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教育活动是一项以信仰为基础的公共活动,这种信仰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哲学信仰。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  相似文献   

2.
教师培训是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然而,教师培训本身并不能决定其效果。真正的继续教育也并不是灌输多少知识或传授多少新的教育教学技能。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教师培训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是教师坚持自身的独市价值和天然品质.是教师的灵魂的教育和唤醒.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哲学的必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全部可能与必要建立在对“哲学”与“教育”关系的认识上①。 一、教育活动需要哲学吗 乍看起来,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难回答:教育活动不需要哲学,或者说,对于实际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似乎从未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应用”过哲学。在他们看来,教育是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实践活动,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琐事”。而哲学是一门抽象得不能再抽象的学问,根本就不关注实际的教育问题。应该说,这种观点是有代表性的,不仅存在于一些实际教育工作者那里,而且也存在于一些教育学者那里。然  相似文献   

4.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高等教育家,他提出的大学教育本质观极富人学意义。在教育本质内涵上,他从真正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交往活动,生存交往构成了师生存在的基本方式,生存交往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灵魂觉醒的活动,教育本质是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等方面,论述了“教育是人对人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的著名观点。他还论述了教育本质中交往的模式:主体—客体—主体,彰显了教育本质中交往的特征:人的平等性、自由性、开放性和生成性。从人学角度研究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本质观,对于我国大学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是一种基于信念的文化活动。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教育,而只有教学的技术而已”。然而,对职业高中教育来说,这种信念已被蒙上了阴影,原因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个用心的过程。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教育,不能没有虔诚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一颗虔诚的心。  相似文献   

7.
“教育哲学漫谈”之四。回答“教育是什么”,即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哲学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着眼,在阐述教育内部的和外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概括地提出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通过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并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本质研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教育本质基本问题的研究与其说是教育问题的研究不如说更多的是哲学问题的研究。这根源于“本质”本就是一个哲学概念。从教育本质研究的行为事实演变到教育本质研究的研究,这既符合科学研究的内在发展逻辑,也表明我国目前教育本质的研究正在深化和发展。 一、教育本质的“有”与“无” 在教育本质的诸多研究中,一直是以教育本质的“有”为前提,甚至在教育本质开始的讨论中大家都没有怀疑或提出过这样的问题。随着众多研究者多年的一以贯之的教育本质的苦苦求索,但均没有寻觅到理想的、并为众多人基本认可的答案牙是教育本质的存在与…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沟通的艺术,一切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说都是师生双方借助沟通实现的,没有沟通,教育活动便不可能发生。下面通过工作实例,介绍四种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信仰,本质上是人的精神支撑和寄托。人的理想和信仰是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树立信仰就要从这一时期开始。我们的高校教育必须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信仰,以给青年学生的灵魂找到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因此,重塑信仰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校园文化活动中信仰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灵魂。所以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用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1.
精神关怀:教育本质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哲学本身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去考虑普通哲学的问题,我们就不能批判现行的教育理想和政策,或者提出新的理想和政策。”“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最基本的教育哲学问题之一。毋庸质疑,教育本质上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但是既往的教育又只是停留在了机械的层面,注重了对受教育者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教育对象作为生命的层面,缺乏对生命的关注、对精神的关怀。教育从本质上忽视了人的存在,迷失了它本来的方向,使教育由一种基于信念的行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一种主体内在体验到的生命而非外在给予的,教育就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而不能仅仅是认知;生命是动态生成、创造的过程而非静止、既成的对象,教育对生命的滋养与提升既“可能”又“可为”;生命具有着非理性的特质,“直面生命、为了生命”的教育及其研究就不应忽略包括“直觉”在内的一切非理性思维方式或方法的运用。这些就是生命哲学所揭示的生命本质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属性不是其生理属性,而是其社会性。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使个体社会化”,即通过教育使作为个体的人在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所要求的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14.
“思想造就了人的伟大”,帕斯卡尔的这一著名论断对教育尤其适用。教育是植根灵魂的活动,没有思想的支撑,一切教育活动都将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教育的尊严在于人本身,而“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没有思想的教育,既丧失了人本身,也丧失了教育的全部意义,教育写作也是如此。写作是思想的流淌,只有行走在思想长河的两岸,才能捡拾起令人心醉的教育浪花;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实践活动出发,指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是人的本质形成的基础性动因,从而实现了对人的本质全面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即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本质”之乱 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一切教育实践的根本前提。成有信认为,“全部教育学,特别是教育学原理或教育哲学,都在从不同角度讨论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反映了对教育的基本理解,直接决定了对一切更加具体的教育问题的理解。只有明确了这一问题,所有对教育的话题才有了共同的前提和共同的语境。  相似文献   

17.
“生活·实践”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实践策略或路径,更是一个思想方案。它所聚焦的重大理论问题是,教育何以在本质上是“生活·实践”的。在教育本质研究的历史与传统中,教育“真理话语”主要有形而上学-神逻辑、历史-经验逻辑、生活-实践逻辑三种解释范式。“生活·实践”教育理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具有深厚的本体论意蕴。教育之所以在本质上是“生活·实践”的,是因为人的本质是生成的而非预成的,是在“生活·实践”中生成的,只有在“生活·实践”中,人才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生活·实践”教育理论如想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观念系统,就有必要在本体论研究上着紧用力。  相似文献   

18.
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生命就等于没有灵魂,而人的信仰的确立、变化和发展又与人的全部实践活动和现实生活条件以及知识和能力是紧密联系的,故科学而正确的信仰需要依靠教育塑造.本文试通过对信仰及信仰教育的分析来认识对儿童进行信仰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提出了对儿童进行信仰教育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指导思想几乎成了教育界的共识。的确,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应该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后的归宿。但当这些理论回到它的本身关照,即回到教育生活中去的时候,当我们试图把这些操作的理论变为理论的操作的时候,忽然发现许多问题实在值得我们去做更全面深入的思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听到学生对学校教育抱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怎么就不多理解我们一点,多为我们想想”?而我听到老师对学生抱怨最多的一句恰恰又是“这…  相似文献   

20.
审美,是一种“无为而为”的自由活动。在审美王国里,人们卸下了一切关系的枷锁,摆脱了一切不论身体的还是道德的强制,是一种不含功利性质的自由活动。但审美教育却是一种把理智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外在目的升华为以发展人的各种能力为目的的有目的活动。对于初中生而言,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的进行自我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