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确检验与分析赛艇运动员的专项水平,对于制定训练计划和指导训练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举例说明了水上500m控频划具体的运用方法,介绍了高桨频、低桨频以及不同桨频在检验与分析中的作用,并结合实践指出了该方法在运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赛艇运动中拉桨阶段的桨力曲线反映了运动员的发力特征,是专项竞技能力诊断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队的测试实例,对不同艇种、不同桨位的桨力曲线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对赛艇项目进行系列测试(桨频:35桨/min),结合专项认为专项技术较好的多人艇运动员大多采用A型;双人单桨项目中.领桨手倾向于采用A型桨力-时间曲线,一号位桨手倾向于采用B型桨力-时间曲线。不同桨频下的桨力-时间曲线特征可作为训练效果的评估依据,低桨频训练必须保持合理的拉桨速度和拉桨力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监控女子赛艇八单赛前40日训练,对安静状态和不同桨频训练下血乳酸分析,寻找变化规律,找出不同桨频的适宜训练强度,为不同训练负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划桨频率控制器在划船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对运动员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对运动员用桨频引导器进行训练的前后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得出用桨频引导器在划船训练中为优越性、实用性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一个优秀的皮划艇运动员,除了划船时的技术动作合理外,还应具有一定的桨频。如何快速判断运动员在训练时的桨频,这就需要教练员手中有一块频率表。当前,只有国外有赛艇频率表。由于赛艇与皮划艇在桨频上存在一定差距,故不能通用。至此,皮划艇教练员在训练时仍用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国家队和赛艇优势省队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总结分析我国精英女子赛艇运动员的划桨技术特点。方法:27名运动员参与本研究,利用"BioRow Tel"系统测试五种桨频(20、24、28、32、36桨/分)下的划桨技术,测试参数包括划桨节奏、桨叶轨迹、桨力特征等。结果:拉桨时间百分比随桨频的提高显著提高;入水角、出水角和划幅在中低桨频下非常稳定,但在接近比赛桨频时显著下降;抓水打滑和出水打滑均随桨频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桨力相关的参数对桨频的变化相对不敏感。结论:我国运动员较为注重桨叶入水和拉桨前段,表现出的技术较好,而在拉桨后段特别是桨叶出水阶段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大;临近比赛桨频时的技术同中低桨频时相比存在比较明显的下降。训练中要解决好拉桨后段和桨叶出水的问题,并注重提高运动员在比赛桨频时的划桨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艇速作为标准,采用系统分类与判别分析方法将赛艇各单项进行分层,对各层次中世界优秀运动员桨频与划距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并且探索了其对艇速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各层次单项群内优秀运动员桨频与划距均存在高度负相关;桨频每分钟增加1桨,划距(按艇速层次从下到上)分别减少0.160 m、0.217 m、0.189 m、0.154 m和0.265 m;反之亦然.在各层次单项群中艇速随着桨频变化成倒"U"形变化,在自变量范围内各层次单项群间艇速的变化存在差异.研究认为,各层次单项群的优秀运动员中桨频与划距存在高度负相关关系,这两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能够提高艇速,并且存在最佳值,使艇速达到最大.建议应用不同层次单项群桨频与划距、桨频与艇速的回归方程诊断优秀赛艇运动员划桨技术,利用理想的桨频与划距搭配改进划桨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8.
论赛艇动力学及提高赛艇技术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新型智能仪表SF2船速桨频测量仪采集数据,依据动量原理,建立赛艇动量方程及动力学方程。指出,桨手在滑座上移动时,人体质心动量变化产生的力在回桨和拉桨期都会各自交替产生动力和阻力,一般拉桨前期产生阻力,后期产生动力,回桨时相反。强调回桨质量,注意延长各段的动力作用时间,缩短阻力时间,加强低频训练和“意”练,让船速和桨频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水上训练监控系统通过利用GPRS网络传输、桨频计算、嵌入式系统、GPS等现代科学技术,在不影响运动员正常水上训练的前提下,能即时采集运动信息,并生成运动训练参数的监控过程图,便于教练员现场监控运动员训练时的船速、桨频、加速度、心率等运动学指标和生理指标。该系统已经应用于国家皮划艇队和武汉体育学院赛艇队的日常训练中,为教练员实时诊断训练效果,提高运动员专项训练的效率、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木文论述了划船运动一桨中多点速度、功率的测量原理和方法.用SF一2船速桨频测量仪给予实验验证.对皮、划、赛艇运动员进行实时监测和技术诊断,为桨手在水上实施定成、定(变)频、定(变)速训练、控制有氧无氧能力训练、技战术分析及改进效果的验证等,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二维摄像解析优秀男子划艇运动员500m划过程中桨频、单桨桨力以及桨幅等动力学指标,研究运动员全程划技术特点和体能特点,研究结果表明:500m划过程中,桨频、单桨桨力以及艇速的变化基本一致,表现出起航时高桨频,中途由高桨幅代替桨频维持艇速,而在冲刺阶段是以高桨频和高桨幅维持冲刺效果的特征。但是运动员在途中划阶段,由于耐酸能力的下降,导致抓水不牢、晃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个体无氧阈在皮划艇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阈值桨频和阈值心率在为期四周的训练周期中对皮划艇运动员训练强度的选择和控制进行了相关应用研究,并对训练效果进行了评定,初步探索出一些特异性训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北省女子赛艇队8名运动员进行了测功仪2km测试,分析了她们在体能水平、技术动作、耐力水平、桨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现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下一步训练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单人皮划艇500 m竞速结构与竞赛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测试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桨频曲线转折点的皮划艇500 m比赛竞速结构划分方法;根据全程桨频和船速的变化特点,对每个阶段重新命名,更准确地反映了皮划艇500 m竞速规律;冲刺阶段桨频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船速的提高,船速是否增长取决于平均桨力,它才是船速的最终决定因素;对世界大赛中分段成绩的进行对比分析;以我国划艇运动员杨文军参加世界大赛成绩为例,说明了竞赛策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定点定焦和跟踪拍摄,对参加2007"好运北京"测试赛的中外优秀运动员进行拍摄.运用SIMI软件进行分析,对我国运动员的在体力分配,桨频、划距上与国外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桨出水瞬时速度存在一定差异,我国运动员在桨出水瞬间速度达到最小值,并且比冠亚军低很多,回桨阶段时间比例过大,导致艇速速度差比较大.  相似文献   

16.
赛艇回桨技术的分析与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赛艇回桨过程的力学分析和大量的测试,分析研究我国女子双桨运动员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的技术动作,提出了改进这些错误技术动作的训练方法。经过对回桨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提高我国赛艇运动员的成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赛艇运动员测功仪速度素质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制的位移速度测试设备,对国家队备战2004奥运会双桨选手进行了测功仪拉桨速度的测试,揭示了测功仪训练的一些规律,为利用测功仪进行科学的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赛艇运动技术的力学原理及测试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流体力学原理出发来研究如何使桨叶发挥出最大效率,讨论了桨频和拉桨幅度与推力之间的关系,进而给出了合理的运动技术形式的力学原则。研制了赛艇实船技术测试系统。利用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划船时的力量、角度、速度、加速度等,便于划船运动技术的诊断、分析赛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特点,为运动训练的量化及科学化提供了基础。通过测试改进了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使得运动技术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9.
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比赛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我国运动员孟关良、杨文军及国外优秀选手在奥运会的出色表现,发现优秀皮划艇运动员在比赛中多选择快速出发、中段匀速而经济地运动、最后一段增加桨频的比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