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晨 《科学大众》2013,(5):93-94
科学教育是儿童成长经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小学科学的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让每一位是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对于儿童,我们真正了解了多少?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儿童特性,了解了多少?我们更多的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去看待儿童,因而以儿童的立场来理解科学,显得尤为重要了,理解儿童,理解儿童眼中的"科学"。亲近儿童,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贴近儿童,让孩子们学会探究;走近儿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品质,以儿童的角度审视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会让我们有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孩子们通过在游戏中玩乐、发现、体验,健康快乐的成长着。陶行知也指出:"生活即教育。"我们应从幼儿的生活中来挖掘游戏,促进幼儿幸福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3.
学校的养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去活动,做到"玩中有学,学中有玩"。  相似文献   

4.
张晨 《科学大众》2014,(3):50-51,92
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叹: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而儿童在这样的社会中,对各种信息的获取速度也是成倍的提升。那么在作为探究的科学课中,身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会发现,在学习某个知识前,孩子们就已经知道了,甚至能侃侃而谈,在动手实验之前,孩子们就已经知道结论了。本应充满"未知"的探究课堂,变成了对"已知"的重复。面对这种"成人化"探究的态势,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对应,笔者作了一番调查与思考,希望能找回丢失的儿童,让科学回归真实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走近手工、体验动手制作乐趣,整个过程更像是在"玩"——孩子们非常喜欢上这种看似"玩"的手工课。但玩也有学问,要会玩,更要"智慧"地玩。  相似文献   

6.
学校的养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一习惯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培养孩子们动脑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娱乐轻松的氛围中去学习,做到"玩中有学,学中有玩"。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13)
研究数据表明,经常玩益智玩具的人,他们的智商水平比不玩益智玩具的人高10%以上,且相对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都比较强。而随着人们对于教育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相关的儿童玩教具也越来越多样化,相关的玩教具设计充分融合了益智教育的特点和需要,设计上也融入了很多的早教知识和科学,将儿童玩教具设计得更加合理,无论是在教师教学还是儿童玩玩具的过程中,都注重对于孩子多方面思维和创新能力等训练。在目前的儿童玩教具产品设计中,越来越注重兴趣引导,将玩教具的安全性、趣味性、益智性、人机交互性等结合起来,为学前教育以及儿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教具。在不同的儿童玩教具设计中,有的玩教具针对儿童某个具体的能力和意识进行培养,体现了玩教具的功能性、针对性,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将针对空间能力培养的儿童玩教具产品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基于兴趣引导的交互式儿童玩教具产品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沙水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探究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它更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能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活动区域是幼儿自由探索和发现的场所。因此,沙水游戏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索环境,让幼儿在天然的物质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幼儿对工具的使用、自然物质等的探索意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细心捕捉孩子们在玩沙水过程中的好奇心,把握各种教育契机,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自主、自然的玩沙玩水的环境,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从而获得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9.
好玩的光盘     
在一次区域游戏结束后,孩子们正在分享自己的活动,锐锐说:"在小碎件游戏的时候,我将光盘变成了海星的家""我也会玩光盘,我可以把光盘变成其他东西"……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丰富幼儿的生活,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相似文献   

1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探究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通过带孩子们去参观种植园而引起的话题"菜死了"是幼儿的兴趣,幼儿已有经验和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博士信箱     
问:科学探究有哪些类型?答:科学探究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一般可以做如下的划分:类型1提问这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也属于探究的一种,尤其在低年级时,使用这种方式比较有效。如老师演示一种现象,让孩子们对这种现象进行课堂分析、小组讨论和研究,然后得出科学结论。类型2发现法发现法是探究的一种类型,它没有变量。发现法又有两种:(1)纯粹的发现。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有很多的发现,如磁铁可以吸铁、可以隔着书吸铁、隔着水杯吸铁;如果把条形磁铁调一个头,它们不仅不吸了,而且还相斥。这样,孩子们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可能会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要敏锐地察觉幼儿的喜好,把日常生活的内容拓展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陶行知老先生也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回归生活,回到幼儿真实的生命中去,让他们获得生命的体验、温暖的感化、真诚的感动,产生真挚的感情,自然地生成认识,发展能力,张扬个性,陶冶人格。本文以中班科学活动《我们身体里的"洞"》为例,以"玩中学"理念为指导,以"玩"为切入点,让孩子在兴趣的带动下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能力,阐述了生活化课程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推动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早期的幼儿教育,师承杜威的陶行知先生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孩子们总有那么多的为什么,总是喜欢问个明白。在上科学教育课的时候,孩子们的热情总是那么高涨,但是所学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孩子们能够真正的领会、理解吗?答案不言而喻。所以在上科学教育课的时候,应尽量联系日常生活。越是密切孩子们的生活,越能够解答孩子们心中的为什么。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周身的事物和现象,给孩子们一个生活中的科学教育课。  相似文献   

14.
刘艳 《科教文汇》2010,(27):80-81
概念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通向未知领域的通道,也隐含着思维的奥秘,同时概念又被人为地分为了很多种。本文通过维果茨基对儿童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关系的阐述,以及对儿童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发展情况的阐述之上,结合维果茨基相关的理论以寻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在儿童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促进儿童的日常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过渡。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著名的幼儿教育先驱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心理特征、儿童的生命、儿童的工作。可以说,幼儿能力的发展都是从游戏中获得的。"因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得到发展、更好的享受美好的童年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要求:"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文结合《指南》精神,浅谈分析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中的运用及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玩"是儿童的天性,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玩"与学习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孩子的天性往往会被教师扼杀在自己的课堂中。信息技术是学生尤为喜爱的学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变单一玩耍为聪明玩、智慧玩,让"玩"升华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下期预告     
据悉,美国航空航天局在4月份开通了其儿童科学网站——“儿童俱乐部“,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更多关心太空探索与研究。设计人员为了使网站更能吸引儿童并符合孩子们的特点.特意在网页的内容中安插了多个网络小游戏。这些小游戏都是以太空探索为主题的.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在游戏的娱乐中增长和丰富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研究深入,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以及对儿童个性和主动学习的强调,幼儿园区域活动日益受到重视。正逢养殖春蚕的季节,一个孩子养殖蚕宝宝的话题,引起了更多孩子的关注,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也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会关爱生命,于是,我们最先在科学区投放了蚕宝宝,这激发了班中孩子对"蚕宝宝"的探究兴趣,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主题探究行为和有趣的探索故事。  相似文献   

19.
"游戏"是孩子们的特权,《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地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不受场地、时间限制,玩具携带方便。在民间游戏中渗透环保的内容,幼儿更容易接受并能在玩玩、说说、做做中掌握相关的环保知识。  相似文献   

20.
吕皓 《科学生活》2008,(1):46-47
"我们要告诉孩子,电脑是一种工具,是给我们用的,而不是玩的;学会用的人是聪明人,只会玩的人则是愚蠢的。"l科学生活]:首先,您能告诉我们,在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