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特点的阐述,表明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当代伟大的国际战略家。他确立了新中国的外交战略思想,为新中国的外交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的外交战略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宠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国际法学家。针对国际法,他提出了诸多重要的主张和看法。他认为国际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可通过比较研究各国法律、参与国际比较法学会议和加强对国际私法的研究等方式加以弥补;国际法能够处理国际争端,避免战争发生以维护世界和平,但需组织一个强有力的国际法庭方能达到目的;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的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为了使国际法真正发挥维护国际秩序的作用,王宠惠积极参与国际法的修订,为推动国际法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在外交生涯中,充分汲收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制定和贯彻了我们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考察周恩来的外交风格,其中孕含的中国传统思想大致有四个方面:静中观变,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守为攻;以强制强,以刚制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似文献   

4.
徐群 《当代电大》2002,(4):83-86
3 填空题1)最有权威的荷兰法学家在他的被称为国际法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著作《》当中用国际法来称呼国家之间的法律。2 ) 195 4年中国印度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和和平共处。3)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 )对领土主权的限制方式有 ,,,。5 )中国的陆地边界长 ,海岸线长。6 )国际争端的外交解决方法有 ,,,和。7)领事馆馆长一般分级 ,即 ,,,。8)西方学者在对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研究中提出的 3种学说是 :,,。9)国际习惯的形成 ,必须具备两个因…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周恩来作为开国以来第一位外交部长,在中国的外交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他的独立自主、平等相待的外交思想,为当时刚刚建国的中国赢得了国际的一席之地。他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和平外交思想,为在国际社会中处于较为孤立位置的新中国获得了更多国家的认可与支持。他的人民外交更是拉近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民间友谊。这些重大的外交思想不仅在当时对中国产生了重大意义,也对当今的中国处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钱端升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宪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主持筹备北京政法学院,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了大批政治学和法学人才。他参与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新中国法学、政治学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法学和政治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从政治角度高度重视国际法.特别是国际法基本原则问题。他逐步提出并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因此严格规范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和重大外交行为.在事实上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及其主要方针.保证了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为台湾最终回归祖国.提供了法理基础和原则。他还完整准确而且积极地认识、理解国际法的强制实施方式,着力于国力增强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坚强的实力基础和战略制衡。有效保障了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有其自身的特点 ,它经历了一个从注重意识形态转变到注重国家利益 ,从注重政治利益转变到注重经济利益 ,从对国际法的单向努力转变到实现双向互动的过程。这些演变特点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理念的不断成熟和国际地位、国际威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上,有这样所大学,她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外交人才,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与成长,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她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1.临危受命——为新中国培养大批外交人才回首国家外交事业的重大历史关头,总是活跃着北外师生和校友的身影。热爱祖国、服务国家外交事业,既是学校的精神传统,也是学校办学的自觉追求,这一点在学校培养的一批批人才身上体现得尤其充分。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问题是国际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对于它的回答关系到整个国际法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国际法效力根据理论的完善能够为国际法在国际社会中确立合法性基础,增进国际法权威,并进而推动国际社会的民主化与法治化。关于这个问题,国际法学界有各种理论。本文对各种学说进行评析,并提出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源于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国际经济法学伴随我国三十年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而发展起来,可以划分为创立阶段、发展阶段和迷惘阶段。由于早期引进和移植国外先进法律制度的需求,我国国际经济法学形成了"输入型"的研究范式。由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这种"输入性"研究范式不适应现实要求,并导致了国际经济法学研究近期的迷惘。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究应摆脱传统的"单纯批判"范式,建构性地提出中国关于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张。"建构"范式要求我国的国际经济法学者协调中国利益与国际共同利益的关系,以国际视角研究国际经济法问题,并在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国家文化的独立性,更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政治主权和独立地位。文化主权与反对西方的文化霸权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在新的复杂国际形势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形势,维护国家文化主权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个国家在国际法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其"软实力"就越强,获得的"文化安全"系数也越高。要充分利用国际法和国际法律体系,依法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实现国家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13.
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处于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萌芽阶段,西周的奴隶主贵族为了巩固和加强他们的统治,厘订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礼治”。周公的这一“礼治”为西周的法律的制定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提供了各方面的指导,成为西周最重要的立法活动。“以德配天”、“亲亲”、“尊尊”作为西周的法律指导思想,不仅为周王朝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且为以后中国法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研究应注重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研究缺乏实证使得国际法不像“法”,且影响其结论的可信性。中国国际法研究之所以缺乏实证,原因在于国际法体系不够完善、传统学术方法的影响及实践资信透明度不够。对于普通研究者而言,加强国际法的实证研究不妨从法条和案例的深度分析开始。  相似文献   

15.
由联合国制定并倡导的《新安全议程》扩大了传统意义上“安全”的范围,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关于“人类安全”的定位和诠释。目前有许多国家热情提倡和支持扩大传统意义上的“安全”范围,由此积极支持联合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议程》,但是我国少有学者对此国际法上的这一转变予以格外的关注。“安全”范围的扩大涉及到人权与主权平衡较量的严肃问题,这也是国际法的一个永恒话题,因此有必要对《新安全议程》的核心问题,即“人类安全”的范围和内涵进行剖析,运用纵向历史的通观,以亚洲各主要国家对联合国“人类安全”新定位的不同反应和立场,预测亚洲地区将来人权法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中国应该在此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ECFA是两岸在WTO框架下签订的具有"一国两制"特色的过渡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其特有的属性决定了在解决ECFA所遇到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时,应遵循"一个中国"原则、一国两制原则、法域平等原则、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参照国际条约原则和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7.
邹东廓以“戒惧于本体”来继承并发明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邹东廓是在经历了“戒惧于事为”、‘‘戒惧于念虑”等工夫进路后,才达到“戒惧于本体”的工夫境界的,并经常以这三个工夫次第开示学者。邹东廓批评了把警惕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认为警惕是良知本体题中应有之义,戒惧工夫不妨碍本体自然流行。邹东廓的戒惧于本体的工夫进路与王龙溪的心体上立根的工夫思想是一致的,区别在于,龙溪认为在心体上用工夫只适合上根人,而东廓没有做如此区分。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陈述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含糊性和随意性。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语文教师陈述教学目标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从理论上探讨语文教学目标陈述问题十分必要。现代科学心理学有关教学目标陈述的理论主要包括分类分层陈述理论、行为目标理论和行为样品理论。依据这些理论,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结果分类陈述,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分层陈述,针对学生的言语行为规范陈述。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的法学教育历史悠久,其课程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校规模较大。以国际法教育为例,比较分析中意两国的法律教育,旨在发现我国在国际法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学习意大利在国际法教育方面的优点,顺应世界法律发展的主流,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作为空间广阔的大国的经济法律制度的设计往往与小国大相径庭.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大规模发展难题”,往往就是由于大国空间效应所造成的.中国法学要专注于一种“有容乃大”的性格,而经济法学的研究尤其应该如此.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将国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割裂开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两者脉脉相通,息息相关.在中国,地区保护主义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这两者均是竞争法所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地方保护主义有政府的身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亦不例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国家政府的一种行动,政府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助一臂之力.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经济法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