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时评风,从时评专栏的兴起到时评专版的开办,从由报纸发端到多种媒介形态的参与,时评已经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各报纷纷推出以刊发读者意见为主旨的时评版。时评版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也成为各地政府了解舆情洞察民心的重要窗口,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力推手;同时也为各报提高思想文化含量,吸引读者,正确及时引导舆论所必需。笔者作为时评版编辑,在实践中体会到,要编好地市级报纸的时评版,需要正确“理顺”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闻时评是时下媒体的“宠儿”,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开辟了时评专栏,一些主流大报甚至还开设了时评专版。  相似文献   

4.
有一种现象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在民主与法制进程步伐加快,言路广开,报业高度发展的今天,新闻言论有了一个较为宽松的释放环境,沿海地区的一些省级党报、都市报高举报纸言论这面旗帜,在保留原有的专栏言论外,纷纷开辟时评专版,扩大“言论场”,引导和深化新闻舆论。  相似文献   

5.
时评,见于媒体的时事评述、新闻论说之谓也.当今的时评,可谓盛况空前(也可能是绝后):专栏、专版、专人、专笔……铺天盖地,大行其道. 时评,其母本是时事新闻的通讯报道.  相似文献   

6.
时评是什么? 2006年7月,河北《燕赵晚报》全面改版,《今日时评》专版应运而生。作为一家主流媒体变革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新闻事件”,实在并不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因为,这时候,全国各种媒体上的时评已是盛况空前,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南方都市报》的时评专版等。据统计,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心城市的报纸,都辟有时评专版或时评专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随着民主的发展,国家舆论政策的适当调整,媒体市场化走向的需要使时评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时之间时评风生水起,各类媒体齐头并进开发言论市场,时评怦然己成为中国媒体竞争的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8.
范以锦 《新闻前哨》2011,(5):101-101
我觉得《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这本书内涵很丰富,选题很有价值。本书将1996年至2006年新时评发展变化划分为五个阶段:新时评专栏的产生(1996—1998);新时评专版的发展(1999—2001);大众报时评版的兴盛(2002);  相似文献   

9.
刘奇 《今传媒》2012,(3):47-48
近几年业界兴起时评热,其中热情最高的是都市报,与此相应的是学界的时评研究热。目前对都市报时评的研究分为三类:一是对都市报时评专版的个案研究;二是对都市报时评兴盛的原因、总体特征、意义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三是对都市报时评热的反思。这些研究都是将都市报时评作为一个点进行探讨,鲜有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对都市报时评展开研究,因此,有关都市报时评本身、都市报时评版运作模式发展变化的研究仍然处于空白。  相似文献   

10.
评论(言论)是媒体的声音。现在,媒体之间的竞争已从以往的独家新闻之争进入到独家评论之争。为了增强竞争力,各类晚报、都市报乃至不少日报都纷纷开设了言论(时评)专版。广电媒体也开设了谈话、评论类栏目。那么,如何看待媒体的时评热?如何增强时评版的思想性和可读性?如何创新媒体评论?这些问题都是业界及学界关心的问题。本刊因此推出一组探讨媒体时评(言论)版的文章,以期大家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杨洪连 《传媒观察》2004,(11):58-59
《宿迁日报》于2003年12月,在全国地市党报中率先推出时评专版。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切合地市党报的办好时评版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时评的是与不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月19日,人民网发表网友征服新高山的文章《丑陋的中国时评圈》,引发了对时评及时评人的批判讨论,不少时评人也以自己的反省加入到这一大讨论中来。自前年《南方都市报》开辟时评专版揭开国内报业时评竞争的序幕以来,时评成为各报纷纷上马的时髦工程,可谓炙手可热。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时评及时评人竟然成为众人批评的对象,颇有些喜剧色彩。  相似文献   

13.
眼下,时评在各家媒体十分火爆。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类报纸,纷纷为时评开辟了专版专栏。的确,很多时评作品以其清新的文风,犀利的文笔.独到的见解,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时评的出现,是媒体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一个表现。媒体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快速评论,对舆论的影响与作用不仅巨大,也有助于奠定媒体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韦祖伟 《新闻窗》2008,(6):43-44
当前,时评正成为各种媒体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的有力武器。一些传统严肃大报开设有时评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开设有时评专版,如《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走大众化、市场化路线的都市报更把时评当作步入主流媒体行列的重要手段,纷纷创办时评专版或专栏,如《南方都市报》多的时候每天就有三个时评版,包括“社评”、“个论”(“众议”、“专栏”)等。不仅如此,时评版在众多报纸中的版序还比较靠前、位置相当醒目,深受读者欢迎。另外,几乎所有的综合性网站都开设了时评频道。时评影响范围的大大扩展,给时评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现舞台。  相似文献   

15.
报纸新闻时评影响力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谈及时评时.曾以一句话概述其作用:“减去相同的东西.加上新闻的意义。”^①就是说,要减少新闻报道的同质性内容,以时评的手段阐释新闻中的意义,从而做“新”、做“深”,与别的媒体拉开距离。以上世纪末《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与“青年话题”取得巨大成功为肇始,新世纪之初,各种报纸竟相设置时评专栏,许多报纸还设置了时评专版。这标志着媒体经营者们对报纸新闻时评的认识有了重大提高,也使得我国报纸新闻时评进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1996—2006)》(陈栋博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问世后,传媒名家范以锦、吴廷俊为其作序,给予高度评价,现将序言摘要刊发。我觉得《解码新时评——中国新闻时评的新发展》这本书内涵很丰富,选题很有价值。本书将1996年至2006年新时评发展变化划分为五个阶段:新时评专栏的产生(1996—1998);新时评专版的发展(1999—2001);大众报时评版的兴盛(2002);  相似文献   

17.
眼下,时评在各家媒体十分火爆.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类报纸,纷纷为时评开辟了专版专栏.的确,很多时评作品以其清新的文风,犀利的文笔,独到的见解,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时评的出现,是媒体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一个表现.媒体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快速评论,对舆论的影响与作用不仅巨大,也有助于奠定媒体的社会地位,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时事评论以深刻性和尖锐批评性为受众所追捧。曾几何时,以都市类媒体为主的全国各地大小报纸纷纷开辟时评专版,有资料显示,鼎盛之时,国内创办时评版的报纸有300家之多。不少纸媒将其视为应对新兴媒体挑战的杀手锏。不过,现在有很多报纸的时评阵地正快速失守,不少曾红火过的时评版面也纷纷淡出人们的视野。时评怎么了?病了!时评到底犯了哪些病?钱江晚报又如何免遭感染?对此,作为经常给该报时评版提供稿件的作者,笔者进行了一些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钱勤发 《新闻记者》2007,6(12):50-52
新闻时评的兴起与时代的发展大有关联。尤其纸质媒体要面对电视、网络的挑战,在信息共享的同时.将竞争的砝码倾向了新闻时评。有新闻界同行说,当今的新闻竞争已进入到一个观点竞争的时代。新闻时评已经成为提升媒体品位.打造传媒竞争力的力量之一,如果说社论是重兵器,那么时评就是轻骑兵。此话不无道理。现在.传媒的竞争不但在于观点的竞争。还在于文字的竞争。因为,电视、广播、网络也有各种形式的新闻时评,纸质媒体唯有以独有的观点、独特的角度、独创的文字。吸引读者。增强竞争力。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报纸新闻时评的多元化。新闻时评的空前繁荣、写作方式的多姿多彩是被“逼”出来的。不少时评专栏和专版,角度独特、风格洒脱,颇具文采,很有可读性,一扫格式化、雷同化的生硬说教。时评的形式也空前的丰富多彩,有点评、漫笔、琐谈、杂谈、絮谈、走笔、随感等等。完全有理由这么说:缘事而发、迅速及时、敢言善言、贴近受众的新闻时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20.
陈娜 《新闻世界》2010,(10):40-41
时评的复苏与勃兴是国内都市报报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2009年初,《楚天都市报》开设"楚天时评"专版,受到读者的喜爱。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楚天都市报》的时评特性,主要有表现问题的时新性、反映问题的针对性、评论思维的批判性、观点表达的贴近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时评的评论精神体现在张扬时代精神、贴近群众生活、构建言论广场、宣泄不良情绪、弘扬社会正气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