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的师德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人格、语言、行为和情感具有无尽的感染力,这种师德的魅力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一、人格的魅力———言传身教师为范影响人格只有我们的孩子具有了人性,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人格魅力不容忽视。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对人的真诚和善良上,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双重人格,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自己的品行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去…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我坚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任何奖励都不可能代替的力量。教师是教育人怎样做人的人,那么,首先自己要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要以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行、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影响每一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敬重老师,才能达到亲其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人格包括特质和品格。特质指一个人的“智慧、气质、情操、社会性等心理禀赋与习惯的内在意义”;品格是“针对社会行为而言的个人心理品性与道德品行”[1]。人格是观念意识、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等的总和,对个人的自我发展、社会适应有重要影响。健全人格是指健康的、协调的人格,是人格结构中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达到了完美组合、和谐构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4.
马瑾 《陕西教育》2010,(3):20-20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我坚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任何奖励都不可替代的。教师是教育人怎样做人的人,那么,首先自己要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要以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行、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影响每一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敬重老师,才能达到亲其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表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是思想教育目标。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语文教材,都十分关注教材对学生成为社会一员的以品行道德为核心的人格素质培养方面的育人功能。学校的育人功能其实质是客观地与课程教材整合在一起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际上已在要求让语文教育承载“文化教养”与“素质教育”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6.
袁素平 《文教资料》2009,(13):10-12
理性高尚,有着近乎完美人格的埃丽诺和爱德华“有情人终成眷属”;随着理性的成长和人格的提升,玛丽安最终成了布兰顿上校的新娘;现实的露西凭着自己的“智慧”,成功地俘获了更大的“猎物”——罗伯特,成功地跻身上流社会。《理智与情感》中的三桩姻缘历经了不同的风波曲折,几位主人公不同的情感变迁正是源于他们的不同人格。  相似文献   

7.
图片新闻     
上犹二中贴近孩子情感世界,关注学生行为习惯.举行“锻造美好品行.感恩美丽心灵”大型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3000余名学生、家长、教师的美好情感在震撼心灵的报告中,从感恩互动向至爱升华。  相似文献   

8.
情感人格是学生人格在情感活动中的体现。情感人格的形成与遗传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后天实践的结果。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其情感人格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促进学生情感人格健康发展方面,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语文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没有真情,就无法真正读懂任何一篇作品;没有动情,就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一个“情”字,离不开一个“情”字。循着这样的思路进一步深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语文学习与情感人格的完善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需要。情感教育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商” ,即“情商”的教育过程 ;而“情商”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 ,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能力。因此 ,在德育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提高学生的“情商” ,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 ,为学生今后实现成功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中,注重人格的感化,以自己的行为去感化学生,使他们近朱者赤,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的方式尤为令人瞩目。时时刻刻以一名“与学生共同学习探究者”的身份出现,重视人格力量的熏陶,那必将能产生强大的教育教学力量,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从而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整群随机抽取了江西省3所一般本科院校有“留守经历”大一年级学生432人,并以461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wr,Q)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调查和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的影响。调查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比对照组大学生更孤独、内向、情感更冷漠;有“留守经历”男生比女生更为内向和孤僻;老一辈监护方式对学生影响最大,单亲监护方式容易使学生出现问题,母亲一方外出打工比父亲一方外出打工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更大;父母与孩子团聚频次越少,对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越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初中阶段开始留守生活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最深远。  相似文献   

12.
王新武 《甘肃教育》2009,(17):40-40
情感意识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也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并通过交往与之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以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授课语言、体态、仪表、着装、气质、个性、人格等方面的隐性教育作用,并及时捕捉和有效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运用教育机智,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预料之外的事件。在课堂中以知识为载体,以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和有效交往为衬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方法,学会学习,体验成功和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的情感素质是保证“情感教育”的首要条件 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态度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发展。近来有一小部分教师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不钻研业务.不注意自身修养,课都上不好,根本谈不上实施情感教育。此种现状必须加以改变。教师应经常保持乐观的心态,陶冶好自己的情感.真正做一名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4.
体验性学习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体验性学习是在活动、亲历中的学习,是学生自觉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着手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体验为中心,以情感为纽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亲历评价与反思,体验并内化良好的品行,提升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教师与学生思想交流和语言交流的纽带。教学活动是一种知情交融的复杂活动,情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外语教学要取得成功就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学刚 《天津教育》2014,(23):96-97
真正的教育是文化的传递,人格的塑造,情感的体验。爱是教育的核心,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情。作为一名长期执教小学毕业班英语教学的教师,刘秫娜老师坚守“以学生为本”。她相信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的桥梁。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让英语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将情感因素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肖家芸老师的语文“活动式教学”所倡导的“活动”,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加的。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基础为目的的,以课堂为中心,课内外互动互补的、有序有效的主体实践活动。其外显形式,主要是听、说、读、写、思、做等言语实践,即智力活动;其内隐形式,主要是情感、意志、品行等身心体验和人格雕塑。即非智力活动。总之。语文。活动式教学。即以学生的主体活动(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有机结合)为基本方式,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操作平台。推进语文的全程教学。  相似文献   

18.
刘剑 《贵州教育》2009,(10):15-16
德乃国家之基,立人之本。余庆县敖溪小学始终坚持以德治校,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行和健全的人格”为首要目标,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抓紧、抓好、抓实,德育工作初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切实地从传统、单一的行政班模式的教学管理,向行政班与学科教学班共存模式下的育人管理转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生活、品行指导健康人格的培养管理机制,根据我校寄宿制的特点,我们改革传统的班级教学管理机制,以宿舍为育人基本的管理单位,解决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兼顾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育人操作难题,提出了“全员育人”的评价管理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符合新课程理念,操作性强,实效性强的“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模式。在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与教师全员专业化发展的两个向度上,找到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尤为明显。教师的德识才学、情感人格、言谈举止、好恶、待人接物、仪态及衣着服饰都可能是学生仿效的楷模、心灵的寄托,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名喜欢学生“听话”的教师,就可能使学生有“唯唯诺诺”、“依附顺从”的性格;一名对教师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学生,就可能谅解教师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