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梯尔问题的不可解性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一个共识。分离说主张,在知识三元分析模式中,信念成真项与信念辩护之间的分离是葛梯尔问题产生的原因。共变主义与同一主义致力于弥合信念成真项与信念辩护之间的分离,但它们自身也存在着缺陷。知识的信念假设是分离说的理论预设,它从根本上造成了信念成真项与信念辩护之间的分离是不可弥合的。信念知识论无法避免葛梯尔问题。无信念的知识论主张摆脱知识的信念假设,“知识优先”知识论与理解知识论是其两种主流进路。  相似文献   

2.
葛梯尔反例与实践确证的知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梯尔反例吹响了挑战知识的传统三元定义(JTB)的号角。现有的方案虽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但都未能完满解决葛梯尔问题。实践确证的知识论把"实践"纳入知识根据的范围,区分了主观根据与客观根据,厘清了信念与知识的根本区别,合理地回答了葛梯尔反例引发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认知逻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败性理论曾被用作知识论中葛梯尔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但该方案并未能解决葛梯尔问题。葛梯尔难题对传统知识定义的挑战是不可回避的,该难题的复杂性体现在使用演绎闭合原则和偶然真理方法来分析不败性理论的失败上。因此我们应谨慎使用"知识"这一概念,并考虑到反例的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知识论那里,信念的辩护一直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基础信念的倒退似乎排除了我们具有任何知识的可能性。取消信念的辩护而诉诸知识与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成功地避免倒退问题和葛梯尔反例,但它将使我们陷入非理性的境地。导致这一两难困境的原因在于知识论所蕴含的"信念假设",即一个认知者的信念的可辩护性仅仅是由他所持的信念决定的。事实上,所谓的基本信念并不基于自我辩护,而是由其他非信念的内在状态来予以辩护的。之所以能够提供这种辩护,是因为非信念的内在状态是我们"可直接访问的"东西。尽管如此,由于认知主体本身使得知识成为有存在意义的东西,因而我们的所知仍然无法摆脱我们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从知识正统三元定义出发,知识和信念之间的蕴涵关系似乎为当代绝大多数的知识论学家所接受.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蕴涵论题与反蕴涵论者之间进行了影响深远的争论.笔者认为,反蕴涵的两种路径都不构成对蕴涵论题的反驳,问题的关键在于误解了语用学在当代知识论中的运用.语言哲学的反蕴涵路径混淆了蕴涵关系的语义学与语用学差异;"不自信考生案例"路径所揭示的是辩护视角的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分歧,本质上是知识论归因者语境主义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中分析了三个关于"知识"的定义,其中第二个定义称"知识就是真信念"。我们想要分析的201a-c一节反驳了这一定义。照理说,无论是从文本本身,还是从文中苏格拉底的态度上讲,这一反驳都应该是简洁明了的。但是,现有对此的阐释不仅相当复杂,而且还引发了诸多困难,从而影响了人们对柏拉图知识论的理解。实际上,这一部分论证的核心不是对比知识和真信念,而是直截了当地指出,"真信念"并不涉及知识性的"真",因而也就不可能是知识,从而反驳了"知识就是真信念"。  相似文献   

7.
知识的确证进路诉诸“指导-道义论”的内在主义原则,将知识视为具有内在可及性证据的真信念,然而该理论无法应对记忆问题和证言知识的挑战,因此被可靠主义知识论取代。可靠主义的知识论以可靠性为出发点,建立了一种外在主义和后果主义的知识理论,使认知主体成为知识论研究的重心,成功区分了知识和真信念,将价值问题引入了知识论研究中。知识论中的可靠主义转向可以为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借鉴,科学实践哲学和科学的社会-文化研究的流行,都蕴含着科学哲学研究的可靠主义转向。这一转向有助于科学哲学回归实践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二十余篇对话中,对"知识论"问题作过较为集中探讨的当推《泰阿泰德篇》,"知觉"问题是理解《泰阿泰德篇》的钥匙,对《泰阿泰德篇》中的"知觉"问题进行深人细致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柏拉图哲学的知识论,也可以加深我们对古希腊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所面临的知识论困境的理解。《泰阿泰德篇》的主题是一个典型的苏格拉底式的问题:"什么是知识?"(146C)对话中的人物泰阿泰德对这个问题作出的第一个回答是:"知识就是知觉。"(151E)这就是对话中所要讨论的和第一个知识定义。柏拉图正确地指出,这个定义与普…  相似文献   

9.
随着盖梯尔反例的提出,知识是得到辩护的真信念这个经典知识定义受到强烈的冲击。如果知识不再是得到辩护的真信念,那么辩护为知识带来的额外价值就会受到质疑,“淹没难题”引发了对知识价值问题的重新思考。文章梳理了当代知识论中的“淹没难题”,重点论述索萨从德性知识论的维度,以表现规范性为基地对“淹没难题”的回应,由此揭示知识相对于真信念的规范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知识本性的研究是知识论的主题之一。从笛卡尔开始,西方哲学的知识论转向确立了一种个体知识论,旨在获得一种确定的、普遍客观的知识。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社会知识论着重考察了知识构成的社会维度,丰富了人们对知识论的理解。与社会知识论几乎同时兴起的女性主义知识论则从性别分析角度入手,对知识的情境性、视角性做了考察,主张一种情境知识,不仅反思和批判了传统知识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主张,同时也扩展和深化了知识本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淹没问题"的提出是当代知识论"价值转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主要用于攻击可靠论,认为可靠性的价值会被真的价值所"淹没"。为此,戈德曼和奥尔森提出条件概率解决方案,即可靠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提高了未来真信念的概率。该方案失败的根源在于可靠论本身以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传统知识论分析路径。在威廉姆森的"知识第一"的知识论纲领下,一种新的条件概率解决方案是可行的,即根据证据概率表明,知识比真信念更持久,因此,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知识确证是知识论的核心问题,其困境主要表现为知识的三元定义问题、知识的基础问题、无穷回溯与假设武断、循环论证等问题。知识确证的困境在于以旁观者的角度,在实用目标或人类兴趣范围之外去寻找知识确证的条件;在思维上过于注重理论理性,忽略实践理性;注重知识的无限性、普遍必然性,忽视知识的有限性、地域性。马克思主义实践确证路径为解决知识确证困境提出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大多数英美认识论者们将研究中心放在信念辩护的条件之上。阿尔斯顿的新书《超越“辩护”——知识评价的维度》则是在知识理论领域扭转这种长期争论的大胆尝试。他认为,知识论者们长达世纪之久的探索知识辩护、为其本性与条件寻求正确解释的努力,其实迷失了要义。因而他们对假定的信念客观属性的努力寻求如同对不老泉唐吉诃德式充满幻想的追寻。他呼吁知识论的信赖主义者、恰当功能主义者、证据主义者等等悬置各自所持有的知识辩护理论,放弃对知识辩护的寻求,停止有关知识辩护的谈论,在他全新多元主义的知识框架内重新构思,采取一条新的路径——对有可能被信念所认可的多样“知识欲求”的评价.走向知识信念。早在十多年前.阿尔斯顿就在一篇名为《知识欲求》的文章中主张应该放弃传统知识论对辩护核心解释的寻求,转而建构旨在试图理解知识欲求的全新多元的知识论。这本精致且重要的著作可以说是对他主张的详尽清楚的论述。此书既是对传统知识论的有力挑战.也反映了向早期哲学经典问题的回归。阿尔斯顿对认识论中许多基本问题有着独特见解.如运用信念的知识欲求重新诠释自己为批判和辩护不同的知识确证所做的论断等等。书中还涵盖了认识论中的许多重要主题,如;信念形成,解释,知识基础,智慧美德,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感知.可靠性,怀疑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论领域,有两种相互竞争的信念确证理论。一种是基础论,另一种是一致论。基础论认为存在少数的基础信念,其余的知识和确证都是基于这些基础信念之上。一致论声称,基础论所说的情况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信念只是在与其他信念的相互关系中得到确证。作为竞争的理论,一致论和基础论都有相对于对方的优缺点。而语境的一致基础论,也许能兼容二者在解决知识确证问题中的优点,为“回溯问题”的解决提供另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试论形而上学与数学的关系——以笛卡尔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而上学与数学有怎样的联系?这是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从西方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可见出数学对其形而上学的影响.笛卡尔采用数学的方法,建立了他的知识论形而上学.数学与笛卡尔的知识论形而上学相互影响、互为根据.  相似文献   

16.
“确证”是当代英关知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域,围绕该问题,形成了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两大主流学派。近年来,内、外在主义之争成为当代知识论研究的焦点。内在主义强调,信念的确证在于认知主体对确证者的内在把握;外在主义主张,信念的确证主要在于信念与外在世界的内在关联。从论争的缘起、过程,趋势等三个方面对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论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问题是近几年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试图从实践知识论、内隐知识论视野研究教师专业化新的知识基础和新的理论依据,并提出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转化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育知识具有一定的价值是无可争议的,但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在理论上仍然值得探索。根据价值的内涵,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可以转换为对以下问题的理解:谁是教育知识的需要者;教育知识具有哪些潜在的功能;怎样才能实现教育知识的功能和教育知识需要者的连接。研究教育知识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起到为教育认识的必要性进行论证的效果,从而加强人们进行教育知识创新的动力;二是表明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是教育知识论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里德是一度被哲学史所遗忘的一位重要哲学家,其知识论的重新发现是当代知识论的一个重要事件。里德的知识论包含了数个维度:首先,它是一种基础主义,即把知识建立的常识原理之上;其次,它是一种自然主义,积极引入心理学的方法,尤其强调对人类心灵与理智能力的探究对于知识的奠基作用;最后,它包含了一个先验论证,为基础知识或常识原理提供终极辩护。里德的知识论对于当代知识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强德性知识论主张知识是一种成就,一种来自能力(德性)的成功,即“知识成就论题”。这个论题很好地解释了知识的价值及其根源。然而,它也让强德性知识论遭遇了两难困境:一方面,它太弱,会遭遇假谷仓等环境运气反例,表明有些成就不是知识;另一方面,它太强,会遭遇芝加哥等证言知识反例,表明有些知识不算成就。这个困境之所以成立依赖两个预设:1.知识与运气不相容;2.强德性知识论是一种个体主义知识论。文章采取“破立结合”的策略:对于运气问题,以破为主,否定知识与运气不相容。对于个体主义问题,以立为主,构建一种共同体主义的联合成就观。根据这种观点,与知觉知识不同,证言知识的认知成就主要体现在促进共同体的理智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