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类的活动从本质上说是维系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生命的传承,实质上就是个体生命依赖教育不断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它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是生命的和谐、充盈与完满,是为了人有力量改变外来压力和内在冲动。忽视生命特征和生命规律的教育必将因为对个体生命成长的阻碍乃至戕害而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被否定和扬弃。  相似文献   

2.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简单地说,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2.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3.失去生命的教育,即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起点和回归是人的生命,生命与生命的交流过程,生命自主能力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所以,教育应依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促进人的生命走向更  相似文献   

4.
如今许多学生生命意识相当淡漠 ,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个别学生甚至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轻易舍弃生命 ,给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与不幸。因此 ,增强生命意识是人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更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 ,利用生命科学的丰富资源 ,结合学生实际 ,切实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1 透视生命 ,理解生命生命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自然进化的结果 ,是自然进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发生、发展、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  相似文献   

5.
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价值观,特别是主流价值观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在教育中以更符合个体发展规律和心理学规律的方式实施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来源.文章以珍爱生命教育为中心,对青少年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青少年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及相...  相似文献   

6.
生命是极其宝贵的,生命本应是充满活力的、多彩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甚至说就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却还是存在着许多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违背生命规律、不尊重生命,甚至虐待、残害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提醒我们:生命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在中小学课程中.语文学科是最接近人的生命和灵魂的,它包含大量的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学的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为生命个体的心灵奠基,让他变得更有教养,更富情趣,更具亲和力,更懂得生命的可贵和崇高。更能悲悯、宽容和善待他人、自我、自然和宇宙:另一方面.它又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提供人性的、精神的、审美的支持。传承民族文化香火,培育民族文化肌理.使得民族的生命在一种文明的层面上代代延续.  相似文献   

8.
人的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生命的存在有其重要意义,如何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是青少年教育中尤为重要的内容。生命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学会认识生命、探讨生命的价值,特别是通过珍惜生理生命,提升内涵生命、超越生命的认识境界;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分析青少年中存在的漠视生命的现象,探寻生命意义教育的规律,为青少年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危机及实施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最早源于人们对死亡的思考,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教育的分支学科。西方一些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教育机构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就,我国大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生命教育一直作为德育的内容存在,大中小学里更没有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国内生命漠视的现象屡有发生,因此.认识到生命教育的危机以及探寻其实施对策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教 育者认识到生命活动对教育的作 用,在教育过程中力求达成教育和生命活动的一致性、和谐性,人们在研究教育规律、制定教育方略、实施课堂教学时越来越注重生命活动特点,重视生命教育,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生命,尊重学生个性,遵循生命发展规律,并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生命态度。 一、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尊重生命规律 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育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同样要重视生命活动的特点,以不侵犯学生个性为原则。也只有尊重生命规律,注重教育方式的平等、自由、民主,力求课堂教学和生命特点的和谐统一,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健康而丰富的情感、有创新能力的普通人,才符合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邓兰云 《教师》2010,(27):11-12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学思考的原点.“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有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2.
张艳 《江苏教育》2014,(3):75-75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依据生命的特性,尊重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创造适合生命发展需要的教育。它以生命为基点,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命是~种行走。如果说把生命当作一股流水,像冰心所说:“不是每一条江河都流入大海.不流动便成了死湖。”因此。我们不得不去享受撞击岩石的快感。以及那无止的悠长的蜿蜒,还有与山间芬芳花草擦肩的失落。你会有疑问.终究自己会到达哪里,是大海吗?谁知道呢?或许,你会被更湍激的水流冲溅到一旁.或许你会被岩石阻挡道路.成为一汪死水,你更不知道你将会汇人怎样的河流流向怎样的地方,兴许,你会流进阴沟……又有谁知道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贯穿生命。没有哪个学科像语文那样强烈地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生命的质量和品位,影响着人的终身幸福。生命语文,超越认知的语文、程序的语文、规律的语文、理智的语文、模式的语文、符号的语文。站在生命的高度.将幸福作为至高的教育价值.不仅指向语文知识的增长.更指向儿童生命的生长和发展.指向儿童灵魂的生长和精神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石丽 《考试周刊》2014,(93):29-30
生命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显现,不仅是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生命意识,让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根据生命特有的发展规律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将大野生命与人际生命进行"类本质"的交融,从生命本质的维度,用大野生命的"是"诠释人际伦理的"应该".我们生命中的敢于有两种:一种是敢于敢--斗争;另一种是敢于不敢--和谐,敢于不敢,更重要.因此,通过学科交融:自然生命觉醒--人与自然和解,敢于不敢--和谐可持续发展;自我生命觉醒--人与自己和解,敢于不敢--师法自然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17.
“文本解读个性化”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命题.自然也成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化追求。作为理应坚守的一种观念.理应秉持的一种策略.理应追寻的一种境界.“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基于生命、始于生命.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生命、发展生命、润泽生命。放眼“文本解读个性化”的理想课堂,它必将是师生生命自由、惬意、盎然生长的沃野.师生将在这里智慧相长。  相似文献   

18.
幼儿期,是生命教育的起点,也是生命教育最好的启蒙阶段。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帮助幼儿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成为了幼儿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我园充分重视并积极践行国家提出的生命教育政策与理念,努力将幼儿生命教育落到实处。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应对危机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教育的契机,深入思考后疫情时代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林峰 《中学文科》2009,(2):100-101
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分析关爱生命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生物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围绕两个方面探索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健 《河南教育》2011,(10):43-43
什么是生命教育?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教师许世平在《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一文中提出:“生命教育就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凸现生命价值。” 探索》一文中是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