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张家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张家港市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名列第三,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并列第一位。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协调张家港”建设一部分,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标准定位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这是一个关乎全民族科学素质的计划!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我们从现在着手,我们的目标在2049!1999年,在全国人民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的时候,一批科技专家在中国科协常委会上提出,为了顺利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应该制订一个超长期的国家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到2049年,也就是建国100周年的时候,使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达到与中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水平!同年,根据专家的建议,中国科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建议。2002年4月,国务院的批复对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在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国民科技素质标准以及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方案。五年过去了,我们高兴地看到,“2049行动计划”已经初步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据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98%,比2001年上升了0.58个百分点!面对目标,道阻且长。《科学中国人》杂志愿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本期我们专门请来几位学者,他们虽然年轻,但是却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支持着“2049”。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2049”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了解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是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云南公民科学素质近年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在科技工作中,要增强群众观点和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科学技术为群众所掌握,就能变成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力图探寻中国的科协组织在公民科学素质渠道、机制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现实对策,主张互动模式、多主体参与模式、交叉综合模式"三位一体"的渠道建设方案和"四力合一"的机制建设模型,建议科协组织扮演"过滤器"与"平衡器"的角色,并在优化和净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软环境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佳 《科学生活》2010,(11):1-1
<正>根据最近的统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超越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口比例为3.27%。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众所周知,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人在社会生活中参与科学活动的基本条件。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  相似文献   

6.
<正>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是增强公众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对新时期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后文简称《纲要》),是提高我市公民科学素养、建设"四个襄阳"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迫切要求。襄阳市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紧扣时代发展大势,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各国都清楚地认识到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纷纷为此制定了相应的计划,美国的"2061计划"、中国的"2049计划"等都把加强培训、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作为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2007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协论坛》2008,(12):48-48
11月16日,中国科协在纪念成立5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调查内容涵盖公民对科学的理解、公民获取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渠道与方法、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报告显示,公众最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前3位分别为教师、医生和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有了明显提高.但还仅为3.27%.和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水平是很低的。公民科学素质不高.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印度有3287782平方公里土地,是世界上第七大国。1947年获得独立之前,印度一直是英帝国的一部分,历时150年。英帝国的教育制度扼杀了印度本国的教育制度。英帝国在印度实施殖民教育制度,它使用英语传播欧洲人的学说和思想。这种英国印度式的殖民教育制度只对一少部分经过严格筛选的人进行教育。人口的14%是文盲,只有1/3的人受过小学教育。这种状况致使许多人对科学的意识非常淡漠。科技在现代社会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市出现了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单日最强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山洪、泥石流和城市内涝等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严重的交通不便。纵观北京"7·21"事件,面对突发事件,面对北京跻身世界城市的远景目标,能让世界及国民看到的已不再是一个欠宜居的城市,更是一个安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公民科学素质开展了大量研究.中国科协等引进美国米勒关于科学素质的三维体系开展了全国性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调查带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研究工作.从公民科学素质的定义到其调查测度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在争议中不断发展.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进行了官方界定,并由多个政府部门大联合大协作开展了大规模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研究在调查理论和提升实践两条路径中,对如何衡量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中国科协"十三五"区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战略研究课题之一。主要对长三角地区(专指即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状况进行研究,根据该区域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数据,综合分析影响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主要因素,阐述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和文化、科技传播与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对应关系,旨在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科学素质作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时代下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度日益显著,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进一步转型升级,具有时代意义.分析"十三五"时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成果发现,城乡差距较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有待加强、数字化科普建设进展缓慢、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亟待更新是主要问题.面向新发展阶段,应增强科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数据变化的研究,以及将其与国内其他主要省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进行比对,分析出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的特点、暴露出的问题。并针对上述特征与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平 《未来与发展》2006,27(11):2-5
早在1996年,世界竞争力报告就指出:国家间的竞争已从原来的产品竞争、加工竞争和结构竞争转向了公民素质的竞争。放眼全球,许多国家都将建设公民素质,尤其是将公民的科学素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美国在1985年启动了“2061计划”,这是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计划,希望使美国下个世纪的主人能适应2061年哈雷彗星临近地球的那个时期科学  相似文献   

17.
关注公民科学素质 提高大众科学普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中国科协在京发布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调查表明,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这个比例比2005年的1.60%、2007年的2.25%提高显著,但是,这一水平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也就是说,差距至少在20年。2008年,美国的这一数据达到25%。  相似文献   

18.
正科技部近日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简称《基准》),来自中科院和高校的8名科学家在科学网和"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上联合署名撰文,指出《基准》存在一些"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条是第48条中"知道力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违反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此外,批评者还认为,《基准》把争议性的内容作为科学素质的基准也是不适宜的,如要求公众"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建构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要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政策科学研究的特点。测评指标体系是包括测评目标、测评维度、测评因子和测评题库四层结构的开放系统。测评指标体系需要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运行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丹斌  姚小明 《学会》2011,(3):49-53
针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存在的关键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梗阻症状,进行梳理剖析和研究探讨,以反思的角度和科学发展视野,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运行机制的长效机理和规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