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布伦塔诺、罗素等人都曾对心理内容问题予以关注和思考。当代心理内容研究是传统意向性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并已成为探索心灵世界的一个专门领域。虽然当代心理内容研究的流派众多且争论不断,但学者们仍有着诸多共同的研究旨趣,如对命题角色问题、内容自然化问题等的关注,由此而形成了三大研究传统:分析传统、现象学传统和马克思主义传统。究其实质,心理内容是主体心灵指向对象的方式,它体现了心灵把握世界的特有能力,主要在四个维度上被呈现出来,即语言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指语言表达主体所理解或把握的语句或语词的意义)、逻辑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指用来呈现语句意义的命题)、现象学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指经验内容)和表征维度上的心理内容(指心灵中对象被表征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金在权的"因果排除论证"意欲表明,在行为的客观的生理原因和主观的心理原因之间的关系上,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逻辑归宿要么是同一论,要么是副现象论。形而上学中的物质构成范畴是一种介于同一与二元不同之间的"非同一的统一"关系,具有重要的心灵哲学意蕴。将物质构成范畴引入心灵哲学中,能在坚持强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前提下,以反对心身随附性原则为核心,为独特的心理属性具有独特的因果效力辩护,从而推动心灵哲学向构成物理主义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哲学史上,指称与实在、知识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关注的焦点。在弗雷格开启现代分析哲学传统中指称研究的同时,胡塞尔也在现象学传统中将指称诉诸心理行动。基于意图的指称表明指称行动的意向性特征;而指称物的心灵维度则刻画了被指称对象的当代心灵哲学视角。  相似文献   

4.
“民众心理学”是当代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争论的热点和焦点,它指的是与科学的认知心理学不同的、积淀在人们心理结构中的、可以用来解释人的行为的理论。因涉及心灵哲学的若干根本问题,围绕这一理论又兴起了各种不同的诠释理论,将有助于心灵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心灵哲学在对人与世界作整体把握时,除了有超心物二分图式的特点之外,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在将心理王国作为统一对象把握时,尽管在一些语境下表面上承认心为主宰,但一般坚持认为,心理王国的主宰不像西方哲学所说的那样只有一个,而有“多主角”或多主体,如心、魂、魄、神、我或自我等。它们都有自己的形成过程、构成、结构、运作方式、特点和特殊本质,在人的心理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功能和职责。各司其职,但又通过特殊的方式,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完整的、整体的人。在论述它们的关系时,存在着独立论、归并论、主中有主论、一实多名论的分歧与争论。中国心灵哲学中同样存在着“李约瑟难题”,落后于西方是近代以后的事情。其领先主要表现在它的价值性心灵哲学中,当然它的求真性心灵哲学中也有一部分具有现代意义,值得发扬光大,如心理多主论中就包含有超二元论思想、非实体主义、非中心主义、特种形式的具身性思想等。  相似文献   

6.
广义心灵哲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意识论研究的现状、有关前沿自然科学和现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出发 ,提出了在我国开展心灵哲学研究的基本构想 ,认为 :在新的起点、以开放的视野大力深入开展对心理的哲学研究 ,既是我国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必然 ,又是人类生存现状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历史和现实所提供的难得机遇与条件 ,不仅能使我们缩小该领域的差距 ,而且还能使我们扬长避短 ,突破英美心灵哲学单纯从科学精神、语言分析出发只注重对心灵之“体”的研究的偏颇 ,把东方传统的从人文精神出发重视对心灵对于人的生存之“用”的探讨的优势继承过来 ,并加以改造升华 ,发扬光大 ,建立以心灵之“体用”为研究对象的广义的心灵哲学。文章还就其思想渊源、逻辑思路、应予研究的主要问题等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西方心灵哲学研究的新领域———信念范畴进行了分析。在探讨什么是信念和反思民众心理学的过程中 ,分析了信念与民众心理学的关系 ,剖析功能主义、折衷主义等信念理论。试图发掘出其合理内核并结合当前心灵哲学的新发展 ,从而把握信念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8.
珈颖 《母婴世界》2011,(1):146-147
现代生活,压力无处不在,而对于职场妈咪来说,家庭生活内容的平淡、育儿与事业的矛盾、人到中年遭遇事业瓶颈、同事关系紧张等……一系列的问题常常会困扰着她们,使她们产生倦怠心理。如何为心灵加油,战胜心理倦怠呢?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初级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既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的重要范畴,也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人们心灵的现实诉求,而且深深印刻的是人与世界"关系"的经验性思考。在"社会心理"之中,蕴含着三种有着逻辑联系的内生关系:非理性和理性之间的自觉统一关系,社会现实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内在平衡关系,个人"自我"与社会"他者"互动的现实关系。这三种内生关系分别是"社会心理"所呈现的导向性关系、核心关系和规制关系。它们之间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共同彰显着社会心理的哲学维度。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主义是当代心灵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潮,随着"生物学转向"之发生而诞生的新目的论又是这一思潮的一种新的受到广泛关注的理论。当前,目的论的地位和命运不仅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处在被嘲笑和批判的地位,而且成了人们解决心灵哲学难题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或"自然化"根据。相较于旧目的论,新目的论的内容、观点、论证和实质都"判若两人"。其为心灵哲学摆脱困境开出的处方是,只有以新目的论为基础的心灵自然化,才能克服过去自然化的困难,让心灵哲学走向新生。它不仅为心灵哲学提出新的方案和策略,为功能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而且还在目的、目的论、进化、选择、因果解释等形而上学和科学哲学的传统领域提出了新的问题及解答,因此有很多方面的学理意义,尤其是有形而上学的意义,值得作多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航空培训中心理训练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了心灵服务的方式及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与心灵哲学的融合,不仅体现在对共同问题的关注,也体现为不同思想传统对核心概念的重新解读。当代心灵哲学对“现象学”概念的理解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从对胡塞尔“现象学”演变分析着手,侧重于对意识的经验维度的分析,并引入第一人称和意向性概念;二是在分析经验的主观特性时,对“现象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予以修正,使之区别于相关概念;三是以经验维度的分析为依据,分别从意识和意向性出发,拓展出现象意识和现象意向性。这三个特点通过展现“现象学”概念的引入、修正和拓展,集中反映了当代心灵哲学与现象学融合的认知取向。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独具匠心的心理描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这种新颖、独特的描写技巧,曾给以高度称道,赞誉为“心灵的辩证法”。我们仅从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中,就能深深感触到这颗辩证心灵跳动的脉搏;听到这颗辩证心灵异常的心声。传统的心理描写,一般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去刻划人物性格,注重环境对人物心理的制约作用。例如,曾给青年托尔斯泰以巨大影响,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的斯丹达尔认为,不同境遇中人的内心激情的变化,是文学所要表现的最美好的东西。他的这种美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大学》与《中庸》的忠实理解,准确领会儒家心灵哲学中的道德哲学情怀,对于创造性地实现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具有基础性作用。首要的问题是,儒家思想中是否具有心灵哲学的基本要素?而儒家又是如何运用这些要素展开其思想逻辑的?如若把儒家的基于心灵哲学之上的道德哲学情怀视为人们实际拥有的德性、现实地践行的规范体系,那么就会在应然与实然之间建构起内在的逻辑关系,人们就会依据主体德性的致思范式和行动模式处理各种实践关系。可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人的德性结构乃是境遇伦理或德性伦理。从类型学视角看,儒家的心灵哲学也属德性论,但它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和康德的德性论似有极大差别,必须从环境或场域寻找这种差别的根源。儒家心灵哲学中的道德情怀究竟有多少要素可以为今天的人们所拥有?如何拥有?在实现传统伦理的现代性转换中,全面拒绝和全盘接受都是不可取的态度和方式。"过度"与"不足"是我们必须摒弃的态度,"适度"才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毕淑敏集医生、心理咨询师和作家三种身份在创作中,以"大我"的姿态关注生命旅途中无数同路人心灵的真实、身心的和谐和对幸福的追寻,写了大量心理散文,传递心灵的正能量。她悦纳生命,爱语暖人;洞幽烛微,妙语警人;语言灵动,美语怡人。  相似文献   

16.
杜成的心灵哲学认为,心灵是变化着的意义系统,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的一种能力系统,心灵受着文化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制约.杜成心灵哲学的教育意义在于,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成就人的丰富心灵,满足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培养心心相通的文化心,使人的心灵追求止于至善,不懈追求内有之好.  相似文献   

17.
自然主义的天赋研究最具体明确的特点是"直指心源",或向心灵本身和深层机制进发,直指心灵及其后面的深层结构、机制和条件。它放大了传统的天赋研究,将目标聚焦于"天赋心灵",而不再仅局限于认识论意义的"天赋认识"。而天赋心灵作为研究目标或对象又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有具体的指标。它着力要弄清的首先是原初的心理,即生命形成时就具有的、作为后来心理发生和发展之出发点或基础的东西。有理由说,这种天赋研究与关于心灵的认知科学和哲学研究殊途同归了,甚至前者成了后者的一部分。毫无疑问,这是心灵认识的重要成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相对于东方而言,西方新型的天赋研究只能说是一种回归或螺旋式发展,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天赋论一开始就有认识论和心灵哲学双重意趣,而且对心性所做的深入挖掘和解剖可补西方之不足。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反映的内容是奇特的。陀氏总是热衷于揭开“小人物”的心灵隐秘;将表现人的分裂意识当作贯穿终生的创作题材;在他的小说中隐藏着一条作家寻求自我的心的轨迹。随着对心理领域的不断开拓,陀氏在表现手法方面也大胆创新。在他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中,有的将传统艺术手法直接用来表现人物心理;有的对传统艺术手法既有所继承,又有所突破;有的则纯属陀氏独创。陀氏洞悉内容与形式间的辩证关系,顺应了其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意识论是以意识或心灵为对象的哲学理论,它集中探讨意识的起源、本质、特征与作用等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对心灵的本质、心理与大脑的关系、意识的作用与机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所作的揭示与解答,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独特的心灵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追根溯源,论述了现代西方美学的心理释义学倾向,是怎样从不属于美学范畴的哲学、心理学这样两个方面发生和发展而来的过程、所经历的阶段、在各个不同阶段呈现的不同形态与内部结构和特点。全文在论证中,从不同角度评迷了在美学形成和从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释义转化、过渡的各个阶段上,其代表人物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才完成了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