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今社会传媒形态中,新媒体正以突飞猛进的势头高速发展,而如何利用好新媒体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利器,成为摆在传播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对新媒体特点分析与传播功能解析的基础之上,与城市形象的构成元素相结合,探索出如何利用新媒体高效地进行城市形象的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2.
面对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新媒体对城市形象的传播在传播渠道、时空范围、公众的互动参与等方面比传统媒体更具优势。为此,政府应做到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的比较优势更好地为传播城市形象服务。东莞市多年来饱受公众和媒体的曲解,城市形象每况愈下。虽说近年来市形象推广办公室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努力树立城市形象,但未来更需建立围绕新媒体的系统机制以为东莞城市形象的传播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网络新媒体给中原文化的传播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中原文化要正确利用新媒体更好地对外传播、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就必须正确定位,整合中原文化品牌,更新文化传播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因此,地方政府创新传播理念、打造传播平台、提升传播层次、引领舆论导向,是促进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Web2.0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交流、互动、分享的人性化元素。社会化媒体带给网络用户更加新鲜的体验和更具创意的网络传播应用模式。受众认知环境和接受外部信息的心理过程和外在行为发生巨大变化,感性化和实时性的特点愈加显著,城市形象可以借助社会化媒体的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对话性、连通性和社区化的特点,进行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媒介的兴起,政府需要具有移动互联网思维,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和发展规律,利用新的传播资源和传播平台,建构城市的对外形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制定城市形象传播策略,必须确定传播的主体、受众、传播内容及传播媒介。城市形象传播方式应结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行为特征来考虑,提出利用网站、搜索引擎、微信、微博、APP及网络口碑的方式传播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6.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现代社会的巨大而复杂的环境远远超出了感性经验范围,人们越来越依赖以大众传播为主的媒介系统来对城市进行认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传统媒体格局发生着巨大变化,但是,大量的城市形象传播实践仍是在传统媒体思维下进行的,面临着很多现实困境。通过探索观念更新、平台建设、全媒体战略等提升路径,城市形象传播更好地适应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外在特征和内在底蕴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在新媒体环境下,河南城市形象传播应该在充分发掘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效应同时,更应注重发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各种移动新媒体的作用,并利用各种媒体间的整合互动,真正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优质传播,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城市魅力品牌。  相似文献   

8.
借助于传播学家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着重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及传播效果等五个要素探究青岛城市传播的现状,剖析青岛城市形象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青岛城市形象传播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媒体平台日益成为城市品牌传播的重要媒介.然而,新媒体的兴起也引发了传播方式的重大变化,导致城市品牌的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给城市品牌传播提出了挑战.文章从新媒体时代城市品牌所面临的挑战出发,从传播者、信息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等角度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城市品牌传播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公关的角度分析青岛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造城市形象对于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岛凭借出色的城市形象传播力获得"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称号。本文从城市公关的角度总结、提炼了青岛城市形象传播的策略,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对增强城市魅力、提高城市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新媒介的优势给南通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带来了新机遇,南通应整合政府网站、媒体网站、网络论坛、自媒体和体验媒介的优势,实现南通城市品牌形象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凸显。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语言、网络流行的使用越来越严重,如何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优化教学环境,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文章阐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阐述新媒体环境下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当前现状,探索有效的专业教学策略,提升汉语言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在交往形态上产生了较多问题,媒介素养的培育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尝试使用“前台、后台”理论以及“过渡转向”理论分别研究大学生新媒体交往形态和媒介素养的培育。通过参与观察法掌握调查资料,并创新运用结构化思维分析交往形态的三个阶段以及媒介素养培育的过渡转向规律,并将二者结合,探讨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路径取向。为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论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危机报道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面对全新的传播环境和语境,新媒体从业人员、党和政府、社会组织都应该积极应对,在"议程设置"、"集合行为"、"把关人"、"实名制"四个方面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新媒体,扬长避短、积极干预、有效利用和重新定位是我们在新媒体时代应持有的唯一态度和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传统新闻传播教育的弊端及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入手,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发展为校园的教学改革出现开辟了新路径,同时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面临许多新问题。如何将新媒体融于课堂教学机制,使其改变现有的师一生的单向传播,以及在进一步认识教学的功能前提下寻找到解决新媒体教学资源共享的方法,这是目前教育中的重要关注点之一。本文从现代新媒体的发展及应用入手,针对传统媒体的不适应新环境的问题提出建议,并探讨新型媒体如何在校园环境下进行积极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18.
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来讲,新媒体在校园内的快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在方便学生获取最新知识、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其不正确地使用正在对课堂教学秩序和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严重冲击。高职院校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新媒体建设中来,从而带动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