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勤工俭学、校办产业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历程中必须长期坚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兴办校办产业是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职工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在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加快发展教育的一条成功之路,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党和国家对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兴办校办产业工作一直十分重视,通过立法和颁布一系列重要文件,采取对勤工俭学、校办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建立校办企业周转金制度等优惠措施,扶持并推动了勤工俭学…  相似文献   

2.
江阴市的勤工俭学工作有着辉煌的历史,在“九五”期间,全市有校办企业600多家,其中江阴市校办公司的直属校办企业就有7家,直管校办企业20多家,镇管校办企业500多家。全年校办企业销售额达 40多亿元,利润达3亿元,为江阴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九五”后期,“十五”前期,江阴市校办工业公司  相似文献   

3.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发展学校校办产业,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勤工俭学服务于素质教育的功能,需要从全社会发展着眼,从学校育人与创收着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探索。首先,要为勤工俭学提供政策保障;其次,要建立新运行机制;再次,要发挥基地功能,服务校园绿化;第四,要创办一批骨干校办企业,示范带动第二产业;第五,要开发和规范教育市场,拓宽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4.
周素炯 《江苏教育》2006,(1A):48-48
江阴市的勤工俭学工作有着辉煌的历史,在“九五”期间.全市有校办企业600多家,其中江阴市校办公司的直属校办企业就有7家.直管校办企业20多家.镇管校办企业500多家。全年校办企业销售额达40多亿元.利润达3亿元,为江阴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发展校办企业,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迫切需要。同时通过勤工俭学,创造物质财富,增强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又是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项有效措施。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办好学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几年来,我省各级学校的勤工俭活动有了较快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学的勤工俭学创办了大量的校办产业,而且许多是有实力和影响的企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了有益的补充作用。勤工俭学的教育功能表现在育人、改善办学条件及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等方面,这是最根本的。它的经济功能表现在适应社会需要生产经营各种商品,创造经济效益,直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随着勤工俭学的经济功能更加突出,现在出现了用“校办产业”、“校办企业”、“校园经济”等词代替“勤工俭学”一词的倾向。我感到不宜助长这种倾向,要继续提倡使用“勤工俭学”一词。“勤工俭学”一词的内涵在我国有一个提出、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特定内容除  相似文献   

7.
略论勤工俭学之本质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苏静近一年来,我国勤工俭学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学校教育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明确指出开展勤工俭学、兴办校办产业是筹措教育经...  相似文献   

8.
为宣传对技工学校校办产业改革发展的经验、校办企业产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信息等,我刊与劳动部技工学校勤工俭学办公室、中国技工学校校办企业协作会联合开办了这一栏目,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使此栏目成为联接学校、企业和市场的“信息之桥”,成为展示技校校办产业发展的“宣传之窗”。  相似文献   

9.
苏州市现有中小学校办企业2303家,包括电子、机械、化工、轻工、纺织等10多个行业,生产近千种产品,已成为苏州市整个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1986年至1991年,全市校办企业共创产值40.5亿元。利润4.2亿元,其中1991年创造利润1.15亿元。是全国第一个勤工俭学年利润超亿元的省辖市。借助地方优势依靠科技兴厂苏州市校办企业的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过不少弯路。事实告诉人们,校办工业公司作为校办企业的业务主管部门,要引导各校办企业充分利用苏州地方经济的优势和特点,自觉地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教育纺织品有限公司是我市教育系统校办企业的第一个联合体。公司的隆重成立和开业,标志着广州市勤工俭学迈上了新的起点。它的宗旨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依据,发展教育经济,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师收入,加强劳动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当前中国的时代大潮。为了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所需要的建设人才,在国家教育经费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校办工厂、公司等校办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城镇学校纷纷诞生,这无疑给教学仪器设备很不齐全,经费上又捉襟见肘的学校,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江西红星企业集团王桥小学就走出了一条通过勤工俭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高等院校发展校办企业,为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校后勤脱离学校,成立后勤服务实体,加入到校办企业的行列后,校办企业不但在规模上扩大了,而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不断提高。但是,也要看到,目前高校校办企业在管理上  相似文献   

13.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和时代气息,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经济的支持。二者互相推动发展。伴随着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我们同江市银川中心校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要想使银川乡的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必须从抓经济入手,找准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发展校办产业,振兴学校经济,促进教育自身发展,提高办学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科学》2005,(1):11-13
曾都区是鄂西北的一个农业大区,素有“神农故里、编钟之乡”的美称。近年来,我们坚持勤工俭学为教育服务、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努力拓宽勤工俭学渠道,大力发展校办产业,使全区的勤工俭学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2003年,全区校办企业达108家,资产总额突破4139万元,第三产业网点627个,从业人员1828人,实现利税3140万元。农业基地10500亩,种香菇和木耳达100余万桐,年循环养猪达3万头以上,取得了显的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平度教育就以“经科教结合”、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发展职业教育而闻名全国,职业学校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与当地经济相适用的骨干教育专业;“双元制”办学模式的实施,带动起一批骨干校办企业。但校办企业初创时不成规模,不成体系,作坊式生产,年收入只有几万元。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校办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创收育人服务教育———关于我区勤工俭学、校办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自治区教委勤工俭学办公室杨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校办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到1997年,全区已有3458所中初等学校(...  相似文献   

17.
在1994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有关方面以及学校,都要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提供必要条件。而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正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条主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要继续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逐步建立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服务体系”,“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纲要》的颁布实施,特别是全教会的胜利召开,为勤工俭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贺兰县许多中学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他们因地制宜,办起11个校办农场。去年这些校办农场的农作物种植面积469亩,产粮11.5万斤,植树87312棵,育苗135.27亩。全县中小学勤工俭学收入127571元。 有些学校还创办了小工厂。金贵中学办了一个电器维修厂。贺兰一中办了印刷厂,为全县中小学生印制作业本,为一些部门印  相似文献   

19.
何颖丽 《考试周刊》2009,(3):236-237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办企业是我国中职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校收入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它的财务管理却还停留在过去老一套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有的中职学校校办企业的体制和管理机制已不能满足中职校办企业发展的需要。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运行模式。财务管理体制无序的状况非常严重,这与当前的经济环境很不相适应。因此研究改革当前经济环境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我们每一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迫在眉睫的应承之责。本文在分析、研究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经济环境下中职校办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在中小学办学经费拮据的今天,学校管理者都渴望自己学校有一个实力较为雄厚的经济实体,期望有一个能为学校招财进宝的校办企业。确实,通过发展校办企业,为学校创收盈利,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师福利待遇,收到了可观的成效,正因为如此,才引来了“无数英雄竞折腰”。校办企业对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使人们尝到了甜头,对此作了充分的肯定和总结。本文不再赘述。作为一种逆向思维产生的“悖论”,校办企业的存在,同世界一切事物一样,有其两重性。当学校拿着从校办厂中培育出来的“甘露”,去滋润教育这块裂土时,一种难言的苦涩夹在甜味之中也让人回味不已。本文试从三方面审视校办企业的存在,对中小学教育事业那种深层次的促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