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红诸多的创作中都表现了苦难的主题,既是她对生命存在的内在思索,也是心理体验的外在体现。文章通过萧红小说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苦难主题的探讨,分析其创作心理的变化,以此透视萧红生命观中的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2.
《商洛学院学报》2018,(1):52-55
霍建起执导的电影《萧红》出于商业需求,极力追求镜头画面之美,在整部影片的叙事上存在情节至上、刻意戏剧化、刻意迎合大众的倾向,使电影在形式与内容之间形成巨大错位,完全消解了萧红这位杰出女作家的人生苦难与精神困境,使得萧红的人物形象愈加模糊。  相似文献   

3.
萧红的文学在挖掘民族愚昧与病态的根源、人的生存与生命的苦难,特别是女性的苦难方面,有独特的视角。本文通过对《生死场》的情节故事片段分析解剖,展现萧红时代农村女性的真实生活及生死观,进而洞悉萧红的女性生死观意识的深刻与独特。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的灾难性和艰巨性的大背景下,萧红用生命贴近现实,以先觉者的悲凉笔触抒写人生的苦难命运,用《生死场》表达自己的力量与思想。  相似文献   

4.
现代文坛上著名女作家萧红,短暂的人生充满了苦难,作为女性是不幸的,但其内心却是坚强的,与苦难进行抗争着;创作上的超越与成功,作为作家,她又是幸运的。从自然性别与作家双重角度来解读萧红这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女作家的人生及其创作,是论文所要阐释的。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6,(6):70-73
"出走意识"是萧红人生之路与文学之路的精神基因,对其文学创作的内容选择和审美风格形成影响深远。萧红以"出走意识"为基点,融合其一生漂泊的悲怆、苦难与辛酸经历,在作品中热切关注社会最底层妇女的命运;她把自己的不幸与苦难、不堪忍受与希望写进作品,通过描画愚昧麻木、软弱忍耐的女性形象,以批判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倾诉女性的悲哀。"出走意识"还呈现为萧红作品的漂泊感、抒情风格和语言的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女性家目的失落、女性生命的潦草、女性话语的困惑、女性救赎的虚幻四个方面表现了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萧红的女性苦难意识使她及其作品具有独有的魁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萧红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用她一生的苦难命运,来折射黑土地上女人的生存困境和生育苦难,并挖掘她们苦难命运的根源,即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践踏.  相似文献   

8.
马双 《华章》2010,(34)
萧红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具有独立个性并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家,本文紧密结合萧红的童年生活经历,运用文艺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分析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家园意识,归纳、提炼其作品中主题:用童心回望童年;以儿童视角关注成人世界和儿童形象的塑造;对家乡人民苦难的哀悼.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一位充满童真童趣的女作家,然而寂寞,漂泊,充斥着她的一生。正是她自身的不幸命运,使她笔下的人与事也点染了一层悲剧之美。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自始至终用一双敏锐的慧眼关注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和艰辛,她的作品构成了一个个无比深冷而又残酷的悲剧。文章以研究萧红小说的悲剧内涵为中心,从萧红小说悲剧意识的根源,悲剧风格的体现,悲剧意义与价值这三方面来论述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她用凄美而绚丽的彩笔勾勒出一幅幅东北儿女的日常生活图景,其笔下的悲剧人生有肉体的疼痛更有精神的愚昧。她以悲凉的叙述格调贯穿于作品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她对生命存在价值的思考。因而她的作品总是散发出一种单纯而深刻的苍凉之美。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耀着许多女性作家的名字:庐隐、张爱玲、梅娘、凌叔华、冯沅君、冰心、丁玲、萧红、林徽因、林海音、杨绛……在这个庞大的阵容里,有一个人,以她特有的笔法,特有的姿态,书写着女性的苦难,她就是萧红。在《弃儿》《王阿嫂之死》《生死场》《呼兰河传》中,萧红都血淋  相似文献   

11.
《汾河的圆月》是萧红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篇作品,对于特定时代的书写,不仅体现着当时的历史现实,而且也是作家历史观的表现。萧红的一生充满着苦难,经历过丧母、丧子、战争等人生重大悲剧。在该作中,作家一如既往体现了其独有的女性敏感和睿智的观察力。小说通过描写一户农民的儿子被征兵之后家庭生活的巨变,不仅表现了战争带给农民的生活上的苦难与心灵上的创伤,乃至于对乡土文明的冲击,同时,也表现了苦难的生活难以压制人性的至情,作者在无情的战争中书写着人间至爱。  相似文献   

12.
萧红的《小城三月》是一部非常诗意的小说,一改先前描写东北人苦难生活的艰辛,呈现出非常诗意化的情绪。联系萧红的身世分析这部小说,可以看出萧红在厌倦漂泊、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以文学寄托思乡情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相似文献   

13.
萧红的《生死场》展现了北方农民奴隶般的生存状况和苦难的命运遭际,小说流贯着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悲剧意识。同时,作为女性作家的萧红,又将这种悲剧色彩涂抹到对于女性命运的探索与关爱上。  相似文献   

14.
萧红是我国蜚声文坛的一位具有强烈主体意识和悲剧意识的女作家,她的一生经历磨难和曲折,这些都在她的小说中体现出来,她用自己的经历塑造了作品中的苦难与悲剧意蕴,其中《小城三月》就是代表。《小城三月》是她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成为她最后的绝唱,内容优美而又悲凄,主人公翠姨的悲剧更使人思索。翠姨之死是萧红自我悲剧意识的反映,更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磨倌冯二成子是萧红小说《后花园》中的主人公。作品以冯二成子在孤独、寂寞的生存环境中的精神情感变化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下层劳动人民在苦难中的挣扎和反抗,显示了苦难者顽强的生命活力和一种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16.
萧红的《生死场》呈现了小村庄幽闭贫困的生活环境和日本侵入村庄后混乱而又紧张的生存图景。萧红以悲悯的情怀,沉重而又激动的心情书写了乡村家庭中女性的悲剧及战争中人性的觉醒。无论是对女性悲剧的书写还是对苦难中人性觉醒的关注,都表达了萧红对人们生老病死及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在这种典型环境和伦理情境中,萧红为我们展示了别样的生死场景和独特的乡土世界。  相似文献   

17.
提及萧红,总会想到《红楼梦》里的香菱。有生之日孤苦伶仃,历尽人世间的苦难,最后,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  相似文献   

18.
萧红一直在苦难的生存环境中坚持着对女性自我人格的呼唤,她文本中的女性自出生便被置于艰难的成长氛围中.不仅女性的生命权利被漠视,而且女性的个体命运也被父权掌控;爱情将意识混沌的少女唤醒,但女性指望凭借爱情来争取自由人格的愿望终以幻灭收尾;而在受控的婚姻生活中,女性的自我人格越来越难以体现,唯有一直在苦难中争取完整人格的王婆是萧红笔下女性群像的一个特例,萧红也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对整体沉寂中的女性的期望.  相似文献   

19.
萧红作品《小团圆媳妇之死》是一个悲剧,作品致力于对底层民众生存状态进行个性化的映射,表现更加本原、更加永恒的生命底层苦难。本文通过分析在小团圆媳妇之死的悲剧中,形形色色的女性的不同表现,倾听并探究这些女性发出的不同声音,从而揭示这个悲剧故事的四层深度。  相似文献   

20.
丁玲与萧红同是中国现代文坛著名的女性文学代表作家,她们都以女性作家细腻的笔墨来写她们笔下的女性,在体验人生、寻问人生中都发出了孤寂的心声,但丁玲是以女性在叛逆中寻求生命的火花作为她创作的主旋律;萧红则是以女性在孤寂苦难中呼喊人生成为她创作的主旋律。其原因在于:作家的生活环境、经历和思想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