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心理健康教育将全面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出发,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就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教材、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信心等问题,谈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见解和探索,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主要原因在于独生子女群体数量增多,社会家庭问题越来越趋于复杂化,以及人们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导致时下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勇敢地面对,分析原因,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当然,这一教育问题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但学校教育是学生日常的主要教育形式,教师首先必须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并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之中。本文就教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作为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进日常教学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了解和研究学生我们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全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因素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中得到无形的渗透,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而语文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各门学科中最复杂、可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6.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为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日常管理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要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调查研究、讲究科学方法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其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学生心理障碍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为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日常管理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要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调查研究、讲究科学方法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其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孩子从《思品与社会》中认识世界和自己,感悟成长的喜怒哀乐。孩子是否能健康地成长.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思品与社会》教学时,要很好地去把握心理素材.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提高孩子的认知.让他们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9.
认真捧读《规定》,我不由得喜忧参半。 首先,喜的是:“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我觉得这一条规定是教育观念进步的体现。以前常说严师出高徒,那时的“严”更多地体现在严厉的体罚。现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家长也比以往更加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陈建梅 《考试周刊》2014,(43):140-140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抓住这一时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渗透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年级班主任,必须十分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始终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从以下方面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全面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呢?我就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挖掘教材内涵,塑造美好心灵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负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把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以理激情,将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以情激情,将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情感熏陶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以境激情,将学生实践活动中的情感培养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以行激情,将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的情感培育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陈贤 《福建教育》2006,(11A):51-51
小学语文课文不仅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教育,而且许多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可充分利用以进行非认知心理教育。我们应该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挖掘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学《蓝树叶》,要让学生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小气;教学《校园里的画》,要引导学生学会克服嫉妒心理,与同学和睦相处;教学《蜜蜂引路》,要教导学会仔细观察,谦虚好学;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内扰心理。进行心育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重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科教师应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首先,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各种心理品质、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使得教师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中小学学科教学教材本身就含有大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如语文课文《谈骨气》,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的强烈自尊和骨气所在,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外,中小学学科教学是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极大,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促进心理健康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王宏伟 《课外阅读》2011,(5):133-13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应该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要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理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是,现行的教育更多的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而有些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瞄准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却忽视了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正值全社会呼唤增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率先拿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于1997年3月26日启动。通过有计划地培训教师、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进行专题研究、开展大量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