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尽管褒贬不一,"说新闻"这一新闻传达方式还是以其独特的吸引力走入了人们的电视生活。在这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的实践中,应该注重播音员"说"的素质提升,以及整体运作团队的业务培养,同时要处理好整体新闻节目中"说"与"播"的关系,做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从而保证"说新闻"节目形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心统性情”说是朱子心体用说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心性说的实质所在。“心统性情”说虽然来自张载,但真正将其变成系统学说的是朱子。朱子曾说过,程颐的“性即理也”,张载的“心统性情”,这两句话“颠扑不破”。朱子之所以高度评价这两句话,是由于前者从心体上说性(理),表现了理性主义特征;后者从心之体用关系说性情,表现其情感特征。这两点真正体现了朱子心说的主要特征,即情感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新批评理论中"张力说"最为核心,然而这个学说与康德的鉴赏判断有很大的渊源。康德鉴赏判断意在观照美的对象的过程中获得超越性,而"张力说"从作者角度要求诗歌作品的言语字面意义与联想意义的结合,从而使读者获得不同于现实的审美体验。区别在于,前者是从哲学体系出发构建,以人为主体;后者以文本为主体,重视形式与言语在激发审美感情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子是我国先秦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其哲学思想有鲜明的个性。他的"为我"主张,在历史上也褒贬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专业方向的定位与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决定了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保证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以工作任务导向,建立理论实践高度融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完善质量监管制度,倡导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强化"双师型"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学改革长期以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通过对当前高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环境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赛、学、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或措施;学是凸显学生为主体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用是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结合该模式在物流条码技术与应用中的教学实践和取得的教学成果,总结了这一模式的特色与创新点和其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口语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一定的口语输出量基础上而实现的。本文提出"外语说长法"在自拍视频中运用的口语训练模式,拟让学生通过输出口语训练来提升口语水平。为证实这一训练模式的有效性,本文采取本校大一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对比并分析训练前后口语能力变化,包括时长、语流、语速、逻辑、句式、语法、语音方面的变化。所收集的数据表明该种模式确实有效地对学生口语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湖北新政前夕新的善堂出现,并不意味着城市整体意义上的常规化自治机构的形成,在汉口取得了进一步突破,民间市政力量在汉口的兴起是官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日趋积极的民间市政参与并不必然导致罗威廉所说的那种转变:国家(官府)对市政的领导作用由直接变成了间接。罗威廉的"19世纪汉口自治说"值得商榷,其所力图论证的19世纪汉口乃至中...  相似文献   

9.
"80、90后"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代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受到了教育界、大众社会及媒体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正确、客观地认识"80、90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如何结合其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是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比较分析"80、90后"大学生与"7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的异同点,为探索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0.
以烟台职业学院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的建设和改革为例,提出构建"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并就新模式下如何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故事传承千年,在各类文学形式上都有体现,历史演义小说中涉及李杨故事的主要有褚人获《隋唐演义》及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唐史》,细加比较,两者在创作态度、材料取舍、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各自体现了鲜明、典型的“尚文”“崇史”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诗品映衬人品,风格返现人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人的性情,求得人格上的提升。其实在二十四种意境之中,在虚拟人物背后,突出表现的是超然的人格理想、淡然的生命意识和自我完善、自然实现的精神。这对今人在修身养性方面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为了通过流行于20世纪中后期至今兴盛不衰且愈演愈烈的“塑身类”运动项目来揭示此类运动在当今社会空间中的‘文化哲学’意义,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并结合近、现代中外盛行的哲学思潮,探讨社会空间中的身体审美化问题。在当今文化视域下,身体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既是有血有肉的生理性存在,又是各种复杂政治/权力话语的竞技场。研究认为:我们的身体是“未固定的”,是可以被修饰、改变和塑造的。基于这种根源,在当代社会出现的‘身体文化工业’一经出现便迅速蔓延——它以人体美设计为标准,以完善形体为终极目标。它整合了传媒、医学、形象设计、广告等多种行业,还有诸如从上个世纪中后期一直流行至今的“塑身类”运动(有氧减脂类项目和身体肌肉能力训练类项目)这种身体“软技术”行业。现今人们对于身体的关爱不仅仅局限于关注健康这个层面,而更多的是对于自我外表良好感觉的关注。因此,我们的成就感、幸福感和快乐感就取决于身体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了当代“健康与美”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