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民网消息,10月22日,文学大师梁实秋故居在台北揭牌。这栋位于台北云和街11号的建筑,占地约270平方米,是梁实秋1952年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时,学校提供的宿舍。专程从美国赶来出席仪式的梁实秋幼女梁文蔷,阔别50余年后,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战线"土生土长"的涂友明了解教育中的违规行为和滋生违规行为的潜规则,他更深谙教育规律。在"潜规则"与教育规律的博弈中,涂友明冒着得罪"很多人"的压力,向违规办学开刀,将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干事业的人不怕得罪人,涂友明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人性”是梁实秋谈文学的基点,他认为文学所表现的人性,应是在理性制约之下的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而这种人性是没有时代与阶级的分别的,具有永久性。他与鲁迅等左翼作家之间的论战,首先是立场和出发点的不同,论争的焦点并不在同一问题上,是一场错位的论战。他反对左翼文学,除了政治上的偏见和文学观念的原因外,还与他的自由主义立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
梁实秋的文学批评作为新文学理论建设的组成部分,由他引起的文学论争不仅仅是文学观念的讨论,而且关系到新文学意义和秩序的重建,它既校正了“五四”文学的流弊,对新文学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制衡和互补作用,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革命的意义和文学的现实力量,使文学批评脱离主体感受而走向学理化。梁实秋所倡导的文学理性、文学道德和人性论虽被文学史误读成了另一种意识形态,但他对新文学的反思和重新定义却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爸爸梁实秋对我之家教,总括说来,似乎采用的是道家方法——"无为而治"。爸爸不喜欢训话,和妈妈一样,主要是身教。但是不同的一点是爸爸善于辞令,居家过日子,也常常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受美国学者白壁德的思想影响特别深重,由此对中国五四时期文学的浪漫情感趋向深恶痛绝,力图用中西古典和传统的恢复来对之进行救治。他想在中国现代文论中恢复人性论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的宗教发生说、涤净说、模仿说,判断说等理论。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散文是文化散文,其思想与艺术审美价值在于其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识———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推崇。具体表现为,在内容上,在其散文中有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的铺陈,并洋溢出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情感;在艺术上,反对功利文学,其散文具有隐藏性,有很强的鉴赏意义与消遣价值。此二者奠定了其为中国现代散文大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梁实秋抗战时期在重庆生活和创作达8年之久,其创作于重庆北碚的《雅舍小品》(初集)及之后完成的三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并具有世界影响。研究梁实秋与重庆文学的关系,是重庆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它对重庆文学和重庆学术研究的繁荣,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梁实秋的二元人性论思想的源头活水是白璧德的新人主义;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它是中西方不同化中“以理制欲”传统在五四化转型期的汇流。对自然人性论非理性发展所造成的情欲泛滥给予尖锐批判,对科学理性所造成的物欲横流进行理性控制——二元人性论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闻一多、梁实秋任教国立青岛大学 1930年“国立山东大学”的前身——“国立青岛大学”成立,校长是“五四”时期老作家杨振声先生。杨振声民主办学,风度翩翩,请来的大批教师都是学术、文化界一时才彦。  相似文献   

12.
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原名梁治华,笔名子佳、秋郎等。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北京。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191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1920年9月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发表于《清华周刊》。1921年5月  相似文献   

13.
梁实秋在台湾被誉为一代文学大师。他在离开大陆后,抒写了大量的乡愁散文。在他的笔下,故园的风情,北平的庭院,旧时的琐事,亲友的笑容,年节的气氛,家乡的小吃,都成为他蕴含乡愁的对象。这些乡愁散文,言近旨远,辞浅意深,在平淡中见浓郁,于叙事中现真情。梁实秋为什么会抒写这么多蕴含乡愁的散文,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4.
梁实秋是一个反对克罗齐的批评家,这导致他们对学本质的看法截然不同。但梁实秋与克罗齐之间,又在情与理的关系、学工具说以及如何理解学批评等问题上有着相近的观点。这源自于他们二人本有相近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梁实秋论争的另一种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梁实秋的论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二者人性观的对立。而这又对其各自的文学观念及文学作品的审美风格产生深刻影响。二者人性观的对立,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一代文学大师梁实秋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韵味,谈生活,恬静亲切,如涓涓清泉,沁人肺腑;议社会,机智闪烁,似幽默砭针,耐人寻味。《写字》就以轻松幽默的笔调,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几乎谈透了“写字”这一艺术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7.
梁好 《教师》2011,(30):1-1
梁实秋是上世纪的文学大师,著名翻译家。晚年的梁实秋在台湾省立师范学校教书,并担任英语系主任。因为女儿赴美留学,家里就剩下两位老人。亲朋好友及弟子出于善意,时常登门造访。除了聊天,梁实秋有时也同客人玩麻将。但是每周四晚上,他却从来不见客,因为第二天要给学生上课,他得备课。  相似文献   

18.
从"六义"与"六观"的角度分析梁实秋的"雅舍"系列散文和汉译《莎士比亚全集》,旨在说明二者在情理、事类、文辞方面是宏观一致的。梁实秋遵循理性适度的文学原则,倡导中庸平和的语言表达;他善于旁征博引,细心考证,于字里行间充斥着学者气度和书卷气息;简洁精悍、音韵和谐的行文体现了他注重形式、讲究标准的古典主义审美规范。这一个案研究有助于管窥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之间的互动现象。  相似文献   

19.
20.
霍妍 《文教资料》2012,(25):20-22
新月派著名文艺理论家梁实秋的主要观点来自他哈佛大学老师欧文.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理念。然而他在引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来评判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时,却进行了重新构建。作为新月派的理论家,梁实秋和这个团体的交错影响值得关注。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思想和新月的主体倾向既有重合又有背离。重合是二者相互吸引的基础,而悖离则使梁实秋重构他的文艺观成为可能。梁实秋以新月社为平台,通过设立文学标准,实现了对新人文主义文学观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