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今年第9期刊有《“朝霞在西”“晚霞在东”有误》一,章认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看云识天气》中“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的说明有误。以为只能是“朝霞在东”、“晚霞在西”。  相似文献   

2.
谭妙蓉 《师道》2005,(4):30-30
又是下午第一节课,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慵懒的味道。下午第一节课学生精神状态大多不好,虽然我有心理准备,在备课时尽可能地把课设计得活泼一些,可是这节课我要讲的是《看云识天气》的语言特点。说明,在学生看来是最无趣的,而“语言特点”则恐怕是无趣中的无趣了。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中有“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显然语句中把谚语“朝霞不出门”理解为“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把谚语“晚霞行千里”理解为“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这样理解有悖情理。何谓“朝霞”、“晚霞”?新华词典说,“朝霞是早晨东方的云霞”,“晚霞是日落时天空出现的彩云”。朝霞、晚霞出现的时间、地点说得很清楚。而课却说“朝霞在西……晚霞在东……”,这个句子本身对“朝霞”、“晚霞”的理解和使用就出现了错误。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清晨东方天空中有红霞(多为血红色),则近两天内将有阴雨;傍晚西边天空霞光绚丽(多为橙红、橙黄色),则第二天必定天气晴朗。故谚语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或“朝霞雨凄凄,晚霞行千里”之说。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节校际间的交流研讨课。《看云识天气》是一篇多次入选教材的说明文。由于人们对“说明文”这种文体的提法提出了质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此采取了回避的策略,将《看云识天气》这类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归入到“科技作品”,人教版语文新教材将其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学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如何教好这篇文章,使学生一方面真正有所得,另一方面还能产生学习此类文章的兴趣,我颇费了一番思量。  相似文献   

5.
整体把握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事理说明文。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通过对云层的分类介绍,说明了云与天气的关系.给我们以知识和启迪。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中语课标教材自2001年开始投入试验以来,不断有人质疑入选七年级上册的《看云识天气》一,认为此不宜选做课,理由是:这篇自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入选中学语课本的章,今天看来已显得相当陈旧;在全国广大城乡,以气象卫星预报天气情况已完全取代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的传统落后方式,  相似文献   

7.
《看云识天气》全仅6个自然段,1400余字,然而编写在写作过程中就进行过多次修改;选人中学语课本后,出版社编辑和原编写又反复锤炼修改达10多处。本拟就其中的一些修改,具体探析一下其修改意图和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教学这一篇课。  相似文献   

8.
从教材说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4方面,同时利用适当的教育技术手段创设了语文课《看云识天气》的教学设计。从而揭示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强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牛银安 《辅导员》2010,(6):14-14
一次到学校去听课,一连听了两节,一节是《看云识天气》,一节是《泉》,两位老师用的都是阅读教学“四步法”——审题目、悟主题、看选材、找特点,但各有千秋,殊途同归,使我产生了许多感悟。  相似文献   

10.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属于事理说明文。“看”是观察的意思 ,“识”是辨别的意思。这一标题简洁、明确 ,高度地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文章不仅要写云 ,而且更要写出云和天气的关系。阅读文章时 ,如果我们能按照题意考虑文章的内容 ,就能做到高屋见瓴 ,心中有数。一、分门别类 ,清晰地说明事物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云”,云的特征是“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如何把大自然的这一特点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介绍清楚呢 ?这是至关重要的 ,而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写…  相似文献   

11.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典型的科学说明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说明语言规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说明文。编者刘真福老师曾引用《文心雕龙》里“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来阐述选编本文的意图。这足以告诫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这“第一课”。本文的教学目标应该达到以下三点:一是感受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培养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意识;二是学会准确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三是学习以简短的语言概括全篇和段落的内容要点。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思路:  相似文献   

12.
《看云识天气》第三段中有一个词值得商榷:“如果卷云成群结队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此句中的“粼波”应为“鳞波”。 首先,从语境看,这句话的说明对象是卷积云。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有赖于教师对文本的教学解读.教师面对自己、文本、学情时,要本着尊重自身、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学情的态度,从文本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价值,即文本的原生价值出发,寻求教学价值.在《看云识天气》《三峡》《羚羊木雕》三文的解读中,“关注创作过程”“向原著的寻源勘误”和“真实的原生价值”让我们看到了文本原生价值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美兰 《学语文》2007,(1):51-51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学者兼作家,他的批评兼论古典文学和新文学,他的诗兼及新旧两体,但家喻户晓,享誉不衰的,却是他的散文。几十年来,《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已经成为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之作,朱自清三个字,已经成为白话散文的代名词了。他的散文简洁精炼,并以笔触细腻、语言清丽自然而著称,被称为典范的现代美文。  相似文献   

15.
日前,从广西桂林市教育局获悉,我国当代名作家贺敬之、陈淼的两篇力作《桂林山水歌》和《桂林山水》在“离别”我国中小学统编教材5年后,如今再度“重返课堂”,分别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语出版社重新编入小学、中学新教材。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数学》苏教版(第1版)必修2第43页第16题是一道操作题,通过研究发现很有意思,特将研究结果推出,供同行欣赏.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1)掌握本课词语 :峰峦、绫纱、粼波、弥漫、晕、姿态万千、轻盈。(2 )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 ,理清说明的思路和层次 ,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3)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2 .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图表理清内容及说明顺序。(2 )能够辨别多种说明方法 ,并理解其作用。3.情感目标 :懂得看云识天气的意义 ,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 ,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许多同学在童年时常常喜欢仰望天空 ,并且会对那变幻莫测、飘浮不定的云彩 ,产生许多遐想。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今天学…  相似文献   

18.
许铭玺 《老年教育》2006,(11):30-30
在学生时代,我们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学期的新课本一发下来,先小心翼翼地翻看一遍,生怕弄上一丝褶皱,然后仔细地包上书皮。蕴含着丰富知识,凝结着殷切希望的课本是学子们心中的至爱。  相似文献   

19.
悦之  邹凯 《高中生》2011,(10):22
《开明国语课本》在70多年后又火了。其理由并不完全是因为它是由叶圣陶、丰子恺这些大家所编写,而在于它在倡导和宣传我们一直都需要的真、善、美。它在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世,这是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的。对于这本书,读者的评价最中肯。在当当网上,很多买家如是写道:"我现在天天在睡前给儿子讲一点点,内容好,许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是灵动的,即便教师再怎样精心预设,学生也会冒出一些“奇思妙想”.如何处理这种教学的意外生成,把“奇思妙想”转化为一种逻辑的必然?现笔者就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中P.123第14题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大家,期望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