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河流域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特征对当地生态环境起主要的控制性作用,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土壤和水等环境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脆弱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草场退化、水资源减少、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从恢复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探索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恢复重建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流域文明史中,大凌河流域朝阳地区在三燕、北魏、隋唐时期曾经是中国东北的文明中心。朝阳地区保存下来的丰富的历史遗迹和遗物所表现出历史风貌,具有独立的地域特征,朝阳在历史上具有兼容并蓄的人文地理性格。文章通过对大凌河流域朝阳地区的历史文化考察,来说明朝阳地区是东北历史研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地域。  相似文献   

3.
位于大凌河畔的古营州(朝阳),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与东北,东北亚与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尤其在隋唐时期,营州由于地理优势的明显与多民族的开发,使其一度成为辽西地区乃至中国东北最重要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的核心。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今天的朝阳地区就陆续发现了大量隋唐时期的墓葬,截止到2010年为止这一地区隋唐墓葬发现的数量多达205座之多。我们从这些墓葬中出土的琳琅满目数以千计的各类随葬品中,透视出曾经辉煌和灿烂的文明印记。梳理和综述这些研究成果,便于我们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隋唐时期营州究竟处在怎样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对周边地区影响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位于大凌河畔的古营州(朝阳),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与东北,东北亚与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无论是中原的农业文明、还是中亚地区的锡尔河流域文明,以及草原文明都曾经以朝阳为中心而得到了充分的融合与发展。尤其在隋唐时期,营州由于地理优势的明显与多民族的开发,使其一度成为辽西地区乃至中国东北最重要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的中心。由于三燕政权和北魏政权的早期开发和积累,加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营州必然成为隋唐帝国经略东北的边疆重镇。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今天的朝阳地区就陆续发现了大量隋唐时期的墓葬,截止到2010年为止这一地区隋唐墓葬发现的数量多达205座。我们从这些墓葬中出土的琳琅满目数以千计的各类随葬品中,透视出曾经辉煌和灿烂的文明印记。隋唐时期的营州对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文化的传播、社会的进步、民族的融合,以及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梳理和综述这些研究成果,便于我们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隋唐时期营州究竟处在怎样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对周边地区影响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王颖 《华章》2007,(3):156-156
白石水库做为大凌河流域最大的水库,它的城市供水和灌溉效益是巨大的,对缓解流域中、下游缺水现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阜新市"引白济阜"项目开始实施,在向阜新市供水项目启动前,白石水库必须达到Ⅲ类水,因此,白石水库的治污之路还很长,白石水库的治污工作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6.
7.
环境发展与我国各项事业息息相关,为解决环境问题,保障可持续发展,我国政策制定中将环境与金融合为一体,推出绿色金融。绿色金融的发展决定我国环境能够切实与各项行业并行发展、共同发展,针对此类问题,应采取对应手段,保障我国的绿色金融稳定发展。本文即由此类角度展开探析,试寻求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并以此路径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绿色化学理念根本在于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物质利用率,最大限度保持生态环境自然平衡.2015衡水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效果不十分显著,其中,空气质量综合指数9.08比上年下降了4.7%,地表水污染状况没有明显变化,地下水水质完全达到Ⅲ类质量标准,环境噪声稳定,极个别区域出现超标现象.同时,生态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完备.绿色化学理念下衡水生态环境建设的路径:综合治理大气、水、噪声、土壤污染,实施重点生态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5—2019年民族地区8个省(区)的实际数据,构建了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度分析两个系统间的耦合与互动发展。结果表明:第一,2005—2019年,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由2005年的0.809曲折上升至2019年的0.962,年均增长2.64%;其绿色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535逐步上升至2019年的0.726,年均增长9.05%;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态势均为良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第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由2005年的0.574增长至2019年的0.646,在2005—2019年间整体上呈现稳定上升态势,略高于全国整体水平;民族地区耦合协调度基础尚可,但其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较为缓慢,且绿色发展一直较为滞后,还需要进一步协调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耦合协调关系演变上看,民族地区8个省(区)耦合协调关系变化规律较为相似,除西藏外,其余省区都经历了勉强协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的发展过程,西藏则一直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大部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都有一定进步。据此,文章提出民族地区关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海河流域地下水开采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揭示了由于海河流域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根据海河流域各地地下水储量以及开发和利用现状,将海河流域地下水进行分区,并分别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本溪市现有生态环境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探索性地提出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原则以及本溪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又称语言生态学(ecology of language),是由生态科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大岭壮语属于壮语南部方言,大新白话属于汉语粤方言,二者共存于一个语言生态环境中。从生态语言学视角探讨大岭壮语的生存和变异,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青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并从生态环境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等方面就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了一些研究。青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较多,因此,必须加强青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安徽省池州市生态资源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发展态势,研究池州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提出适合皖江区域池州市生态补偿的五大基本策略:即投入式生态补偿、救助式生态补偿、问责式生态补偿、消费式生态补偿和奖励式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5.
结合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的现状,对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内涵进行了阐释。在全面理解这一制度的基础上,从珠江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出发,借鉴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经验,从法学的角度提出了构建珠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6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城市园林绿化覆盖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1990-2004年来陕西生态环境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7.
从自然成因与结果表现两方面,选取8个单项指标,构建湘江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遥感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GIS技术,研究2000~2010年湘江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特征,并对其生态脆弱性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湘江流域生态脆弱性程度有小幅下降,流域生态脆弱性均值由0.4468下降至0.4181。(2)将流域生态脆弱性划分为5个基本类型,2000~2010年间湘江流域极强脆弱、强度脆弱类型区栅格数量比重分别下降了2.04%和13.47%,中度脆弱、轻度脆弱和微度脆弱类型区栅格数量分别增加了1.13%、3.01%和4.45%。(3)湘江流域生态脆弱性空间差异显著,具有集簇分布的特征。生态脆弱区的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空间格局伴有破碎化的发展趋势。生态脆弱性显著性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娄底、永州市辖区;低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罗霄山、南岭地区。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教师发展的真正内涵是一种意境的追求。大学教师所处的外界生态环境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同样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同时,生态环境中的各生态因子又有其自身作用的法则。针对当前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官本位思想严重、教师评价体制单一、同质性过高、进修经费不畅、花盆效应严重等问题,从生态学角度提出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湘江流域郴州区域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郴州科学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分析了郴州区域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马尾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并就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