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使得礼乐文化粲然大备。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是从周公这里汲取的思想资料。周公是儒学的奠基人,制礼作乐是儒学的开山之举,河洛大地是儒学的发源地。相当长的时期内,儒学一直号称"周孔之教"。南宋将《孟子》由子书拉入经书中,到明代才有了十三经的称谓。这样,儒学便被称为"孔孟之道","周孔之教"的称谓反倒掩而不彰了。对于儒学来说,周公起着先导、启发的作用,孟子起着发挥、阐释的作用,周公的作用要比孟子大得多。  相似文献   

2.
周公"制礼作乐"将礼乐思想以制度形态彰显出来,使得西周成为中国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处处体现出明贵贱、辨等级的社会统治思想。《顾命》作为周初礼制中唯一一篇原始文献,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仅成王丧礼中描写几席的陈设四句,就从家具、装饰、空间等各方面凸显了西周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礼制。《顾命》意义的多重性与丰富性,成为后世学者不断探讨的源泉,也使我们对这一"理想国"充满了遐想。  相似文献   

3.
《楚辞·天问》有关商末周初史事的记载,在楚辞学界仍存有歧义。通过对新出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天问》反映了商末周初的基本史实:文王被封西伯,"号衰"以行九邦;商纣俎醢梅伯以与文王等诸侯盟誓,巩固自身统治;周人迁岐社社主为军社,开始征商历程;周公"不嘉"武王对殷纣的猛力射杀,在他制礼作乐时取消了以人为牲的习俗。  相似文献   

4.
周初制礼作乐,出于礼治文化的需要,对前代礼乐多所损益。用于宗社祭祀的六代乐舞,所益《大武》,是周人尊礼文化的标志,兼容了周王朝封建制度的内涵;对其余五大舞的整理,也完成了从原始巫乐到封建礼乐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周公姬旦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制礼作乐,是我国传统礼教的创始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圣人。他又多才多艺,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是周代文学的奠基人,是《诗经》最初始的编纂者。说周公是《诗经》最初始的编纂者,首先因为周公写作了《诗经》里最初始的诗篇。“《雅》、《颂》之作,实皆在成平之世”“’。《大雅·文平》是周人自叙开国史诗之一,无疑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吕氏春秋·古乐篇》云:‘”周文干处歧,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下,散宜生日:‘段可伐也’,文王弗讲、周公旦乃作诗曰:“文正在上,放昭于天。周虽旧邦…  相似文献   

6.
周公是中国古代立功、立德、立言的典范,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是古代洛阳城的营建者.周公在洛阳定九鼎并制礼作乐,强化了洛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如今弘扬周公精神,打造周公文化品牌,成为洛阳"中华圣地"文化建设和"建设特色突出的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成为提升洛阳城市形象和品位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文献记载上古乐舞,自帝舜以下其名称与作者比较统一。舜乐为《韶》,禹乐为《夏》,商汤乐为《濩》,周武乐为《武》,但黄帝、颛顼、帝喾、帝尧之乐记载混乱,这是由于华夏上古乐舞存在代际流传,一部乐舞既有其始作者,也有其重修者所造成的。比较而言,《吕氏春秋》记述古帝、王之乐,侧重于各乐舞的创作及流传过程,而《周礼》《礼记》等文献则侧重于记录古帝、王之乐的代表作品,因此所述也往往不同,这是导致古乐舞名称和作者出现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乐记》所载孔子与宾牟贾讨论《大武》乐,充分展示了上古乐舞所具有的记事功能,为理解“王者功成作乐”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8.
周公——《诗经》最初始的编纂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公姬旦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曾制礼作乐,是我国传统礼教的创始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圣人。他又多才多艺,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是周代文学的奠基人,是《诗经》最初始的编纂者。  相似文献   

9.
北魏都平城期间的乐舞文化,主体是以鲜卑为代表的北方各少数民族以及中亚一带的胡风乐舞。《旧唐书·音乐志》所载《真人代歌》"名目可解者六章"在《乐府诗集》中的对应辞篇,不是代歌原貌。公元5世纪中叶,来自龟兹、疏勒、西凉、安国、高丽、悦般等地域的各族乐舞流派与乐工流布平城,形成平城乐舞文化胡汉杂糅、多元荟萃的局面。北魏平城时代乐舞文化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将聚集在平城地区庞杂的乐舞文化支系进行异源合流的整合过程,其最终结果是创造出戎华兼采、鲜卑当歌的《真人代歌》。  相似文献   

10.
西安文化建设战略与周公“仁政”的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建设战略的制定,应该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西安和关中的文化建设战略,在树立“以人为本”过程中,应该充分继承和发挥周公“仁政”思想。在城市文化战略上,要以将西安建设成“东方仁都”为奋斗目标;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宣传西安的文化形象;并大力发掘周公“仁政”中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内涵,推进“绿色化”设计和建造;注重周公“制礼作乐”奠定的“诗意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这是长沙楚墓出土一个彩绘凤纹漆“羽觞”的图样。原物高三寸、径六寸,制作的时代,可能和屈原生存的时代差不多远。楚辞九歌中提起的“桂酒椒浆”,招魂中提起的“吴羹柘浆,挫糟冻饮”,都是装到这里面的。它是战国到汉代一般敬神或燕饮通用的杯子。关於羽觞的起原,过去多根据文献上晋代束皙的对答,认为是西周初年周公经营雒邑成功后,为庆贺这个新的封建都会而创始。根据近五十年来发掘材  相似文献   

12.
周公是中国古代立功、立德、立言的典范,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是古代洛阳城的营建者。周公在洛阳定九鼎并制礼作乐,强化了洛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如今周公是“忠君”爱国的象征;以德治国的典范;勤政为民的象征,制度创新的典范;国家强大统一的象征、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乐舞从原始祭祀到西周的制礼作乐,再到春秋战国的礼乐思想,经历着原始社会,奴隶制度和封建关系三个阶段性的历史意识向度。文章主要研究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体系下的乐舞流派及其乐舞思想的承变实质,为考察古代乐舞史的溯源与继承提供见解。  相似文献   

14.
《史记》的112篇传记作品中,《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是朝代更替史;《孝武本纪》是后人截取《封禅书》并在斤头补写60字而成,主要内容是记述汉武帝即位后40余年间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的活动,《秦本纪》和《吴太伯世家》,《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燕召公世家》,《管蔡世家》,《鲁周公世家》,《燕召公世家》,《管蔡世家》,  相似文献   

15.
小序《尚书·周书》自《大诰》至《立政》十一篇,七千多字,内容相当具体而丰富;它们都是周公的文献,而周公乃是缔造周朝,制定典章制度的主要人物。《周书》所反映的,有对殷遗民的政策,有训诰成王施政和用人的原则,还有周公虑后的设想。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徐州高级中学省级课程基地及"汉代乐舞"校本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开设的缘起和意义,从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舞蹈《相和歌》作品分析等四个方面陈述了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禅让体现的是公天下,而夏商周三代改教则是家天下,在"家天下"的现实性的礼乐制度之内又蕴含"天下一家"的理想。守天下以礼与取天下以德,虽然存在着内在紧张,但又被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周公政教思想的两个基本维度。不考虑"家天下",不足明周公之制礼作乐的历史局限,礼乐的讨论就会漂浮在"理想性"上面;不思及"天下一家",就不足以见三代政教之理想所系,周公制作对于中国政教的典范意义,以及超越于时代的普遍性之所在。以家天下之势,有条件地回归天下一家之理,即为周公制作的精义。  相似文献   

18.
《尚书·金縢》记录有天降异象一事。后世学者在进行解读时对于天降异象的时间争议颇多。孔安国等学者认为周公蒙冤,避居东方之后天降异象,即发生在周公死之前;司马迁等学者认为周公死后天降异象。通过考察、分析《尚书》中带有"昔"字的文言句式,得出天降异象发生在周公死后。  相似文献   

19.
《孝经》中有记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含义是要想转移社会风气,改变民闻风俗,音乐是最好的途径。早在周公时就制礼作乐,周公以礼为等级制度,以乐来教化人民群众。"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也强调了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这里的"乐"通音乐,不也是强调追求音乐的享受也是人的一种本能么?当今社会,享受音乐已经不是统治者所独有的特权,人人都能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并且潜移默化的接受了音乐对他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史记·鲁周公世家》:"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周公,何许人?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姬旦,托孤王叔,摄政王事。四年,管、蔡、盘庚率东夷而谋反。周公受成王命,兴师东伐。管、蔡流言于成王,说周公早晚是小王的祸害云云。周成王人小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