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女,是中国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在社会解放和建设事业中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历代反动阶级的压迫和封建礼教的统治,妇女特别是劳动妇女长期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过着非人的生活。这不仅摧残了无数妇女的宝贵生命,而且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发展。所以长时以来,妇女的命运与解放便成为一切真正的革命家和社会改革家关心和研究的中心。正如邓颖超同志指出的那样:“凡是一个适合于历史发展的革  相似文献   

2.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妇女占兵团人口的半数,是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在发展中维护妇女劳动权益,在维权中促进妇女发展,是推动妇女实现真正解放的重要途径。保障妇女劳动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推动男女平等,对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中共在重构华北根据地的妇女生活进而解放妇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妇女解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华北乡村妇女的命运,妇女被解放并成为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乡村社会原有的家庭格局和传统的两性关系,加速了乡村社会封建秩序的瓦解进程。与此同时,妇女解放政策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乡村社会传统的抵制和阻碍,中共政权的宏观政策适时地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妇女解放政策和乡村社会传统之间呈现出多重互动、上下交错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4.
妇女解放是近代中国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把妇女解放运动纳入到阶级和社会解放的大目标之下,一方面使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有了强大的推动力,实现了妇女性别解放与社会解放的良性互动,使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并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革命的需要,推动妇女解放运动深入开展的决定力量并不完全出于女性的自觉,还出于革命的客观要求.而革命队伍中以男性为主导的现实状况,导致了婚姻关系、革命和家庭角色分工方面出现了冲突,凸显出妇女性别解放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倡导的阶级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这个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相比之前任何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最大的不同在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经广泛传播后成为妇女运动的重要指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最大的特点是要求把妇女解放同社会解放联合起来考察,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发展并孕育了其最终的确立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忽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实践的历史经验,而延安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彼时中共领导下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女性身体上的解放。妇女的身体解放既有生理层面的意义,又象征着革命动员的无微不至,体现了中共对妇女群体的极端重视及高超的政治运作能力。透过中共对妇女身体的解放,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实际运作中工具化、政治化与阶级化的特征。中共对妇女身体的解放是革命牵引下妇女解放运动的具体表征之一,它适应了特定的历史与社会环境,具有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想的核心是"个性解放",但五四之后的妇女解放运动并未完全按照这一路径发展。毫无疑问,妇女的真正解放只有依靠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近代中国,女性通过投身社会政治变革追求解放,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解决妇女问题的先决条件。然而,政治革命并不能完全代替妇女解放,社会变革的政治功利性往往会异化女性解放的深刻内涵,狂风暴雨式的解放手段也往往容易冲击、淡化甚或湮没妇女解放的特殊内容。  相似文献   

8.
妇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是衡量社会解放与否的标志。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曾经说过:“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因而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妇女形象的塑造也就成了考察该时代社会生活状况的一个窗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妇女问题也是作家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题材.女作家丁玲(1904—1986)尤其如此。她毕其一生心血关怀着中国妇女的解放,并把女性形象的刻画作为自己创作的重要内容.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时代风貌,使读者在特定的审美领域,看到了几代中国妇女为求解放而奋斗的人生征途和心灵历程,这是丁玲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独特而伟大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汉王朝初创阶段的开放意识,西汉社会出现了一种空前开放的社会风气,女性在新旧弥合的特定社会环境下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精神解放。妇女能够参加政治、外交活动;在婚姻关系中,有相对选择自由;家庭地位得到提高,夫妻关系比较平等。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秦汉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为妇女个性解放提供了客观社会环境;二是受先秦遗风的影响;三是西汉时期封建统治者的容忍气度和开放风气有利于妇女的个性解放。尽管西汉妇女个性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其局限性还是相当程度地存在着,毕竟当时社会正处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妇女人权的发展与20世纪的社会进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参政权、经济平等权、受教育权和婚姻家庭权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妇女人权实践 ,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促进和发展妇女人权的正确道路 ,形成了妇女人权的理想模式 ,并通过政治力量由区域推向全国 ,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的社会走向。中华苏维埃时期所发展的妇女人权理论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 ,是指导中国妇女运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 ,推动了 2 0世纪的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妇女解放是中国革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杭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发动妇女参加抗战建国,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争取妇女自身的解放,而且从妇女的切身利益入手,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参战热情。从而把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事业有机地融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骆耀辉 《教育艺术》2002,(2):52-53,51
妇女是人类的母亲 ,是家庭的支柱 ,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提高妇女的总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也是实现妇女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要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 ,充分认识妇女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提高妇女素质的必要性。一、广大妇女为祖国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不平凡的20世纪 ,中国妇女经过了百年奋斗牺牲和不断求索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 ,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解放 ,并在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以邓颖超、宋庆龄、蔡畅、康克清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4.
试论社会主义时期的妇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是人类社会的半边天,妇女解放是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正视我国妇女解放的现状,分析阻碍妇女解放的原因,探讨实现我国妇女进一步解放的条件,对于推动我国妇女运动,加速妇女解放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的解放是人类解放的尺度。也就是说妇女解放的程度愈高,社会就愈向前发展,离人类的彻底解放的日子就愈益接近。而妇女的解放与妇女受教育的程度是互为促进的。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女子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中国普及教育问题,大半是女子教育问题刀。“中国最难普及的是女子教育”。陶先生每每在回顾历史和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时,都为女子教育的进步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6.
妇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获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是衡量社会解放与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使毛泽东完成了对妇女解放问题的认识过程;妇女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发挥着伟大的创造性;以斗争求解放是妇女争取解放的前提,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是妇女争取解放的重要斗争方式,经济解放是妇女解放的根本,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各种法律法令的制定与落实是妇女解放的保证,要实现全世界妇女最终解放就必须加强妇女国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社会解放的尺度 ,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妇女思想的现代化。胡适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教育对妇女的残害以猛烈的抨击和深刻的批判 ,倡导用现代文明教育妇女 ,培养女子的自立精神。胡适的妇女解放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推动了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段维新派在进行社会变革的同时,十分重视妇女的解放,并把妇女解放作为资产阶段维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倡导男女平等、反对缠足、主张婚姻自由、婚式从简、倡导晚婚晚育等一系列思想和主张促进了妇女的觉醒,从政治上,思想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他们创办女子不缠足组织和兴办女学的社会实践,从行动上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妇女不缠足组织的和觉醒了的新型妇女积极参与维新运动,揭开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帷幕,并为辛亥革命时期和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女子社团是清末民初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力量。它是由当时先进的女知识群体组建的社团,它的兴起是中国妇女觉醒的标志。先进的女知识分子受到当时经济、政治以及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纷纷组建团体以争取女性解放。因此,女子社团的兴起是各种社会力量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