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佛大学教育领域哲学博士学位项目在跨学科培养卓越的学术领袖方面创立了全新的模式。整合了全校优势资源,构建了“模块多元、研究性和跨学科性”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为课程设计旨在为个性化研究服务、课程结构强化模块多元与跨学科性、课程形式突显“以生为本”按需选课、课程师资彰显跨学院协同共享四个特色。认为这对我国教育学博士生课程体系改革尤其在顶层规划课程设计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日常科研训练和增进跨学院资源互通等方面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2.
认为哈佛大学终止教育博士学位项目,新设教育领导博士和教育学博士学位项目的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在教育学领域博士学位结构布局方面重要变革,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由此完成了对教育领域博士学位的新布,形成了学术型博士与专业型博士双轨并行的教育领域博士学位结构,并通过跨学院、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教育领域博士生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Ph.D、Ed.L.D项目后发现: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专业方向、跨学科配置师资、跨学科设置和修读课程等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路径;培养具有跨学科素质、能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卓越的学术领袖,促成学科之间正式的合作关系,促进新的协同效应和资源的产生,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根本宗旨;问题导向性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特征.美国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路径及其特征对于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尚处于“探寻期”的我国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哈佛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改革对世界各国教育博士培养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回应专业博士教育社会质疑、弥补哲学博士教育长期缺失双重需要推动下,哈佛大学对教育博士学位培养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撤销原教育博士学位(Ed.D.)、新设教育领导博士学位(Ed.L.D.)、创设教育哲学博士学位(Ph.D.),形成了两种博士学位并存共生新格局。从培养模式比较看,专业博士回归“实践”属性,教育哲学博士凸显“学术性”特点,且两者均高度重视跨学科教育和培养质量提升。我国培养教育博士起步较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可借鉴哈佛大学经验教训,积极推动教育博士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5.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教育中的"证书项目"以及"联合学位项目"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跨学科培养中具有典型性。其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机制是:以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科间交流,解决复杂的社会及科研问题,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及转换能力为基本宗旨;以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研究项目和方向为基本路径;以专门的跨学科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跨学科师资配备及跨学科提供课程作为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支撑机制。借鉴普林斯顿大学的上述特征,我国高校博士生跨学科培养中应以尊重学生学习自由为理念,以复杂议题为依托,通过自主开发跨学科学位和跨学科项目、专门的跨学科组织机制建设、"多学科"与"大跨度"的师资与课程资源整合、"高标准"和"全渗透"的跨学科科研训练切实推进博士生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分析指出英国的论著博士学位项目及论著博士学位申请人在申请注册、培养过程、学位授予、质量监控等方面具有以下特征:在申请注册时,哲学博士项目注重考查学生的培养潜力,论著博士项目则强调已有研究成果;在培养过程中,哲学博士研究生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开展以项目为核心的学术研究,论著博士研究生则是对已有成果进行一致性和原创性的再研究;在学位授予上,哲学博士项目主要考查攻博期间研究成果的原创性贡献为主,论著博士项目则主要考查已有研究成果的原创性贡献;在质量监控上,哲学博士项目主要体现在学位论文的同行评审及答辩环节,而论著博士项目在申请注册时就须进行严格的审核。认为英国论著博士的形成及特征可以为我国博士生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英国开设新型教育博士学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开设新型教育博士学位洪成文虽然说英国教育具有保守性不免有些武断,但具体到教育专业博士生教育,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资料告诉我们,1861年,哈佛大学颁发了第一个教育专业博士学位,但学位名称不是教育博士,而是哲学博士(PhD)。相比之下,哲学博士进...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养未来生命科学研究的领袖,耶鲁大学对研究生培养方式做出了相应调整,建立了一个跨越传统学系边界的联合项目——“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科学项目”(Biological & Biomedical Sciences,简称BBS)。1.BBS的含义BBS项目是研究生教育的大平台,提供了生物和生物医学领域开展跨学科教育的途径。进入BBS 的学生一般通过6年的学习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9.
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哲学博士(PhD)教育以其高质量著称于世,但哲学博士教育是唯一对学生不进行专业培训的专业教育,且太多的哲学博士生中途辍学。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长期关注哲学博士教育,通过梳理其任内校长年度报告、访谈及其新著《大学的未来》,整理和分析了博克关于改革哈佛大学和美国研究型大学哲学博士教育的思路与举措,并据此提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学术型博士生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南特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南特(JamesB.Conant,1893—1978),美国著名教育家、有机化学家。1913年在哈佛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1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19—1933年在哈佛大学化学系任教。他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1929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33—1953年任哈佛大学校长,离任后任哈佛大学名誉校长,直到逝世。科南特是哈佛大学校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校长,对哈佛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并时至今日仍然居领先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他还担任过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主席、科学研究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等职,为二战期间及二战后美国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