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丹鸯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0):72-73
本文从"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院校德育基地的建设问题,对高职德育基地建设的目标定位、原则坚持、模块建构等问题作了实践性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以期推动"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德育工作的不断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
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所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信念以及行为模式等的总和.师生不同文化主体在价值体系、文化资源、表意象征符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文化冲突成为可能.在高校德育课程教学中,通过文化冲突,对话沟通建构起来的价值观念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促进理解与创新;构建理想的课堂文化,需构筑师生相互合作的"学习共同体",树立文化的对话意识,在多元文化互动与冲突中理解与建构文化. 相似文献
3.
4.
“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德育目标与内容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工学结合”视野下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问题,提出高职德育目标定位应体现多元性,突出层次性;德育内容建构应体现综合性,突出职业性的建构思想,以期推动“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德育工作的不断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5.
柏齐林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9):17-17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课程德育工作要求突出德育与教学的一体化,突出德育工作的全员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突出德育资源的丰富化,突出德育途径和评价的多样化。只有德育课程化,使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才能发挥课程服务于育人目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高职数学课程“智育”与“德育”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作者从更新教育理念、挖掘高职数学在相关专业中“智育”与“德育”因子、构建“智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更新、改进和拓展)进行教改探究。从而促进“立德树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深入落实,形成既可以有效满足专业知识和技能成长需要,又能影响学生职业道德、学科素养、人格品行、社会价值观的“双育”数学课程教育环境,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密切相关,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源于文化又服务于文化。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为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为其开辟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但由于多元文化是一个新生的事物,用文化的视野关照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误解,使德育课程资源开发面临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首批百门网络课程建设实践及学院“工学结合”的教改要求,探讨如何构建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网络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互联网+”不仅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也为具体学科的教学和育人提供了新的契机。“法理学”结合实践案例探讨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念等,对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训练学生的法学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以来,立德树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育人目标。基于此,依托“互联网+”,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结合专业特色,推进“法理学”课程育人模式的改进,培养高素质法学人才。 相似文献
10.
11.
校本德育是以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为前提,以德育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学校德育特色的创造性为基本内涵,以学校和地域的优秀文化传统、优良的教育传统为背景条件,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为构建主体,通过德育课程建设、德育管理、德育研究等工作的校本化来体现德育是学校的自主行为。其中,校本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特色通过课程予以确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们可以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适当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有效结合我国数学发展史,实时引入数学家及其研究成果的介绍,渗透社会时政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建立"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模型"分析研究疫情发展等各种方式让课程思政走进高职数学课堂,给学生传播正能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心灵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技能和机械绘图的电脑应用提出新的要求,而对中国特色职业学校的具体要求是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人才。国家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需要这种有着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技术型人才,此现状明确了职业学校要以市场需要为目标,对口国家政策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其中根据对《机械制图》相关课程的不断改革势在必行,这门在工科里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将如何使学习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的高职学生适应,深切需要教师积极探究进而找到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文化视野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反思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视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要增强文化的自觉意识,协调好传统课程文化和现代课程文化之间的关系,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16.
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一大突破。对其课程价值的认识不应局限于信息技术学科应用的层面.应该从信息文化的物质技术和精神观念两个层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的价值分析,从而指导课程教学实践,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学习和工作需要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7.
张梅霞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7):141-142
课程德育发挥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德育作用,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对"三全育人"理论的践行。课程德育的开展需要培养专业教师的课程德育意识,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挖掘课程内含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德育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小学要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针对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寻找新路径,构建德育工作体系。本文以金寨县莲花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为例,以“莲”为德育建设切入点,确定“莲”德育课程和工作体系,结合学校及地区特色深度挖掘“莲文化”底蕴,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工作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以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莲洁”少年。 相似文献
19.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德育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点,高职院校可以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四全"德育模式改革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创新高职德育途径,探索系统、规范、可行、有效的高职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结合在"公共关系"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分析了高职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和现实意义。提出了高职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改革理念上要从高职教育"育人"本质出发,树立"课程思政"核心理念;改革思路上要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机制激励;教学行为上要求教师提高个人修为和综合素养;路径方法上要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导给学生;内容模式上应遵循资源知识碎片化与课程结构化的原则,进行"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考核评价上要采取混合式考核方式,兼顾"课程思政"知识点的内容;手段方法上,基于移动终端和信息化教学平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富媒体蕴含"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