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刚 《学周刊C版》2013,(23):96-9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似乎更习惯去讲评和赏析文本,而疏忽了学生的自我感悟和独立阅读体验。尝试"无为"的阅读教学,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法官"形象,别限制学生自主理解的范围,不使归类教学绝对化。这样的教学,就是要弱化教师对学生理解的干预,让学生去探索其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无为"教育是一种创设情境、引导经历,从教化进入悟化,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感悟的教育策略。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引入"无为"教育艺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效果,是一个值得班主任研究的问题。根据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阐明"无为"管理的内涵和特征,探讨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教育中,相当多的空洞、枯燥的说教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屡见不鲜。我们知道,青少年的成长是从他律逐步进入自律的,如果教育者能在无形无象但有声有色之中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4.
一位父亲带4岁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一个大土坑,足有一人来深。不知怎的,儿子来了兴趣,非要下到坑里去玩儿不可。父亲没有同意。也没有阻止,他只是蹲在不远的地方。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可是下去容易上来难,他看看四周,没有一处能够上去。儿子有些慌了,开始喊爸爸,他希望爸爸能够从上面拉他一把。然而这位父亲听到儿子求援的呼喊一声不吭。装作没有听见,故意不理他。儿子在恐惧中先是大声叫喊,然后是一阵哭骂。  相似文献   

5.
嵇辉 《文教资料》2009,(7):100-101
在当前教育改革中,如何汲取古代传统的“自然”、“无为”教育思想之精华,以袪除教育中的某些“异化”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无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教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无为”教育艺术展现的是教育者导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无为”即“无背道之行,顺自然而为”,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是其最高法则。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现代教育理论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即以教育者的“无为”促进受教育者的“有为”。  相似文献   

7.
无为是道家思想的精华,核心在于循道而为,实有似无。当前在对中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存在急需解决的几对矛盾:教育中成人以爱的名义对学生的控制与学生内心渴望自由的矛盾;片面追求学习成绩与学生需要全面发展的矛盾;中学生理想中的幸福感与现实的疲惫感之间的矛盾等。对中学生的教育要应用无为思想,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合理且可行;管理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注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通过这些措施,实现对中学生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何孙秦 《江苏教育》2014,(10):73-73
林格在《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中写道:"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很奇妙的是,一旦建立了保护孩子主动性的信念后,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教育素养就是‘无为',因为只有真正做到无为,才能切实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在孩子的成长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大智慧。"这里的"无为"并非"不为",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全面依靠孩子"。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上地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9.
李冰媛 《考试周刊》2012,(27):27-27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精髓,"无为"是道的体现。老子主张行道,认为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有其客观性与规律性。他的这种"无为"思想,无疑含有积极因素,具有现实意义。他也提出了无为的方法:要顺应从民意,要有自知之明,还要节制私欲。理解老子,理解"无为",应从道入手,只有深刻地理解"法自然"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理解老子那饱含思辨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10.
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应做到"有为"而不是"过分有为",应正确地理解子女教育中的"无为",把握好"有为"和"无为"的度。  相似文献   

11.
曾几度踏上澳门的土地,领略澳门的名胜和风土人情,在我的脑海里,除了妈祖庙、大三巴牌坊还依稀记得一点以外,其他就想不起什么来了。此次为期五天的教育访问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2.
君王治国平天下,不外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有为,或清静自然垂手而治的无为。“有为”与“无为”都是有效的管理方式,不能一概而论、生搬硬套,要据实而定。天下如此,学校亦如此。  相似文献   

13.
窦豆 《中文自修》2010,(3):52-52
司马迁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周守藏室之史,就是周朝图书馆或档案馆馆长。老子见周王朝衰落,就骑青牛出函谷关,关令尹喜坚持请老子留下著作再走,说:子将隐,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老子写完《道德经》后,司马迁说了五个字:莫知其所终。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2500年来,《道德经》无为的思想影响巨大,它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他卓尔不群的智慧闪耀辩证的光芒。《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劝告人们说,为无为,事无事——即以无为为为,以无事为事。其实老子的无为,只在强调顺应万物的本性而不去人为地干扰。《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又进一步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看似悖论,其实不然。不为,即顺其自然,不妄为;无不为,则遵循自然规律,又无所不为,从这个意义上,老子的思想是积极用世的,因此西汉才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才有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傅佩荣说:道家采取釜底抽薪之计,突破人类中心的格局,从永恒的无限的层面来观察,发现一切都是无谓的盲动与执著,不如点破而化解之,以无心的态度顺其自然。遵从自然规律而不人为破坏,尊重自然、...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教师"无为"的做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教师最"有为"的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无为"的姿态来接纳学生的"有为",今天的"无为"是为了学生明天的"有为"!  相似文献   

15.
老子"无为"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特意的超脱思想以及哲学伦理态度对于解决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着力探讨通过研究老子"无为"思想的重要观点来丰富与拓展当今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论证老子“无为”思想与西周之.“德”在内向追求上的一致性,以及老子“无为”思想对西周之“德”的继承,深刻揭示了老子“无为”思想在观念领域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前夕,我们不得不提起“禁毒”这一沉重的话题。近年来,我国已逐渐成为受毒品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从  相似文献   

18.
从教多年,在别人眼里,我们做教师的总习惯于教导人家的孩子,一套又一套,而对于自己的子女,往往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9.
<正>林格在《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中写道:"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很奇妙的是,一旦建立了保护孩子主动性的信念后,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教育素养就是‘无为',因为只有真正做到无为,才能切实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在孩子的成长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大智慧。"这里的"无为"并非"不为",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全面依靠孩子"。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  相似文献   

20.
"道法自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遵循这一原则,艺术也是如此。古今中外,绘画领域的艺术家们都在学习和实践老子的智慧。也有学者提出了"无为而画"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