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题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通过教学激活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环境中领悟知识、探索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与其他各科教学有其相同之处,更有其独特之处。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谈话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维,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口头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化学教学中,谈话法常用于检查学生知识或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或在讲授新课中配合讲解、练习、演示实验,配合学生实验,配合参观等进行。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趣,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更多的联想,才能比较容易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亲自参于知识的获取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文章分析了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及要求,提出了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揭示学生实际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为此,基于问题教学成为新课程的一种教学理念.如何将这一新课程理念付诸于职高物理教学行为,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关注问题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翟斌 《科教文汇》2009,(18):168-168
所谓情境创设是指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环境,帮助学生从中发现、掌握新的知识,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目标中的知识,同时也要利于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考探究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美景欣赏、点拨诱导、情感激发、趣味横生等情境,能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情境创设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情境创设是指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环境,帮助学生从中发现、掌握新的知识,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目标中的知识,同时也要利于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考探究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美景欣赏、点拨诱导、情感激发、趣味横生等情境,能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材料,不同的教授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情境创设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趣和充满知识美的享受.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发展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高中来说,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师知识讲授的多少,不是老师的上课进度有多快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容量有多大,而是通过教学和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住了多少知识,并能能够使用所学的知识能解决和分析现实问题,实现学有所获和学以致用的目的。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不是让学生掌握和记忆到相关的知识内容,然后在考卷上呈现出高分数,而是让学生了解高中物理的系统知识,然后提升学生处理高中物理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开设物理课程,针对的授课对象是高中生,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学生实用能力的提升。本文中,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针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对高中生的发展和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在物理教学中,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去获取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学习方式。中学物理的教学工作要积极采用探究性学习。中学物理老师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讲授,还要注重学生的配合,给学生留有自己考虑问题的空间和时间,创造出一个可以让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氛围,激发出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详细的分析了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杨国忠 《科技风》2022,(2):118-120
统计知识在商务活动中应用广泛,《商务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本文基于OBE理念研究《商务统计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即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统计知识与软件操作教学,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运用商务统计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孙桂蓉 《科教文汇》2009,(20):202-202
探究性实验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前必须了解学生对探究新知识所需要的已有知识、已具备的实验技能及其能力的状况,笔者就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12.
实践课堂的教学,不仅有益于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逻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实践教学概念的界定,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成为研究实践教学不可避免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提问也是联系教师、学生、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桥梁,问题的有效设置也利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此外,提问也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与否的关键,提问对巩固学生知识、启迪他们思维、开发学习潜能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出现学生学习兴趣薄弱、知识点难以掌握等问题,尝试从心理学角度加以剖析和找寻解决方式。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教学中尝试将文言知识分类,对学生逐步接受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崔莉 《科教文汇》2009,(22):162-163
考试是检测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试卷考核情况则是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成果最为直观、共同的反映。英语试卷讲评课的重要功能在于如何矫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深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知识遗漏的一次重要弥补,以便及时汲取教训,努力完善教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过去,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知识内容和课程安排脱离实际,不仅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热情不足,还使得学生难以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语文问题或是将语文知识用于现实问题解决,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而且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弥补以往语文课堂脱离现实的不足,但是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同样应该科学,本文就对小学语文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广泛学习、拓宽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创新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图像处理是多媒体与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各种知识技巧。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对工具的应用一知半解、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图片合成效果不好等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总结案例和教学方法,阐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数学思想的感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提取、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可以训练学生构建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记忆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