,现代人的文字学著作中亦不乏其例。蒋礼鸿、任铭善的《古汉语通论》以△、旦为指事例,而孙云鹏《常用汉字详解字典》  相似文献   

9.
研究六书只要明确了六书造字和汉字字形分析是不是一回事、《说文》内在体例是否自相矛盾、《说文》的解说体例该如何归纳、古人用字情况的分类是否科学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重新明确六书的内涵,达成共识,进一步完善六书体系和文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同时也是文字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书中提出的"六书"之说对于各个时代的人都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本文将从"六书"的内容、发展完善、产生次序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1.
六书"四体二用说"的产生并非戴震一人之功,也并非戴震最先提出,而是有着一个肇源、逐渐形成和精密阐释与系统运用的过程。徐锴、郑樵、戴侗肇其端,周伯琦、赵撝谦导流扬波,吴元满、杨慎建框构架,至戴震方才精密系统阐释,段玉裁全面系统地运用,形成直至今日仍具有重大影响的汉字学上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2.
郑观应民本思想对保持社会和谐的价值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五十多年来,有关郑观应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学界对郑观应民本思想的研究尚不多。郑观应的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他提出了君主欲“永为天下之人主”,必“然视己为天下之人役”的民本思想,其思想中已闪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火花;他一生探求富民强国之路,关注民生,其思想主张对保持当时社会的和谐,推动社会改良具有历史进步作用。因此,研究他的思想,不仅有学术意义,而且对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和谐社会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六个“为什么”全面准确地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六个重大理论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辅助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该课程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教材,在教学当中渗透和运用六个“为什么”的内容,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这六大重要的理论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  相似文献   

14.
瞿启甲与孙毓修由辑印《四部丛刊》从相识到相知。铁琴铜剑楼为《四部丛刊初编》提供底本达二十六种。嘉惠士林,有功文献。孙又是瞿编《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的“责任编辑”和撰序人。瞿氏售书助赈,孙氏费神奔忙,成就书林一段美谈。孙毓修著书立说,瞿启甲慷慨借书;孙氏辨章学术,更得益于铁琴铜剑楼藏书。笔者根据一批公私藏家珍藏的未刊书札、手稿,参阅其他史料,“回放”这段消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马叙伦从"<说文>学"和"六书"说出发考察中国文字,"六书二系"说是他的理论核心;他通过实践分析认为俗字不合"六书","六书"理论适用于金石刻辞文字;并吸收新材料新方法研究"六书",阐释许慎的文字学思想.马氏的文字学思想固守传统,相对保守,但保守之中也表现出进步性,如"三书说"和语源学的思想对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洋溢着多维意蕴的学术精神。学术文化化民易俗是《四书章句集注》促进社会文治与民众心智的基本之功;新的时代经学开新是《四书章句集注》适应时代需求革新经学传统的学术自觉;经学大宗创设典范是《四书章句集注》生发学术示教影响的高卓源泉。朱子开新经学的学术风范及其《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中国学问主体学习的永远楷模。  相似文献   

17.
刘咸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蜀中一位著名的学者簧淘萑春懿┭В屑已В?通四部,著作等身。除了在史学上,他在文献学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他的文献学理论著作《目录学》是我国最早的文献学教材之一,内容丰富,体例独特。他也是民国时期较早对辑佚学做深入研究的学者之一,并撰有《辑佚书纠谬》一文。在辨伪学上,他反驳传统的辨伪方法,提出自己独特的真伪观。  相似文献   

18.
"六书"研究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许慎《说文解字》为载体的"六书"理论自其问世以来,至今已近两千年。纵观整个研究过程,其历史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即东汉为其研究的创立期、宋元明为中兴期、清代为鼎盛期、近代以来至今为新时期。这种演变展示了各个时期独特的成就、独特的学术风气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9.
陈垣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是一部有关佛教史籍目录的研究性著作.此书在论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释家类佛籍时,在深入考辨史料的基础上,纠正其谬误达三十五处,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将这些纠谬归纳为校正字词错误,深究史源以辨征引之误,详考版本,纠正人物混淆和年代错误之处,澄清学术及历史事实,廓清沿误、得出确论,纠正偏颇之说七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论述,以窥陈垣先生学问之深之精.  相似文献   

20.
在对司马迁及《史记》褒抑不一的众多评议中,尤以班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的论断最为著名。先哲时贤,或认为班氏误将司马谈之言等同于司马迁之意,或以为司马氏父子价值取向不同,“黄老”“六经”异学,多持批评否定之态度。尽管从汉武帝时代已经开始崇扬儒学,但黄老政治依然在社会诸方面保持强动的影响。具体言及司马氏父子的思想价值取向,虽然呈现出复杂的情况,但总体而言,司马氏父子还是推崇“黄老”之学的。降至东汉时期,儒学完全占据政治统治地位,而这一变化正是班固批评司马迁及《史记》的主要动因。细绎班氏之语,从中寻觅两汉思潮变化的轨迹,则是更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