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洁林 《学语文》2013,(1):75-75
洪昇的《长生殿》与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都描写了大人物的爱情。围绕两部作品的一条隐线便是一个"情"字。本篇中,我们也试图从这一"情"字,对《长生殿》与《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进行分析。一、情之性质:纯情与迷恋洪昇的《长生殿》中,李杨二人的爱情是理想的、单纯的。杨贵妃没有过问政事,也没有恃宠妄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清代戏曲名家洪升的《长生殿》和英国文艺复兴大家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是比较文学中热门话题,二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都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思想内容,在中文戏剧史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清代著名戏曲家洪升的《长生殿》(1688年)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以下简称《安东尼》1607年)是比较文学热门话题。大多数学者认为:两剧在表现题材的复杂性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情欲误国与忠贞不渝的爱情”。 其实,两剧是否表现情欲误国的主题姑且不论,就是在表现爱情上也是有所差异的。《长生殿》所赞颂的是真诚专一的至爱,而《安东尼》所描写的是一场纠葛不清的“迷恋”。洪升所处的是晚明情欲解放的浪漫洪流到清初不是更加汹涌澎湃,反而呈平稳状态的时期,他小心翼翼地请出帝王、妃子的“亡灵”,通过他们的生死之恋,表现清初人们对“真情”的再追求。莎士比亚所处的英国是从“快乐英国”的“黄金时代”笔直地堕入了“黑铁时代’(马克思语),人性向着“恶”的方向发展,他通过一对情人的徇情,呼唤着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4.
5.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的悲剧主要是由克莉奥佩特拉反复无常的性格造成的,她夸张的情绪表现源于她的表演型人格障碍。文章分析剧中克莉奥佩特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具体表现,并从行为主义观点和社会文化观点揭示其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提出保持心理平衡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出以罗马历史为题材的爱情悲剧。罗马大将与三执政官之一安东尼远征北非,与倾国倾城的埃及艳后克莉奥佩屈拉热恋,乐不思归。事业与爱情之间的矛盾和献身国家事业与尽享人性欢乐之间的对立是安东尼悲剧的根源。安东尼骁勇善战,气宇轩昂,然而在他沉溺于儿女情长的时候偏偏祸起萧墙。罗马的另一执政官奥克特维斯·凯撒(即裘力斯·凯撒之侄)乘安东尼疏于国政之机加紧密谋策划,纵横离间,试图将三人执政变  相似文献   

7.
冯至的《蛇》呈现出意象的智性化选择 ,把意象作为体悟人生、表达心智的媒体 ,而且还表现出了无限度的自由化结构特色。表现出冯至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  相似文献   

8.
张莺  松龄 《云南教育》2008,(9):9-10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教学设想: 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的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的重要理念,“克和千克”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9.
位于“五四”思潮的前沿阵地,位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大撞击的回荡地带,鲁迅以其独有的“存在”为世人瞩目和敬仰。散文诗集《野草》虽然说是从真实的人生体验中抽出来的随时的“小感触”,但正如鲁迅自己所说,在他的《野草》中包含了他的全部哲学。①许寿裳先生也曾说...  相似文献   

10.
11.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的《花末眼》,文章寓意深刻,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课文要旨。我佼刘宏英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形象直观地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许多传统的教学内容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4册“克和千克的认识”都旧貌换新颜,最实质的变化是教学设计努力贴近学生自身需要,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起点,构筑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模式的活动。在现在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没权’的老师和越来越有自信的学生。但是,仅仅这些恐怕还是很不够的,就像一块璞玉,只经历了初步的打磨,有了美丽的形态,要达到完美还须下许多精雕细凿的工夫呢!案例片段1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图中哪一种物品最重?生:最左边的书最重。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生;因为橡皮筋被…  相似文献   

13.
唐丽艳 《辽宁教育》2004,(1):111-112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许多传统的教学内容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4册“克和千克的认识”都旧貌换新颜,最实质的变化是教学设计努力贴近学生自身需要,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起点,构筑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模式的活动。在现在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没权”的老师  相似文献   

14.
《炸裂志》延续了阎连科寓言体小说的创作风格,通过寓言叙事讲述了炸裂村核裂变般成长为国际化超级大都市的历程,极尽谵妄、荒诞色彩。阎连科意图借助《炸裂志》去探求一种"内真实",从文学、文化意义上对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进行审视,进而表达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分析苏童《蛇为什么会飞》中“蛇”与欲望的异质同构关系入手,诠释了“蛇”意象的象征意义,并解构欲望肆虐的城市生存图景,以及城市人内心的隐秘和焦虑.同时,本文试图将苏童的书写置于传统和现代文本中“蛇”意象的欲望化象征内涵系统之中,质疑苏童缺乏超越的批判立场。  相似文献   

16.
<正>今天上午听了我校王老师执教的《世纪宝鼎》观摩课后,感受很深。王老师对本课教材深钻研、细探究,整个流程环环相扣,实践了新理念,把教本变学本,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现、探究、揣摩、推想,以逐渐了  相似文献   

17.
一、从本文所记述的永州人民的悲惨生活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作者表示了怎样的态度?文章末尾“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应怎样评价?这篇文章通过捕蛇者蒋氏三代宁可死于毒蛇而不肯死于苛政的事例,以鲜明的对比、衬托的方法,揭露了唐代中叶封建统治者对农民残酷的经济剥削,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据史书记载,中唐的赋税既多又重。除法定的夏、秋两税外,还巧立名  相似文献   

18.
今天上午听了我校王老师执教的《世纪宝鼎》观摩课后,感受很深。王老师对本课教材深钻研、细探究,整个流程环环相扣,实践了新理念,把教本变学本,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现、探究、揣摩、推想,以逐渐了  相似文献   

19.
《捕蛇者说》选自义务教育江苏版初三课文,是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当司马时写的一篇文言文,文中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初中学生不大喜欢甚至厌恶学习文言文,究其原因,一是文言文离我们的时代久远,语言大多简约、精练,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植物的花,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形态;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观察花的构造;能根据花的特点给花分类。 2.愿意合作交流,分享他人的智慧,乐于科学探究;体验到观察、分类、比较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从欣赏花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