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管惠璇 《科教文汇》2010,(20):166-166,183
音乐欣赏教学在小学的音乐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音乐课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以学生音乐能力整体发展为目标的。音乐欣赏教学要围绕对音乐作品艺术形象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进行。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音乐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教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小学音乐欣赏主要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共同参与音乐欣赏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课堂,获取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培养音乐兴趣爱好,形成较高的综合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再分析了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应当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组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用电化多媒体来展示意境;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用语言来描述意境;用形体来表现意境;用歌唱来赞美意境案等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用电化多媒体来展示意境;用钢琴演奏来渲染意境;用语言来描述意境;用形体来表现意境;用歌唱来赞美意境案等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去上好音乐课。面对新课标有许许多多的农村音乐教师,觉得无从下手,不知该怎么去上好音乐课,常常是"音乐课"上成了"唱歌课"。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农村小学音乐师资严重"贫血"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即使有专职音乐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是十分薄弱。二是:在农村音乐课一直不被重视,学校音乐教学设备简陋。然而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正在推广,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也相应改进了常用的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上,如果可以引入直观且生动的图形谱,那么将会更加利于小学生感知音乐,同时也调动了探索音乐的兴趣。图形谱能够强化针对音乐的认识,提升审美层次。针对小学音乐课中的欣赏教学,有必要引入图形谱的新式教学方式。结合音乐欣赏的真实教学情况,探求有效的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晓彦 《科学中国人》2014,(8S):243-243
音乐欣赏课是以一定的音乐作品欣赏为目的,通过一些辅助手段或方法,如聆听、多媒体技术等,使学生在体验中真正理解音乐传达的信息,能够实现愉悦自我,做到真正欣赏的一种教学组织与活动。中学课音乐教学中,使学生做到欣赏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音乐课的欣赏中更是具有积极意义。音乐欣赏可以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的同时,能够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且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欣赏力。有助于学生在音乐课的欣赏中不断构建自我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钱莲萍 《科教文汇》2011,(5):153-155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教学也正从以前的边缘地位逐步向遵循音乐听觉艺术感知规律的中心地位迈进,音乐教师应架设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蓝杰 《科教文汇》2007,(7X):83-83
所谓音乐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要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积极创设各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的学习和体验,主动去探索音乐中的各种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音乐欣赏教学教师满堂灌的方法居多,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音乐的学习,以致造成现在许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局面。而探究性学习是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使他们不仅学会音乐,而且会学音乐。  相似文献   

12.
何文君 《知识窗》2014,(10):43-43
小学音乐教育是优化人才素质,向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重视音乐课的创新,是每个音乐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运用到低年级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喜爱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所谓音乐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要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积极创设各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的学习和体验,主动去探索音乐中的各种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音乐欣赏教学教师满堂灌的方法居多,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音乐的学习,以致造成现在许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局面.而探究性学习是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使他们不仅学会音乐,而且会学音乐.以下是我在音乐教学中对探究性学习的一些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我从教这些年里,发现音乐课并不是所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或许是个别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不太重要,也或许是别的原因造成的。姑且不谈原因是否来自家长,是否来自学生本身的偏见,但我可以确切地说,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没有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审美意识。笔者就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小学音乐欣赏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笔者积累了一些欣赏教学的方法,如用图画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多学科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音乐;鼓励与引导相结合,激励学生想象音乐。  相似文献   

17.
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音乐的欣赏,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欣赏的能力。音乐欣赏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发学生智力发展,陶冶情操。本文将针对音乐欣赏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生学生聆听、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或激励性评价等教学手段来完善欣赏教学,从而使音乐欣赏课变成学生的最爱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杨丽 《科学中国人》2014,(3S):147-147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由此可以看出美感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当然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感教育使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学习当中感受音乐之美,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获得知识与心灵上的双重满足。本文主要在美感教育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美感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要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使学生繁重的学习生活变得生动、丰富,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的欣赏兴趣是相当关键的。要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来主动地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音乐欣赏这一审美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音乐欣赏课的创新教学非常重要,下面谈谈笔者自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并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努力开发和积极利用课内与课外学习资源,开展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