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沉默”成了课堂教学中必须打破的状态,于是,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许多老师精心设计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而很少思考让学生“静”下来的策略。在课堂上,许多老师经常发出的教学指令是请同学们“踊跃回答”、“积极讨论”,而很少要求学生在回答和讨论之前静静地“沉思”,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回答、这样讨论。在课后反思时,经常听到老师自责地说“这节课气氛还不够活跃,学生的讨论还不够热烈”,而很少听到老师说这节课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如果再充裕些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2.
西川前期创作在保持庄重的精神向度的同时,捍卫了“元诗”的艺术自律性.90年代至今,西川选出了“常体诗”,创造出一种自觉变构的“杂体”形式.杂体不再遵循预设的诗型,而是笔随心走,随物赋形,看似无体,实则体匿性存,更有难度地表达诗人宽大的本体意识,即形式是达到了目的的内容,内容是完成了的形式.他使诗的文体松动,包容力更广阔;使理性的整体话语和反理性同时“短路”,在个人化的“偏见”和奇想中依然保持了知识人格深刻的“思”的品质和写作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3.
童心美是闻一多诗艺特点的重要构成 ,是诗人人格美在诗中的体现。它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对祖国对民族的赤子之情 ;最真诚地表现自我 ;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思维方式———“我向思维” ;艺术表现形式上整体拟人化倾向和饱含童趣的比喻意象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中国诗坛上的代表性事件,通过审视“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论争可以从中了解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走向。通过分析和总结“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人物西川创作中的美学特征及其成就与缺憾,并以此为例探讨“知识分子写作”对中国诗歌发展的意义,以及这一流派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沉默”成了课堂教学中必须打破的状态,被当成一种不受欢迎的消极的存在。于是,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许多老师精心设计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而很少思考让学生让“静”下来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的散文创作领域,冯艺是成就突出又颇具个性的一位.冯艺的散文内容丰富,但不管是哪一种内容,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散文中有一个沉思者的身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冯艺是以沉思的状态写散文的.冯艺的散文有对已逝岁月的沉思,有对生命、对人性、对生态的沉思,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沉思.沉思是冯艺散文的灵魂,浓郁的沉思色彩使冯艺的散文具有了思想的魅力、精神的力量和文化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组诗《鹰的话语》是西川于1998年创作完的。这组诗被西川认为是他九十年代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被认为是流露出了他的“精神隐私”的作品。诗人在这组诗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对死亡、孤独、道德、真实和存在的独特认识。同时《鹰的话语》堪称西川“综合创造”的代表作,作品从古今中外广阔的文化背景取得借鉴,面向历史和现实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的反讽式观照。诗人西川通过这组《鹰的话语》,以奇形古怪的语言、散文化的风格、趣味性的叙事倾向、强烈的荒诞感向我们晦涩地讲述了他的“精神隐私”。  相似文献   

8.
《鹰的话语》是西川"综合创造"的代表作,他运用大量具有象征性和哲理性的意象进行诗歌创作。意象之间具有一致性,透露出诗人关于死亡、孤独、道德、真实和存在等方面的独特观照———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探索,真实和存在的灵的感悟,命运的神秘不可捉摸,人类自身的价值应当由自我去建立。  相似文献   

9.
组诗《鹰的话语》是西川于1998年创作完的。这组诗被西川认为是他九十年代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被认为是流露出了他的“精神隐私”的作品。诗人在这组诗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对死亡、孤独、道德、真实和存在的独特认识。同时《鹰的话语》堪称西川“综合创造”的代表作,作品从古今中外广阔的文化背景取得借鉴,面向历史和现实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的反讽式观照。诗人西川通过这组《鹰的话语》,以奇形古怪的语言、散文化的风格、趣味性的叙事倾向、强烈的荒诞感向我们晦涩地讲述了他的“精神隐私”。  相似文献   

10.
哈代《黑暗中的鸫鸟》是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及现代主义完美结合的产物。哈代在诗中描写了一个荒凉、凄惨的环境来象征维多利亚时代的萧条与腐败 ,流露出了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许敏歧的创作涉及散文诗、散文、诗歌和诗评等,其中成就最高,最具特色的是散文诗。许敏歧的散文诗中,有一个以"荒原"为核心的意象群,也有一个沉思者的身影。"荒原"这一意象蕴涵了他复杂的感情,有绝望也有希望,有疼痛也有深爱。而沉思者的身影则渗透了他创作中的思考,有对已逝岁月的思考,有对生活、生命、人性和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国家、民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许敏歧的散文诗是"荒原的苦恋",也是"荒原上的沉思"。而这种苦恋与沉思是通过凝炼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完成的,许敏歧散文诗的语言虽然没有刻意追求外在的韵脚,却有一种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当代西方学者对《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幸福问题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现象学的方法力图对幸福和沉思问题重新探讨,尝试揭示亚里士多德实践逻各斯这一概念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倘徉于中国现代文学画廊时,对男女作家塑造的婀娜多姿的女性形象作些比较,就会发现,由于男女作家在生理、社会地位、文化修养、伦理道德观念、审美心态和情趣上都有着差别,这就便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有着鲜明的各自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哈姆雷特》从问世起便是最受欢迎的剧作之一,是所有英语复仇故事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严肃也是最易懂的一部。不同于一般类型的传统复仇故事,在这部戏中,莎士比亚聚焦于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静态思维过程,并在其沉思之间发展故事情节。由老国王之死引发的泄密和探秘行动组成了该戏剧的外部结构,而对死亡、人性及宇宙奥秘的哲思构成了该戏剧的内部结构。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可以显示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的核心结构和其在复仇故事流派中取得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万人弃考”背后的教育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上大学,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来说,关系到子女前途命运乃至家庭荣衰。因此,作为高校选拔考试,高考承受着超出所应承受之重。学校、社会、家庭与学生对高考的巨大关注与投入,充分表明高考在中国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然而,2009年高考在即,本是  相似文献   

16.
军旅散文以其阳刚雄浑的美学风格在散文园地中独树一帜.时代变迁,岁月流逝,军旅散文家们以其敏锐的才思与时俱进,从搏击沙场的壮美到感怀生命的深邃,完成了军旅散文从放声歌唱到理性沉思的美学流变.  相似文献   

17.
河风 《青海教育》2009,(7):18-20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三江源腹地、可可西里、阿尼玛卿,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充满诱惑和遐想的字眼。但是,就像我们走近任何未曾接触过的领域一样,满足了浪漫好奇之后,肯定还会引起情感的冲动与思维的活跃,有所思,有所想,有感慨,有疑惑,总觉得会有一些独特的感受必须告诉大家,由此得到不虚此行的满足与享受。  相似文献   

18.
重视并实践生命教育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然而,高校生命教育却被更多地误读和理解为口号式、情感式甚至应对性教育。高校生命教育不能缺乏对生命及其生命教育的反思,这是大学生认知、思维特征所决定的。要使生命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应该理性地深刻体悟和认知生命本身,即对生命及其生命教育"沉思",才能真正使大学生在生命教育中体悟生命真谛,确立生命之自觉。  相似文献   

19.
标准化与伪个性化、精神涣散与听觉退化是阿多诺考察流行音乐时形成的两个著名结论 ,但是他的这种判断却遭到了西方学者的质疑与批判。实际上 ,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仇恨既是其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总体思路的具体延伸 ,同时也是他本人的情感好恶所致 ,而更重要的是 ,流行音乐主要是诉诸于听众的身体狂欢而不是他们的心灵沉思 ,因此 ,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定罪存在着明显的错位 ,他与流行音乐的交战实际上是两种美学观念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章辉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3):122-124
《死亡美学》从哲学、文化学、艺术理论和美学等多重角度探询死亡问题,并主要从艺术角度切入,展开对死亡的运思。"死亡意象"是其中一个具有丰富思想胚芽和容纳丰富规定性的中心范畴,也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作者不但注意到了死亡意象的一般性意义,还注意到了其特殊性。并不忘在理性沉思之余,以优美的散文笔调去阐释死亡诗意般的美,使研究文本本身也成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