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社会的作物栽培是把自身展开于产出意义上的解蔽,作为现代技术的杂交技术与转基因技术是促逼式的解蔽。但是转基因技术的解蔽具有"强"促逼的特征:对作物的谋算更加精准,对作物的摆置更加有力,从而也就更能压榨和耗尽自然。杂交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的本质是座架,但是转基因技术具有"硬"座架的特征:不仅使得更具限定和强制的订造成为可能,而且把作为持存物的一切存在更加牢牢地控制着。转基因技术的"强"促逼和"硬"座架本质导致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危险是本体论上的事件,是一个根本性的危险。但是,只要我们通过沉思,追问转基因技术之本质和警醒转基因技术之危险,那么救渡就可能会升起和被守护。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形而上学从根本上遗忘了存在和存在的意义问题,忽视了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作为存在遗忘的历史,为技术统治铺平了道路.技术时代里,技术被理解为揭示存在者的一种方式.现代技术的"座架"本质成为理解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的基本框架,更使一切存在者都成为"持存物".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把现象学方法运用在对技术本质的分析中。他回到古希腊寻找技术的源头,认为技术就是存在真理的展现方式。而现代技术促逼着一切,并形成其“座架”本质。惟有以现象学的方法通过思的道路回到事物自身,才能拯救被遮蔽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思者,海德格尔一生都行进在"思"的林中路中,面对作为形而上学完成的现代技术的本质--座架对人生命的侵扰和控制,他认为只有通过思才能唤醒形而上学对存在的遗忘,才能找到失落的家园,诗意地栖居.因此有必要从思之可能、思之发生以及思之期备三个方面来阐释海德格尔之思,以显现他对人之生存境遇的追问.  相似文献   

5.
在认知层面上理解人类学习,将学习理解为"技术工程",使学习涵义窄化或片面化。以"语言—逻辑分析"和逻辑思辨为方法,对学习的本质进行分析,会发现学习具有人类精神积极向上的灵性,学习是学生生命的超越过程,因而必须强调学习的"去容器性"。从整体观看,学习是人的一种自我更新的生存活动,信息技术并没有改变人类学习的本质,只是使现代学习的表现形态发生了改变,信息化学习方式只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活动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工业化的技术过程。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思者,海德格尔一生都行进在“思”的林中路中,面对作为形而上学完成的现代技术的本质——座架对人生命的侵扰和控制,他认为只有通过思才能唤醒形而上学对存在的遗忘,才能找到失落的家园,诗意地栖居。因此有必要从思之可能、思之发生以及思之期备三个方面来阐释海德格尔之思,以显现他对人之生存境遇的追问。  相似文献   

7.
戴廉 《科技文萃》2004,(7):18-20
杂交水稻也是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食品",指的是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以之为原料加工的食品.而转基因生物,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所有生物的DNA上都写有遗传基因,它们是建构和维持生命的化学信息.而通过修改基因,科学家们就能够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比如西红柿由于富含水分很不耐冻,科学家将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一种深海鱼的基因,移植到西红柿细胞内,就培育成了耐冻的转基因西红柿.  相似文献   

8.
"生命自觉"是人类生命的本体特征,唯有"生命自觉",人方以为"人"。在教育和教育学的领域和视野里,"生命自觉"主要表现为个体对生命自身的自我了解、自我领悟、自我把握与自觉实践。"生命自觉"在现实的教育与教育学研究中的"双重失落",其根本是"人"之本质的自我失落、自我沉沦。作为擎秉人类希望之光与成长力量的教育活动,必须有勇气和智慧承担起"培育个体生命自觉"这一教育自身的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表明:以"分解"、"还原"为原则的简单化、线性的研究方式已不再能有效地描述、说明物质、生命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而强调"内随机性"、"非线性"的"复杂性科学",则提供了研究思考问题的更好的可能方式。"复杂性科学"认为"自组织性"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自组织,"指能够从环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我们人类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中其更是一种视角,人类在任何领域的发展如果脱离了"以人为本"都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本文正是以"以人为本"为视角反思中国当代教育的弊端,指明中国教育的正确出路,笔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继而成为某种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向不仅是"授人以渔"的革新,也应该是激发年轻的生命去寻找到人之为人的动力源和成为"某种人"的兴趣点。"以人为本"是以人的"实践过程"为本,不是以人的"实践方式"为本,只有遵循以实践过程为本的趋势,"付出才能等同于回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物质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不再单纯地追求"应试教育"及"功利化教育",而是提出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需求,更加趋向于认同回归现代教育的生命本质,即强调尊重生命特性,欣赏和发现生命的美好,自我欣赏、鼓励,进而提升内心的修养及力量,而艺术教育就是最有效的载体之一。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生命教育,它调动了人对生命的欣赏和期待,从而挖掘人的潜能,使人成为更加完美合理的个体。  相似文献   

12.
古典悲剧理论建立在"肯定本体论"的基础上,而当代悲剧理论则是以"否定本体论"为基础的;作为一种"同一论美学",它们都是对悲剧本质的掩盖.只有将"差异"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通过对精神冲突、灵肉冲突、生命冲突的差异分析,才能使悲剧的审美本质得到真正的揭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海德格尔哲学理论中"技术"的本质、"座架"的定义,追述了海氏对技术的思辨及批判,尖锐指出技术对人类自身的异化,点明唯有转向诗和艺术,人类或可重新找回人与自然的常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从工具论的技术解释出发,阐释了他独特的技术思想,揭示了现代技术的座架本质,并详细分析了技术本质给艺术带来的变化。海氏的艺术诗意地拯救技术的思想,以其创见性、启示性为我们昭现了一片意义空间,为探讨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五四以来,现代散文以"真实"为主要特征,追求叙事的"真"和感情的"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对朱自清的散文有时令人稍感着意为文,注重文章行文的华丽和感情宣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真情实感的"虚升"或"夸张",存在散文情感"失真"现象,这对散文来说是另一种偏差。本文主要以散文需真情实感这一文体本质为基点,分析朱自清散文中出现的"失真"现象,以此对散文的情感真实性的本质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理论的提出,赋予了教育以关注生命、呵护生命的本质,也赋予了大学语文教学新的课程使命。从课程性质上看,大学语文以"文"为主的选本取向决定了课程教学要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审美鉴赏为主,并在审美中体会生命意识的张扬。在教学实践中,大学语文要侧重通过经典作品的分析和赏析,让学生成为审美对象,从而在对作品的欣赏中,发现生命之"真",感受生命之"善",使大学语文成为学生确立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的向导,并使教学对象的生命之"美"在知、情、意的融合中澄明。  相似文献   

17.
<正>生命化教育,就是在"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它以生命为基点,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化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学经典作为通识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在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应集中在两个关键词上———"现代人"和"现代性",因为现代中国区别于旧中国,是"人"的觉醒和社会的现代性追求,这两者是现代中国最本质的特征和追求,是晚晴以降历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大班到小班,根源于人的"双重性"本质.在本质上,人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存在的统一体.然而,在大班环境下,囿于单一人性的认识,人们往往或者只强调人的自然生命或者只强调人的价值生命,导致人的自身形象的破裂.与之不同的是,小班化教育,以完整人性为根基.针对大班环境下人的残缺形象,基于自身先天性优势,小班化教育通过目的的"完人性"、内容的"全面性"和方式的"整体性",立意寻回并重新构建起"完整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正>赤峰市教师成长文库第二辑已经问世。近7年来,赤峰市教育局殚思竭虑地致力于教育的内涵发展、转型升级。在所有的教育要素中,教师是"第一生产力",教师的样子就是教育的样子。基于此,他们倡导以"读书——实践一写作"为教师生存方式、生命方式,力求通过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素养而提升教育的品质。"读书——实践——写作",这三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不读书,无以俯视我们的教育实践,容易使实践陷于盲目、庸碌、低效;实践的本质是创造,创造新的教育、新的教师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