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2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原文]手机短信:一种文化新主张丁妍沈汝发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的,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  相似文献   

3.
短信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文化功能,它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的到来,昭示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新的文化时尚。手机短信之所以迅速风行,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考察,有物质条件、社会心理基础、文化背景以及短信自身的特点等多方面的原因。手机短信的内容非常丰富,文本形式已比较成熟。手机短信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社会文化的发展造就了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手机短信是一种快捷便利的最时尚的沟通方式.它的流行风靡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拇指文化”又称“短信文化”。“短信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一场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的革命。但同时在手机短信繁荣的背后却凸显出了矛盾与危机,主要有手机短信在人际交往中的危机及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危机与冲突。这些矛盾和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手机短信的年发送量至今已达2000亿条之多。我国15~25岁的年轻人是短信的主要使用群体,每人每天平均要发送短信5.2条。●中国短信市场只花了4年功夫,走过了西方5~8年的市场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7.
孙国秀 《学语文》2006,(2):44-44
随着手机使用的增多,手机短信也铺天盖地而来。短信的主要功能当然是通讯.但有时也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传递关心、爱慕、祝福等等,我们姑且称之为趣味手机短信。收到此种短信的人或许被“整”得落花流水,却依然会心一笑。那么趣味手机短信又是凭借什么能够在“拇指一族”中流传,并且深受欢迎呢?原因很多,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巧妙地运用预设和隐含。  相似文献   

8.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8(5):103-105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和手机使用的普及,一种用文字通过手机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传递信息的新型语篇类型——手机短信业已形成。这其中有一类由专人编辑的短信在创作上继承了我国民族曲艺相声包袱的语篇特点,包袱化倾向十分明显;同时,它又根据自身的可视文字语言及传媒特点,自成回抖式一句话结尾,从而形成了短小精悍、幽默滑稽的新型语篇类型——包袱式手机短信。  相似文献   

9.
应用手机短信技术构建了基于手机短信SMS的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着重分析了信息发布系统的组成、短信系统平台的特点与选择、交通信息短信编码的格式、PDU UCS2短信编码、论述了长短信处理技术和系统收发短信处理模块;便捷了社会公众对交通信息查询和共享的服务需求,系统具备一定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手机短信成为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手机短信语体具有开放性、娱乐性、创新性、复制性等特征,其特征是在社会交际的需要下而形成的。短信这个特殊载体使得交际者可以摆脱语言规则的约束,语言的简洁和变异成了短信交际的必然倾向。该文从四个特征对这种新兴的语体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东来 《时代教育》2010,(1):265-265
首先,某些短信具有文学性并不说明它本身就是文学。我认为,称手机短信为一种文学并不过分。文学——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机短信不正符合这一说法吗?现阶段,短信文学仍处于发展的初期,无论在表达方式还是整体风格上,都尚未稳定。想要真正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短信文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形式,呈现了丰富的语用样态。比喻、双关、排比等是其常用修辞手段;而通过指示语、会话含义的突变等实现幽默效果则是其语用特征;短信的产生、盛行与特定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及短信自身特点有关;短信的发展期待科学、规范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手机短信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在当今的使用率却极高。它的便利、经济、多样的功能,满足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追逐时尚生活的需求。其发展变化之神速,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使得有人把“短信现象”誉为“短信风暴”,也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拇指时代”。从种种表象上来看,一种新的独特的“短信文化”现象开始形成,短信已成为追逐时尚的年轻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手机短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股语言科技潮流,受到广大手机用户的特殊宠爱.手机短信虽然短小精悍,但每一条信息其实都是一个小型语篇.本文认为,一条成功的短信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发话意图、逻辑支点、衔接手段.着眼于短信的话语功能,文章从"语里"两个特征出发,分析了近80篇幽默言语短信的衔接与连贯.  相似文献   

15.
民商事案件中,业已出现当事人持手机短信作为证据。文章以手机短信的证据资格、证明力、种类分析为切入口,结合现行相关法律分析了短信证据的举证责任。同时,对手机短信如何更好地运用于司法实务,就法院调取手机短信证据的条件、采信手机短信证据的规则以及手机运营商的协助义务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收发短信蔚然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现象。当短信富有形象性、抒情性与审美性时,短信就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手机短信修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业务的开通,手机短信迅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拇指文化。纵观众多的手机短信文本,不难发现,它们的繁荣离不开修辞格的运用。正是修辞这一高雅艺术的巧妙运用使得通俗的手机短信魅力四射,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手机短信的语域借用现象表现在语式借用、语旨借用和语场借用这三个层次。短信的语域借用实际上就是对该语域常规的违反,是网络流行手机短信新颖奇特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一、高考真题的设题类型1.压缩短信。例1:(2006年安徽卷)请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面一则手机短信压缩到15字以内。  相似文献   

20.
狂欢化:手机短信的话语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巴赫金狂欢化理论,手机短信具有以下狂欢化话语方式:戏仿手法,即把所有严肃形式通过滑稽模仿予以降格处理的艺术形式;加冕——脱冕,这是狂欢节上的一种重要仪式,体现在短信上即一切都处于更新之中,避免陷入沉闷与僵化;广场语言,表现在手机短信上就是语言杂糅、褒贬融合、雅俗混杂的言语风格。手机短信借助以上表现形式可以抹平崇高与鄙俗、庄重与滑稽、精神与肉体、人与物等的区别,充分彰显其作为时尚媒体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