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教育即人的教育。正常的教育以人本身为目的,人文教育以人本身为直接目的。人文教育是赋予人以人的精神的教育,是使人维护和发展自由的教育,是使人成为自由人的教育,是使人更智慧的教育,是使人更像人的教育,是使人获得解放的教育,因而,人文教育具有引领大学教育的作用。凡一流大学必拥有一流人文教育,凡没有一流人文教育的大学成不了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2.
王珏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1):165-166
大学英语是一门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在大学英语中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学生塑造理想人格,培养创新精神,促进自身文化发展,以宽容和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偏重于语言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人文通识教育的理念下,对教学方式、教材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和人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大学体育工作的开展能够活跃大学的体育文化氛围,同时有助于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的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体育人文环境不利于学生体育人文素养的提升。本文从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对大学体育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人的独特性表现在具有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即物性与心性的双重属性,人的精神属性是其本质属性;大学世界的主体构成是师生两类人,由此决定了大学世界的“属人”性,既然大学世界是一个有别于自然世界的属人世界,那么便可推断出大学世界的根本属性,即大学世界的精神属性,因此,大学的精神世界在大学世界中就具有了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大学世界是人的世界、精神世界,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大学精神世界的构成;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是大学精神世界的根本构成,大学科学(求真)精神与人文(求善求美)精神为大学精神世界的支柱,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应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大学精神教育便在相应的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精心构筑净化大学精神世界的人为环境,二是突显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教育,三是强化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的人文解读与回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转变当前高校管理改革的“市场化”倾向 ,应着眼于大学人文精神的建设。从大学的根本任务出发 ,大学精神源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的存在和需要应被视为大学认识问题和价值取舍的最终依据和标准 ,“人”才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大学培养人文精神应重视人文课程的基础作用 ,以人文课程为切入点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最终实现大学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围绕大学人文教育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现代大学人文教育与大学精神失落的原因,人文教育与大学精神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复兴人文教育与大学精神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重视和开发大学外语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必将推动整个大学教育的育人工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改变传统的文理分家的教学局面;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要强化思想态度方面,以使人精神的培养有个良好的主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8.
大学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人的教育,不是锻造"工具人",而是培养"完整的人"。教育人学视域下,大学素质教育的旨趣在于养成文化自觉、塑造大学生类主体的自由个性的人格、回归教育本体性功能,通融科学与人文、构筑大学共同体和培育丰富大学精神等。  相似文献   

9.
唐斐 《陕西教育》2021,(1):46-47
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的目标在于培养既具备科学精神又具备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在此要求下,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理性灌输,又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精神的渗透培养。大学语文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成果、道德标准、精神文化、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创新大学教育教学方法、建立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心态、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情操、开拓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五重维度探索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之径,激活大学语文教育生机,升华大学生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0.
吴艳利 《河南教育》2009,(10):38-39
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追求人文精神、实现生命的意义。英国教育家纽曼曾指出:人文教育追求的是心智上的卓越。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批判的精神,它以包容性、开放性、批判性、创新性、独立性为基本特征,崇尚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社会责任,强调守护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精神资源。倡导和传播这种人文传统是现代大学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精神成熟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灵魂发育的季节,更是一个人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大学人文精神是一特定区域或群体的人文精神,是由民族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的。它体现在个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方面。现代大学生存在着人文知识贫乏,文化底蕴浅薄;人文价值迷失,精神萎靡、颓废,缺乏社会责任感;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人格不健全等现象,为大学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从"大学精神"看高等院校的语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首要目的在于形塑性格,造就伦理,培养或者说教化能够感受到真、善与美的人,使他们领悟到“人”的尊严。然而,眼下很多高校“,大学精神”开始沦丧,大学的价值定位变得模糊。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和大学(尤其是职业院校)本身不再注重人文教育有很大关系,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大学语文”教育的边缘化。要大力倡导人文精神,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大学和大学教师更应该“铁肩担道义”,旗帜鲜明地在大学这片精神园地积极倡导人文教育,重塑“大学语文”教育理念,加大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的失落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的作用日益突出,但体现大学宗旨的大学精神却已弱化,过分强调功利性,致使大学中应有的人文和科学合为一体的大学精神开始分道扬镳,大学中应有的灵气、活力不见了。为追回失落的大学精神.应在大学中真正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并重,以可持续发展眼光来发展大学。  相似文献   

14.
人本精神作为一种思想态度,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鼓励对真理的追求。人本精神在大学教育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当代大学教育仍需追求人本精神的思想,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具有时代精神和崇高理想并致力于服务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当代大学教育申的"人本精神"体现为: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管理、教学、服务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5.
人文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构建学生的精神生活空间,使人的感性生命通过对精神的体验、认知得到不断的升华。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获得的条件,课堂教学是一个通过实际操练慢慢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语文教学更是人文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大学曾一度成为学子们的精神家园。大学精神的回归是大势所趋。本文解读了大学精神,并认为大学精神的灵魂是人文精神,进而对高校如何进行人文教育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世界和美好心灵,是现代大学的一个重要使命,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对人的人格修养、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的人文精神教育现在正面临失落的危机,弘扬人文精神、加强人文教育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已成为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人文教育是一种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它以人为中心,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整个精神世界的关系。科学教育则是一种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的教育。科学教育以物为中心,它关注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整个物质世界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19.
大学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组织力量,人文和科学是推动教育发展、社会进步的车之两轮,大学不应该因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而丧失其对人文品格和精神的追求。只有将科学与人文、文化与功用融合并举.大学才能真正承担起它对和谐社会应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并不意味着大学人文品位的降格,而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为更多人素质与修养的提升提供大学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大学应当是科学与人文统一、文化与功用统一的大众化了的精英大学,这才是新世纪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