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围绕着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作品的接受史上曾出现了三种有影响的解读理论和解读实践:以作者的创作为理解作品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一旦和读者发生关系成为审美对象,它就不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而是成为读者感悟、阐释后形成的情感和形象。由于任何文本都存在不确定性和空白,读者便能在自己的期待视野之内去填补空白,从而积极主动地生成文本的意义。因此,读者成了构建文本意义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利用作品本身的结构,激发学生的主体审美作用是教师组织阅读教学的关键。《接受美学》本体论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至少包含以下五个层次: 第一,语音语调层,这是文学作品最外层的结构。它指向特定的意义,与作品所表现的特定意象、情境相联系,还同特定的样式、文体、风格等相联系。要激发学生审美主体的作用,必须以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感受作品的音律美”的能力为基础。我在教学《琵琶行》一文时,预先朗读,准确把握诗歌本身的音乐节奏,注意停顿.突出重音.根据文意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地把握感情;范读时,刻意突出诗歌的节奏与旋律以及富于艺术性、音乐性的演奏技巧,传达出作者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和自哀自怜,使学生受到音乐美、感情美的感染,较快领会了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4.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知其人”即了解作者生平,“论其世”即熟悉写作的时代背景。一篇文章反映的是作者特定的思想和特定的社会现实。既然文章是特定个人写作的,足特定时代的反映,那么了解生平背景,可以既看到它的正确、积极的一面,又可以看到它不足、消极的一面,从而更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更全面地把握文章的内涵,更客观地评价文章的价  相似文献   

5.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独创性,追求民主、平等、和谐、共生的教学氛围,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共识,但同时,怎样处理对话自由与文本限制的关系,仍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告诉我们:任何文本都具有未确定性,都不是决定性或封闭性的存在,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建构,读者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人性。而我们目前的教学恰恰忽视了学生作为读者的主体性和作品作为阅读文本的多解性,普遍存在讲有余而悟  相似文献   

7.
“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由德国美学理论家伊瑟尔在英伽登的“不确定之域”理论的启发下,在其名的论《学的召唤结构》中提出的。该理论的要点是:(1)学作品中包含着许多“不确定点”和“空白”,它是沟通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的桥梁,是前转换为后必不可少的“中间站”。(2)学作品由于不确定性和空白的存在而产生一种“活力性”(张力),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该理念是以“对话理论”作为基础,包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间对话过程的“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对话过程的“教学对话理论”,在这个意义上,该理念是这二者的“共同体”正是基于这种“对话理论”,“感受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成为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  相似文献   

9.
将接受美学理论用于阅读教学,使学生自由地、能动地阅读,教师应尊重学生理解的差异,由此通过阅读使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并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创造能力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0.
徐珂 《阅读与鉴赏》2007,(6):39-40,72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相似文献   

11.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而独立思考则是一个“在精神上、心灵上和体格上全面符合明天需要的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12.
走进新课程,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可是。在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一个又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搞千篇一律的程式化分析讲解,串讲串问,讲深讲透,或者在课堂上以做练习册、考试卷为主。不少学生课外不阅读,课内听老师讲习题,学生不仅觉得习以为常,而且还觉得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13.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指由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所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这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常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认为,期待视野是读者对作品的某种“先入之见”,即阅读前已经存在的意向。这种意向决定了读者对所读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取舍标准,也决定了读者对作品的基本态度与评价。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才谈得上接受和理解。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又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读者因为生活的和文学的期待视野不同,必然…  相似文献   

14.
林兵 《湖北教育》2001,(19):22-23
  相似文献   

15.
当人们在为一节又一节气氛热烈的公开课鼓掌叫好的时候,“静默”地离分开教学越来越远。公开教学中真正的“静默”,在我看来,它是一种“倾听”,而非“冷场”或者“真空”。  相似文献   

16.
17.
18.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以讲代读现象,剥夺了学生自己品味作品的权利和机会,其对文本意义理解的惟一性更是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实,文本意义的多解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肯定文本意义的多元理解。  相似文献   

19.
席慕蓉 《阅读与鉴赏》2007,(12):18-21,70
很小的时候,在南京住过两年。有一次,有人给了我一块石头,圆圆润润的一小颗,乳黄色里带有一种透明的色泽,很漂亮。那年大概是五岁的我,非常喜欢它,走出走进都带着,把它叫做是"我的宝石"。  相似文献   

20.
在餐馆里我把伊瑞克放进一把高高的椅子里,我注意到每一个人都在静静地一边吃饭一边交谈。突然,伊瑞克高兴地尖叫起来,说:“嗨,瞧那儿。”他用他那胖乎乎的婴儿小手重重地拍打着那把高椅子的椅背。当他高兴地一边咯咯地笑着一边扭动着身体时,他的眼睛笑得皱起了皱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